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9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前夕,秦朝相国吕不韦也完成了一个他的心愿,他主编的书出版了,吕不韦自己认为书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基本上以道家为宗,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 ,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
《吕氏春秋》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纪、览、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纪"按春夏秋冬十二个月分为十二纪:
孟春纪、仲春纪、季春纪、孟夏纪、仲夏纪、季夏纪、孟秋纪、仲秋纪、季秋纪、孟冬纪、仲冬纪、季冬纪。
每纪包括五篇文章,总共60篇。
"览"八篇
"览"按照内容分为八览:有始览、孝行览、慎大览、先识览、审分览、审应览、离俗览、恃君览。
每览八篇,八八六十四篇。
"论"六篇:
"论"也是按内容分为六论:开春论、慎行论、贵直论、不苟论、似顺论、士容论。
每论六篇,六六三十六篇。还有一篇序意,即全书的序言(今本已残缺),放在十二纪后边。
《吕氏春秋》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 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东汉经学家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 。
关于吕不韦为什么编写这么一本书,据《史记·吕不韦列传》所载,当时战国有四公子,魏有信陵君魏无忌,楚有春申君黄歇,赵有平原君赵胜,齐有孟尝君田文,他们都以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为国效力而天下闻名,为当时天下人所重。
当时吕不韦觉得自己作为强秦的相国,难道还不如战国四公子名闻当世,于是就招揽天下名士门客三千人,吕不韦让他们把各自的智略见识写下来,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名曰《吕氏春秋》,然后公布张贴在咸阳市门,吕不韦许诺:如果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个字或减去一个字,就奖赏给他一千金。“一字千金”的典故由此而来。
其实吕不韦编写《吕氏春秋》一书真正的目的是综合各家学说之长,指导秦国君主兼并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并实现天下的长治久安,只可惜秦王嬴政后来却选择了法家思想,并且后来把吕不韦免职,赶他到边远蛮荒的蜀地,吕不韦于是忧惧饮鸩而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