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E 0409
像一树花在阳光中舞蹈从小我就是人们口中“很好打交道的人”,对人总是笑,从不与人冲突,就算有分歧我也总是让步那一方,从不坚持自己的意见。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以为这样很好,做一个很好打交道的人会让大家都喜欢我。所以我在父母面前是懂事有礼貌的孩子,在老师面前是认认真真完成作业,从不逃课捣乱的乖学生,在朋友面前也从来不说别人的坏话,从不说重话,害怕伤害对方。从小到大,我可以说是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虽然偶尔也会觉得心里似乎有些不舒服,但是也没有仔细去思考过。
直到上了大学,在一次英文辩论课的时候,我们分了组并要自己去告知组长自己想做几辩,我告知组长我想做结辩,他说OK,还没有人选这个位置。吃午饭闲聊的时候得知,班里另外一个女孩也选了结辩。听到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要不我改一个好了,让她做吧!她那么厉害,我有什么资格去争呢!因为那个时候刚刚进入大学,我作为高考生,在这个以语言为主的学校里,并没有任何优势,反而处处是自卑。而她是语言专业中学毕业的,语言水平高出我不少。虽然心里不舒服,但是这样显得比较对啊。回到宿舍,我跟舍友这么说,她说“你又不是故意要跟她抢,是你先报上的啊,为什么你要退让。她自己去跟组长协调好了。不要总是委屈自己。”我当时心里好感动,但又有些忐忑,这样似乎显得不是很友善呢!下午看到那个女生在网络发了一条信息,大意是最讨厌有人跟她抢东西。我坐在桌子前,感觉要哭出来了,一直纠结着要不要去找组长,把这个位置让给她。
结果么?我没有去找组长,顺利地做了结辩,当然完全没有《奇葩说》里的辩手那样的逻辑、情感和表达,更没有影视情节中会出现的“获得巨大成功,赢得认可,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的桥段。什么也没有,就那么结束了,大家紧锣密鼓地投入下一场辩论准备。但是从那天起,我的心境似乎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了。
回想当时的自己,那么害怕冲突,那么害怕显得不友善,恨不得把自己缩小成一个点,好让自己显得“没有攻击性”,全是友好和微笑。我忍不住心疼自己,大家生而为人,生而骄傲,为什么要有那种把自己放到尘埃里,总是仰视别人的想法呢?为什么要一直委屈自己,迁就别人呢?记得蔡康永在《奇葩说》有一集中说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对于朋友要选“门当户对”的,因为耗不起那么多时间和资源去迁就不合适的朋友(大意如此)。我也想对自己说,每个人都是来过自己的生活的,要以自己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不要那么放低自己,不要总是委屈自己去迁就,去认可,遇到不同就否定自己,总认为别人比较好比较对。
我想对自己说,拿出你的态度来,人生这么短,有那么多人要打交道,那么多事要去经历,要给自己机会和勇气说出:姐不奉陪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