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作者 | 星辉
本篇编辑 | 董小姐
插图来源 | mikamiyui_
当值编辑 | 玄鹤
今日导读
停止对孩子的期待和抓取,用接纳的心态看待孩子的现状,是对抑郁孩子的家长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的分水岭。殊不知,对抑郁的孩子来说,接纳不完美的父母,同样是一个需要去面对的命题。
有的家庭,父母走得快,经由自己的成长带动孩子,而在有的家庭里,则是孩子走在了父母的前面,经由自己的探索去带动父母、改善家庭氛围。
就如同今天故事中的这位抑郁休学已经三年的男孩,他也曾满心期待父母能够通过主动改变来支持自己,但结果总是不遂人意,在经历了痛苦的求索后,他找到了正确的方向,那就是不再依靠外界给予自己信心和安慰,而是回归真实内在,拿到属于自己的力量。
我想,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我们都需要各自面对和完成属于自己的独立命题,经由此,爱才能流动起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5f30c123b0c0c1ae.jpeg)
这是《郁金香》的第106个青少年成长故事
时光的脉搏跳动着来到六月,随着高考的落幕,新一批的学子即将踏上他们新的征程,在此,我给予他们深深的祝福。
而于我,我的这条旅途则显得更特别一些,因为,我因为抑郁休学,离开学校,已经三年了,这是我独自研学旅行的第三年,也是我独自探索个人成长的第三个年头。
回想这一段曲折的路途,我察觉到自己的情绪、想法和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就浅浅用文字记录一下自己心态上的转变吧。
曾经,我渴望父母改变,结果却是两败俱伤
记得刚刚休学时,我和家人的冲突很大。
对于我出现的情绪问题,他们以为我可以一边积极治疗,一边坚持学习,但我不以为然。
尽管他们陪我办理了休学手续,然而一回到家,他们就找寻各种理由,要么让我找工作,要么让我尽快回到学校。
在这种情况下,我对他们的行为越来越失望,不满和愤怒时常压抑着我,因为,我感受到了家人对我的不允许和不接纳。
特别是在偶然发现了郁金香,看到郁金香里的家长通过努力学习改变成功支持自己的孩子康复,并且我自己也学习了一些心理学知识后,我更是想尽各种办法,想要通过改变他们的思考和行为,让自己好起来。
可是,最后的结果基本上是两败俱伤:家人之间的冲突不仅没解决,反而越来越多,双方的情绪也越来越糟糕。
那时的我坚信,是他们的行为造成了今天的我,如果他们能够积极学习,尝试改变,那么,我的情况就会有所好转。
我也曾不止一次在平台表达了这种想法,希望大人们放下期待和要求,给予我更多的爱与温暖。
可是,无论我怎么请求,我得到的答案基本是否定、责备。
我该怎么办?为什么他们总是不理解我的话?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对于这些问题,我一头雾水。![](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8fa9fbb312b56349.jpeg)
我为何拼命“抓取”父母?我深入探究原因
后来,在自学心理学、阅读书本的过程中,我尝试将自己的心稳下来,设法揣测自己的心理动机,更好地成长自己。
我发现,我之所以拼命地想“抓取”父母,渴望从他们那里得到关心与认可,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在我的成长旅途中,始终缺少情绪上的支持和关怀。
每当我有一些负面情绪时,大人们总是采取回避的态度,要么尝试消除它,要么否定它、打压它。久而久之,我内心的负能量越累积越多,却很难得到释放。
当我了解了一些心理知识时,也许它们唤醒了我内心的伤疤。面对痛苦与悲伤,我发展出了一种回避策略,把自己的内心“投射”出来,表现出了对父母、对家人的愤怒与失望。
其实,家人们拥有的特点,比方说控制欲、自以为是、不思进取,我有时也会出现,只是我不想承认它们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我的这种做法,也是对自己不太负责的“甩锅”行为。
第二,我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的男生,总是追求完美,总想通过别人的肯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为了寻找自我感,我发展出了“小我”,不断抓取我能够得到的外在事物,以证明自己的存在。
在这种状态下,我的内心有了更多的不安全感、焦虑感、失控感。因此,我不停地“抓取”父母,渴望从他们那里获得慰藉和认同,以填补自己内心的脆弱、不安、迷茫。
然而,我忽略了自己作为人的存在,贬低了自己本来的内在动力,也隔离了自己与“真我”的连结。
当我试着靠近自己的内心时,我在自己的思考和情绪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于是,我原有的负面情绪有所减轻,取而代之的是少有的平和。![](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929c886798437620.jpeg)
尝试链接“真我”,我重新找回自己
此刻,我又想起了最近发生的另一件事,它们或许也可以证明:我内心的动荡与不安。
自从在郁金香平台发表稿件以来,我习惯性地把写作当成自己的任务,把稿件当作证明自己价值的标签。所以,一有时间,我就构思如何写文章,思考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
最初,我投递的稿子基本上篇篇发表。可是到了后来,我的作品一次次被拒绝。为了能够找回自己的存在感,我尝试将稿件投递至其它平台,但基本上杳无音讯。每次退稿时,我都感觉愤怒、失望、自责。我不明白,我已经很努力地写作了,为什么还是得不到认可?
带着遗憾与愤懑,我一次次向平台的老师们倾诉,其中,郁金香的一位编辑老师给予了我这样的回复。
“你无需做任何事去证明自己的价值。你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你就是生命的一个奇迹。无论别人是否认可你,都不能动摇你的存在是完整的这个事实。”
读完老师的话,我重新冷静下来,仔细感受其中的内涵。
是的,我是一个普通人,我来到这个世界,首先是作为人的存在。无论我走到哪里,做什么职业,有怎样的经历,都很难触动我真实的灵魂。正是因为我太认同我的兴趣爱好,麻木地把它们当作了自己唯一的存在价值,所以,我陷入了情绪的泥沼,一时半会难以自拔。
想到这里,我重新翻开自己喜欢的书,上面有句我记忆犹新的话。此时此刻,我重温它,朗诵它,给予自己更多的力量与智慧。
“你不是你的职业,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你那个内在的真我!”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725e1be766f03613.jpeg)
走出虚假“小我”,我重建和家人的沟通模式
看清了“小我”的虚假认同,我回过头来,继续审视自己与父母的人际关系。
在这趟旅途中,我慢慢发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与大人的交流模式,似乎是重复的。每次我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得到的大多是他们的排斥、误解。每次我感觉他们可能要指责我时,得到的也往往是他们的责怪。
不可否认的是,这其中,有家人的原因。然而,作为独立的个体,也许,我才是掌控交往模式的把手。
既然过去的沟通模式不合理,那么或许,我可以尝试一种新的方法,改善我和家人的人际关系。
于是,我继续深入精神海洋,尝试解开这道难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初读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在这本书的帮助下,我慢慢尝试与家人、朋友建立新的连结方式,感知他们的行为、情绪和需求,进而倾听他们的内心,让彼此的生命更平稳、更丰富。
于是,当我和家人再次冲突时,我试着完成为自己设计的“四部曲”游戏。
首先,当我们的意见有分歧时,双方情绪往往比较激动。这时候,我需要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同时尽量忍住不说话。即便大人们仍然喋喋不休,我也要做到尽量接纳,允许他们发泄自己的情绪,给自己、给他人创造一个过渡的空间。
待到双方都冷静下来,我再试着去表达自己的内心。
在这里,我自己划分出了“三小步”:第一,我需要观察彼此的行为,描述发生的事实;第二,我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看见这些行为时的情绪和感受;第三,我更多地讲述自己的内在需求。
比方说,家人们对于我休学的事一直有心结,彼此产生了很多矛盾。当我有了新的体验与感悟后,我试着采用新的表达。
“对于通过争吵、责骂来解决我们之间的问题,我觉得很担心,我希望我们能够选择其它方式来解决问题。”
“对于你们曾教育我的话,我有些无奈、失望,因为我希望我们能够拥有一个不断成长、不断学习、互帮互助、互相体谅的家庭环境。”
我把这两句话发给了妈妈。很快,我收到了这样的回复。“好的,以后我们都尽量克制,相互帮助,相互体谅、相互鼓励来营造家庭氛围。”
就这样,用新的交流方法,我顺利地完成了一次挑战。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bfc363138b420e4d.jpeg)
不仅如此,我还试着改善和爸爸的人际关系。过去,因为对他行为的不满,我一次次把他的联系方式“拉黑”,因为我不想看见他,不想和他讲一句话。
直到某一天,我的脑海突然闪现出一件件往事:节假日,他陪着我旅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生病时,虽然很多次他都迟到了,但他总会来看我、关心我的恢复情况;每次我感觉迷茫,他也总会和我交流,肯定我的想法,同时讲出他的阅读体验、人生经历,并且鼓励我。
其实他一直爱着我,关心着我,可我偏偏喜欢“胡思乱想”。
结合我的学习体验,或许,我内心感受到的孤独、失望、愤怒,是我的大脑经过筛选、过滤、定位出来的结果,并不一定是真实情况。
所以,我解除了与他的沟通限制,重新尝试着和他交流。
今年父亲节,我曾不止一次、主动地向老爸发消息,祝福他节日快乐。他回复了我几个拥抱的表情,久违的温暖涌上心头。当我慢慢尝试放下对父母的厌恶,努力地与他们和解,试着勇敢做自己,天空似乎更亮了。
亲爱的伙伴,如果你一直不被父母理解,请尝试着慢慢放下它。
请记得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力与智慧。也请相信你自己,相信自己能够凭借自己的生命力走出阴霾,挣脱束缚。
也请坚信他们始终爱着你、关心着你、陪伴着你。
最后,我想真诚地祝福你,希望你幸福、快乐的成长、工作、学习、生活。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4f077f022c567c4c.jpeg)
记得星辉第一次给郁金香投稿讲述自己的经历,是在2022年的1月份,如今,时光已经过去了一年半,我很高兴见证了这位勇敢的少年在一路上的成长,看到他在内心探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步伐越来越平稳。
抑郁休学这个人生道路上的坎坷,迫使他不断深入自己的内心,去看到自己的童年创伤、真实需求和需要被疗愈的部分,并且激发了他的内在智慧,让他找寻了回归完整的道路,他已经提前完成了很多人需要到几十年后、甚至终其一生都无法完成的命题。
我想说,无论外人和外界如何评价你,你就是你内在世界的王!我相信,有过这样特殊又非凡的经历,你在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一定会遇见更多的精彩!
本文作者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a71e666e0f899cfb.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7aa9cc8ddaeb00c5.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