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群書治要之草阅 - - 草稿

群書治要之草阅 - - 草稿

作者: 水静深流 | 来源:发表于2018-05-09 09:35 被阅读13次

吾幼不更事,揣为家念之由,以掩不学之弊。

少小缀学,碌与生计,寻与低趣,荒废岁月几十哉,虽至不惑之龄,仍思无远绪,行无定章,难敌心之浮躁!方知胸无点墨,不思则贻,乃惑之根本。

偶得此书,顿生一阅之念,实思借古鉴今,解己心结。然根基浅肤,望文字之深奥,百言而难悟其一,草翻几页,已双眼呆赤,头大如斗。

怕一时夙念,难以为续,恐一时顿悟,稍纵即逝,自后化为泡影。

遂想一法,勿论日观一页,或阅几行,均草成几言,或悟或概,以文录之,一则相记,一则勉己。

是日,戍戌年初夏。


                     


              (一)

                                                    《 群書释要》之渊源       

凡事皆有渊源,书亦如此。若不明其究,则如远观山景,无觅入口,纵赏全貌,终不得其然。

此书为太宗世民(公元599一649),贞观初年所就。

太宗十八随父从军,戎马倥偬十余载,终即帝位。

初临国事,即思治平之道,偃武倡文,休生养民。

初于弘文殿聚书二十万余卷,名曰"弘文馆”。广招文学之士,拢聚英才。于听朝之际,引入殿内,讲论文义,至夜分而罢。每逢议事之后,便邀至馆内,请教治国之策,施政良方。

然古典浩繁,终区区几十贤士难予遍览,恐失其精要,太宗遂生编撰群书治要之念,意欲撷取精华,去其糟粕,综为广集,汇编而就。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稽古临事而不惑",此为太宗初衷,亦为编此书所因。

据太宗阅后,颇有感慨:"朕少尚威武,不精学业,先王之道,茫若涉海。观所撰书,见则未见,闻所未闻,使朕致治稽古,临事不惑,其为劳也,不亦大哉”。

吾阅此书,与太宗有异曲同工之妙,心思太宗凭此书开"贞观盛世"之治,吾修身之小念,自能于其得知究竟。欣欣之余,已不顾前人睿智,岂吾等愚钝所能比拟。

转念一思,纵不能得其所愿,然观他人智慧,定不致增吾愚笨。俗曰:近墨得黑,近朱者赤,一不小心也入染缸,得之万一,则善莫大焉。

遂抚妄念,定一阅之心。


                  (二)

              书海浮迁

贞观九年,太宗特令缮写十余部。天宝十三载十月,敕院内别写群书政要刊出。分赐太子以及诸候王以作从政龟鉴。

可见彼时印刷业尚缺,文章皆以手抄为主,浏览之士,也仅王孙权贵,普通大众自难窥其迹。

改朝换代,世事沉浮,此书于宋初竞已失传。可谓一悲,然经日遣使带至本土,遂成日历代天皇奉为圭臬,予以仿效,竟成两朝盛世。

可谓真理放之四海皆成准则,然观失书唐衰,因阅者限于局部,解惑于大众,所得书而日盛。

虽辗转流失,得日本所传承,今仍归予吾土,共享古人之智慧,却也为幸。

可见书乃器物,运用得否,还在乎人。

阅罢书迁,不免嘘吁。


                        (三)

      刘余莉从《群书治要》看圣贤教育的重要性(代序)读后偶感

刘余莉,中央党校教授。

吾素日孤陋寡闻,于刘教授自是不识。

文为书者魂,一字一墨当表其意。

看罢教授代序一文,于其人算是有个朦胧认知。

开篇先予社会现时状况展开:经济傲人,政治与社会堪忧。

"贪腐者盛行,贫富悬殊,言路不畅,国有资产流失,假冒伪劣充斥,食品安全横行……",

诸如种种,无不触目惊心。言为影响社会和谐与长治久安,自不为过。

俚语云:“有样看样,无样学世上”。

于乎诸多学者目视西方,似比吾强。遂以定论,唯民主方可救吾国。乃至大力推荐。

只视其面,未究其内,异体移植,依样画葫,当徒劳无功。

何故?

"因西方维护公平正义为核心之政治制度为传统宗教文化中所生"。政治制度维护秩序之公平正义,教会则培养道德情感:“仁慈博爱、诚实守信、公平正义",两者相辅相依,缺一而不可。

"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如以汤止沸,以薪救火"。

"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可见人乃根本,制度一言,只为附拥。

照搬制度,忽略公民之素质。未思变通,自无成效。

且是时西方亦视宗教为迷信,已忽略宗教之传承。社会上亦多见"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之情形,且恃强凌弱,频生战端,已丧仁慈博爱之美德。

"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可见单凭法治,只治其表,而未触及根源。

"不教而杀谓之虐",此语深有其理,导正人心,自须幼起而教。

"德之为政大矣,而礼次之也。夫德礼也者,其导民之具欤,太上养化,使民日迁善,而不知其所以然,此治之上也";――《群书治要.体论》。

可见古时即意识到圣贤教育之重要,当政者身垂率范,潜移默化之大众,此为最好之治理。
次者为民众相互礼让,身受劳作之苦而无怨。
再次者,则以法规而纠,使民众以利益得予保证而喜,以畏惧刑罚而不敢为。

综观时下,再次者亦未予以达,可见推行道德教育已势在必行。

弃几千年传承精髓而不顾,奉西方民主制度为神圣,名为进,实则退,可谓悲哀。

刘教授引经据典,娓娓道来,以理服人。学识之渊博,吾深为折服,膜拜不已。


                      卷一

                      周易

《周易》,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周",无所不备,周而复始。《史记》"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

"周易"一词,最早记载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易学有《连山易》以"艮卦》始,意“山之出云,连绵不绝",《归藏易》,以"坤卦"始,意"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则以"乾卦"始,乾为天,天创万物,故意刚健进取。

"易"之释文,象形为蜥易,守宫,取“变"之义,日月为易,则表阴阳。――缘于说文。

“生生之谓易",《系辞传》。

"易者道也",即恒常,万物随变,道则不变。――《温公易说》。

"易",交易,变化。

《周易》,《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重叠演变,每卦由卦名,卦画,卦辞,爻辞组成,每个卦画有六爻,又分阴阳。阳为九,用――示之,阴为六,以一一示之,爻从下向上排成六行,依为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个卦画共为三百八十四爻。

传一共七种十篇,《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杂卦》,《序卦》,即为解说经的内容。

六十四卦悉为修德防患之事,明天道,修德防患,趋吉避凶。

生而为易姓,实乃吾幸。若不知其渊源,则有辱先祖。今读周易,实则为解惑而阅,奈何资质愚钝,古之精粹,十而难懂其一,甚为惭愧,取其"易",变通之理,不知求解,也算奋而求之,结局何如,自不相论,强遣词而慰己,徒招笑耳。


                      乾卦

观后则记,待续……。

相关文章

  • 群書治要之草阅 - - 草稿

    序 吾幼不更事,揣为家念之由,以掩不学之弊。 少小缀学,碌与生计,寻与低趣,荒废岁月几十哉,虽至不惑之龄,仍思无远...

  • 群書治要之草阅 - -

    序 吾幼不更事,揣为家念之由,以掩不学之弊。 少小缀学,碌与生计,寻与低趣,荒废岁月几十哉,虽至不惑之龄,仍思无远...

  • 群書治要之草阅 -

    序 吾幼不更事,揣为家念之由,以掩不学之弊。 少小缀学,碌与生计,寻与低趣,荒废岁月几十哉,虽至不惑之龄,仍思无远...

  • 從群書治要學育兒篇﹣1

    夫物速成則疾亡,晚就則善終。朝華之草,夕而零落;鬆柏之茂,隆寒不衰。是以大雅君子惡速成。 ﹣群書治要(卷二十六魏志...

  • 群书治要之周易治要

    群书治要的收集的第一本书就是《周易》,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几千年以后的我们反而看不懂天机了。而在遥远的人类初期,人类看...

  • 《群書治要360》齊家治國的寶典(第一集)

    《群書治要360》齊家治國的寶典(第一集) 蔡禮旭老師2011/11/11馬來西亞某公司檔名:05-013-001...

  • 《莫之仙体》之行书

    欲學草書,須精真書,知下筆向背,則識草書法,不難工矣。 書字雖工拙在人,要須年高手硬,心意閒淆,乃入微耳。

  • 春欲

    說到讀書其實想說的是讀人之書讀人腦之書讀人心之書讀人體之書讀人腦心體之書每一種讀都是不一樣的怎麼樣要過年了過年了大...

  • 群书治要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群书治要

    《群书治要》是我国古代治政书籍的选辑。 唐初著名谏官魏征及虞世南、褚遂良等在贞观初年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599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群書治要之草阅 -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fn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