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二小 李娜
塞上四月芳菲盛,今日有幸听到董董老师的课,感慨良多。 作为首届全国“语文主题学习”大赛特等奖第一名的获奖者董董老师和学生带来的是《花正当春,人亦芳华》,董老师整合教材上的《紫藤萝瀑布》和丛书上的《好一朵木槿花》《二十四番花信》三篇文章,以“读花,知人”的思路并行推进。
课堂上师生渐入读书佳境,孩子们时而沉思,时而微笑,课堂就在如此轻松的氛围中推进。
“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一点,让大家都听到会更好。”
“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多么美的一幅画面。”
“从一朵花看到了一个世界,你是一个非常有佛心的孩子。”
“花的美在于精神,精神是需要去感悟的。你认为宗璞会遇到怎样的人生境遇,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宗璞说,‘一篇好散文,我以为需要三个条件,即真情、洞见和美言。’ 孩子们,希望你们去阅读宗璞的散文集《二十四番花信》,去发现她的真情,理解她的洞见,学习她的美言。”
由眼前的“花”到“花语”到人的感悟,自然过渡,环环相扣,如春风徐徐吹过人的心田。
从这节课让我看到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核心理念和内涵,是整合教学的典范”,具体表现在:
1.体现了一课一得。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可教的点很多,董老师结合单元教学重点分别选取了托物言志,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一课一得,课课有得。
2.双线并行,突出语文素养线,不管人文性还是工具性,不管内容情感还是语文素养,不可能孤立开来。
3. 大容量。一个课时两篇文章,三篇文章,传统教学两三个课时一篇文章,真正实现了课堂的大容量阅读。
4.这节课是真正的整合教学。三篇文章完全整合在一起,是一种完美的糅合,并行推进。有分有总,有纵向推进,也有横向推进。
今天听吴主任再次提到学生的核心素养,我觉得这节课体现的素养有:
能力素养:朗读美文,探究问题,根据预学成果重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并将线上争鸣的观点带到线下继续讨论。
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通过读花识人的逻辑顺序,体会作者复杂微妙的情感。并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掌握涵咏标题、知人论世的学法去探究文章主旨。
品格素养:在品读文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运用本文所学的方法自主探究的品格。
语文的春天让执着教学的老师们心潮澎湃。
因为——
花,正当春,人,亦芳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