【定义】 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
【症状】 临床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起病较急,常先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继而出现干咳,痰量增多,症状加剧。若出现支气管痉挛,则会有程度不同的胸闷、气喘。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可有低到中度发热,持续3-5天;咳嗽咳痰的症状可以延续2-3周,伴有气管炎可表现为呼吸及咳嗽后胸骨后疼痛。
【病因】
- 微生物感染,主要是病毒,常见有腺病毒流感,病毒流感等;
- 物理化学刺激,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和烟雾的吸入均会引起气管气管粘膜的急性损伤;
- 过敏, 多种过敏源均可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的变态反应,常见包括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
【治疗】 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避免吸入粉尘和刺激性气体。
- 镇咳酌情可使用右美沙芬(中枢性镇咳药)、喷托维林(中枢性镇咳药)和苯丙哌林(中枢性与外周性镇咳药),若有痰不宜用镇咳药;
- 祛痰可用溴乙新、复方氯化铵和鲜竹沥;
- 解痉、抗过敏用于支气管痉挛的患者,可用支气管扩张药,比如氨茶碱、沙丁胺醇和马来酸氯苯那敏;
- 抗感染,有感染证据,比如白细胞以及C反应蛋白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酌情使用抗感 染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
【知识迁移】
- 细菌可从少部分患者中分离,常为流感嗜血杆菌等,往往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
- 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和苯丙哌林等中枢镇咳药,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发挥中枢性镇咳作用
- 溴乙新具有较强的黏痰溶解作用,主要作用于气管、支气管黏膜的黏液产生细胞,抑制痰液中酸性黏多糖蛋白的合成,并可使痰中的黏蛋白纤维断裂,因此使气管、支气管分泌的流变学特征恢复正常,黏痰减少,痰液稀释易于咳出。
【参考文献】
【1】王辰,王建安. 内科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