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有稳定的情感?
我们在前一篇短文里提到一个小女孩同情被宰杀的猪,说猪猪好可怜呀,被杀死还要开水烫,边说还边擦眼泪。但猪肉煮好了,她又大口吃肉,边吃边说好吃好吃,笑得好开心。
小女儿对猪猪的同情是真实的,她喜欢猪肉的开心也是真实的。二个时候的二种对待猪猪态度都是小女孩真实内心的外显。在不同情境下,人有不同的情绪表现。
以前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小故事,说那个人的狗狗死了,他很伤心,决定给狗狗尸骨火化处理。他觉得这样狗狗的灵魂可能会比较容易随着袅袅升空的烟雾上升到天堂。
但当狗皮烧得焦黄的时候,他闻到一股特别的香味,就忍不住咬了一口狗皮,接着就难以遏制狗肉香味对他的诱惑,开始大吃起来,还搬出酒柜里的好酒喝起来。
可见,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可能经不起美食的诱惑而忘记了自己对动物的同情与友情。
在美食面前,人跟别的动物差别不大,都是情绪驱动的。但人有比动物情绪更稳定的情感,可以超越生理欲望,甚至可以自我牺牲。
我们知道,情绪是驱动动物行动的强烈内驱,而情感则是比情绪更稳定更执着的内驱。为什么需要有情感这种更稳定的内驱呢?因为情绪是极为不稳定的,但人类的行为需要有持续性,尤其是涉及社会性关系的行为,比如战争,比如经济行为,比如家庭生活。
如果没有情感的稳定性,就不会有稳定的社会关系,因为稳定的社会关系需要稳定的行为模式来支撑。比如从恋爱,订婚到结婚这一过程有时候需要经历若干年,如果没有稳定的情感,只有情绪驱动,二个人能否坚持到结婚,就不得而知了。同样的经济活动也需要持续坚持的努力,这是一种稳定的奋斗的情感,否则一遇到挫折,就可能会放弃了。
我们的情绪是不稳定的,这给我们提供了无数种行为的方向和无数种可能性。从创造的选择上,这是优势,但也是劣势,需要稳定的情感来支配变化无穷的情绪,否则我们肯定会一事无成。
不过,为什么我们的情绪会瞬息万变?因为我们身体内部有超过万亿的小生命,也就是一个个有独立生命的细胞。而且在我们细胞的周围还有数量上超过十倍以上的细菌。这些细菌虽然跟我们的细胞和平共处,但它们也具有独立的生命,而且也有它们自己独立的生理需求与欲望。
体内有几十万亿的微观生命,它们无时无刻不在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生理需求和欲望,这些微观的需求和欲望,会汇集成宏观的感知,让我们知道我们体内的细胞是不是舒服,是不是不舒服,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受伤了。但它们数量巨大,不同的生理境况能汇聚成不同的欲望,不同的欲望都向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发出信号,要求表达自己的愿望。它们是彼此竞争的关系,这是发生于我们身体内部的竞争。
某一刻这种欲望占上风,就在我们体内激发出一种情绪,下一刻另一种欲望占上风,就在我们体内激发出另一种情绪。而且,我们的潜意识里还潜存有无数的以往经历的记忆,这些记忆也极力冲击我们的情绪感知,让我们感知到它们的存在和它们的愿望。所以,我们的情绪中心是一个极为复杂,瞬息万变的争斗场!
我们知道,我们的情绪主要是应对外在环境的,如果有危险,我们会恐惧,如果有美味,我们会欣喜。尤其是在原始社会,环境极为险恶情形下,情绪应对环境的作用就更为明显。但即使现在的环境已经十分优裕了,外在刺激没有古时候那么极端,但我们内在的万亿小生命,以及潜存于遗传基因里的超过万年的种群记忆和我们早年被压抑的记忆等等,这些不同起源的愿望却时刻没有停止它们对情绪表达的争夺!
内在复杂性激发的情绪变迁是我们自己所无法把握的内在风云变换,我们内在世界的复杂性与争斗的强烈程度肯定超过了我们经历的外在环境的变化。
这时候,就需要有稳定的情感出来协调,平衡和把握我们的情绪表达,让我们可以维持一种稳定的行为模式,所谓有理性的人,而不仅仅是感性动物。这样,别人就会觉得我们是可信的,我们的行为是可预测的,而不是无法预测也无法应对的可怕野兽。这样,我们与别人之间就有了相对稳定的关系,这就是我们的人类社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