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对于目标和实现目标,无非就三步,思考选择行动。
读书历事见人行路。
不喜欢爸妈追责的模式,那就不要用这种模式再来追责自己,追责他人。不喜欢是对抗,对抗即成为。
忏悔,拜忏。
如何创造物质财富?
生命就是一场体验,打破头脑里的限制,让自己活得更灿烂。
不愿意接受意见是因为过往被追责多了。不接受意见,会看不到自己的视觉盲点,也会造成关系的断裂。化解方法一,忏悔情绪,二修心胸。
跟我有关。
这事跟我有关。如何让别人看到这事跟他有关系。
比如孩子,如果一味在旁加油,这就是打鸡血,当时会有行为,但行为不会延续。自愿与恐惧逼迫下行动,区别在于行动的是否轻松喜悦。
不要啰嗦,说教,逼迫,情绪,把问题当成飞跃的机会。
今天感谢智者君的陈述,让我发现自己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沟通并不是有效沟通,而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抒发自己的感情,并希望别人来共情我,关注我。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造成别人跟我关系的对立,没有人会想要听埋怨,没人喜欢听别人说教。这会让他觉得自己不如人。那如何将自己的这些情绪化解掉呢。这需要忏悔情绪,接受情绪,允许情绪的发生,先自我接纳,之后逐渐修心胸,慢慢情绪会被化解。情绪升起的当下,去觉知,去感悟,一定是自己人格不够独立,对他人抱有期待,自己存在某个漏洞,所以才会对外在的发生有情绪,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
这几天有点沮丧。发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模式,通过学习来化解自己的焦虑。结果是焦虑没有化解,而且学习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时,自己内心有许多消耗。恶性循环往复。自己宛若在泥潭。很想走出。我很想培育自己一技之长,让自己有立于这社会的底气,而现实是,我被一堆琐事牵绊住。我明白当下的本份是相夫教子,但这样的生活实在煎熬。焦虑着急的情绪笼罩着我,情绪中的我让他人不愿靠近。关系中的隔阂让我痛苦。我没有玩游戏,内心也没有欢喜。我不再抱怨发情绪,也没有冷脸迁怒,因为我真的明白,一切经历,都只属于自己。我将情绪慢慢消化,并思考如何靠自己解决问题。都是自己的,有啥好埋怨的呢,且行且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