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p Year

作者: Kangkangblulu | 来源:发表于2020-08-31 06:16 被阅读0次

            疫情的关系,美国很多大学秋季开学后仍然是上网课,学校不开,让学生都在家上课。不少学生因为觉得缺少了学校生活,自己的大学体验会大打折扣,会考虑选择 take a gap year.

            Gap Year 翻译成中文可以叫“空档年”,通常是学生在高中毕业后、上大学之前,或者是大学毕业之后、正式开始工作之前,选择用一年(也可以是一学期)的时间去旅游、做志愿者或去做实习,反正是尝试在正规学习之外的各种体验。

            Gap Year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欧美,并慢慢被家庭、学校和工作单位所接受,还出现了不少专门针对Gap Year的学生提供旅行服务和志愿者活动的组织,甚至有一个Gap Year 协会,为选择Gap Year的学生分享各种资源和提供交流平台。有研究表明,在中学毕业后选择一年Gap Year 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无论是在学习还是之后的工作中都表现的更为成熟和优秀,这一年离开校园的炼历,对于一直埋头苦读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不同的体验与收获。

            人生漫长,很多年轻学生对于未来难免感到迷茫。如何选择专业,如何真正了解自己,如何规划将来?在校的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有一个空档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让自己在旅行中去结交朋友,接触不同的文化,在陌生的世界里开拓眼界,学习包容与理解,独立地去面对各种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作为志愿者,去了解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帮助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这些都是特别宝贵的经历,是在书本中学不到的思考和体验。

            Gap Year 对于青春期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可用以了解世界同时思考人生并且开始尝试读懂自己的机会。对于很多家庭经济压力不是太大的学生来说,早一年或晚一年工作,其实差别没有那么大,但是心智的成熟,待人处事的能力培养,跨文化的沟通交流,这些方面对于未来可能会有更加长远的影响。

            作为学生,在辛苦学习了十多年之后停下来,给自己一个缓冲期,反而可以让之后的学习更加专注而有目的。那么,作为一个职业人,在辛苦工作了二十多年后,是否也应该有个Gap Year?

            Marc Freedman在他所写的“The Big Shift”一书中提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他将1904年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Granville Stanley Hall(美国心理学学会的第一任主席)提出的“青春期”和英国历史学家Peter Laslett在他所写的“A Fresh Map of Life - The Emergence of the Third Age”中提到的“人生的第三个年龄段”做对比,如果说“青春期”是从孩提时代到成年的一段过渡期,那么人们在职场的全职工作期到完全老去中间的这一段是否也是一个过渡期?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旦职业生涯开始,就是马不停蹄,即便不是在同一个单位做上一辈子,也是一个工作接着另一个工作,顶多在换工作之间休息个把月,还常常是上个工作要收尾移交的同时,下一个工作已经开始准备了。就算全家借此机会可以出去旅游一下,也是来去匆忙,车马劳顿。二三十年的满负荷工作,一下子到了要去面对退休的年龄,如果还没有打算就此停下来,悠闲地无所事事地再过二十年,那不妨早一点给自己一个Gap Year,去好好地在身体上、心态上、思想上为人生的下半场做些准备。

            Marc Freedman在他的书中还给这个人生的特殊阶段总结了和时间相关的三点:“time lived” - 由生活过的时间而积累的大量经验;”time left to live” - 因剩下的时间带来的对于有限的生命的紧迫感;“time beyond our lives” - 追求超越自己生命以外的意义。

            在人生半百之际,给自己一个Gap Year,规划一下让这三点在自己的下半场可以有很好地交融 - 如何利用好我们所积累的经验,重新思考对我们有限的未来来说,什么才是最值得去做的事?如何为他人和社会做出一些意义的贡献?相信经过这样的一次停顿,一定会有特别的收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Gap Year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gy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