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大小小的饭店餐馆纷纷关门,电影院KTV等娱乐场所也相继停业,以往拥挤堵车的公路空无一人……新冠病毒的肆虐,将所有人的生活工作计划几乎都彻底打乱。面对来势凶猛的病毒,继十几年前的非典之后,瘟疫这个词再次被人们提起。而有关于描述病毒所带来的灾难的《鼠疫》一书,也开始频繁出现在各类书单推荐之中。
中学时期,我曾慕名阅读《鼠疫》。不过当时太过年少,囿于知识与眼界所限,再加上当年非典被大人保护的好,体验不是特别深刻。因此觉得这本书乏味无趣,故而没能坚持看完。
但在如今新冠蔓延之时,再来重读《鼠疫》。这一次,我终于感受到了这本书的真正魅力。
2.
《鼠疫》这本书,书如其名,讲述了在鼠疫来袭时,一座城市里不同人们应对鼠疫时的不同反应与抉择。
书中故事发生的背景是20世纪40年代,地点是阿尔及利亚的阿赫兰市。实际上,194x年的阿赫兰市并没有发生鼠疫。所以加缪笔下的这场鼠疫,是一场完全虚构的灾难。
虽然是虚构,但是书里描述的种种情形,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来看,却显得格外真实。真实到几乎可以当做一部纪实性作品来看待。
故事开始于四月的清晨。4月16日,里厄医生从诊所走出时,在楼梯上被一只死老鼠绊了一下。当他问起门房时,门房将这解释为这大概是有人恶作剧。
然而仅仅只过去了两天,街上就开始出现大批死老鼠,里厄打电话给灭鼠处要求及时处理吗,却被灭鼠处处长以“必须有命令才行”为由搪塞了过去。
往后几天,死老鼠越来越多,民众逐渐恐慌,媒体也质问政府,要求政府给出有效措施处理鼠尸。
然而政府却只是开了一个不痛不痒的会,并没采取任何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在政府的遮掩迟滞下,这场鼠害的第一个死者终于出现了。
4月30日,原本就身体疼痛的门房,在挣扎了数天后,病情恶化,不幸窒息而亡。他成为了这场鼠疫第一个牺牲者。
随着天气逐渐变的闷热,感染鼠疫的人也越来越多。在一次卫生委员会上,里厄大胆提出“这就是鼠疫且应该按着瘟疫来防控”的意见时,其他人却仍然心存疑惑,不敢确信。
最终政府选择了保守的做法。为了不使市民恐慌,贴出的告示上写着:尚不能肯定其是否有传染性,此种病例还不够典型,不足以真正引起忧虑。
然而疫情不会因为人们的保守怀疑而停止它们的传播。当医院里快要人满为患,死去的人逐渐增加时,政府终于确定这就是鼠疫,并且下令封城。
从封城令出这一刻起,鼠疫上升成为了这座城市全体人民的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情况,毫无思想准备的人们,情绪一再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恐慌不安,到产生与世隔绝的流放感,再到后来的竭力适应,直至人人麻木。所有人的内心,都如同黑夜一般忧郁而迷茫。
在此期间,有的人开始趁机牟利,有的人开始布道宣讲,有的人开始狂欢寻乐……服装店鼓吹“无菌服”的理念,借此大量推销过时衣服的存货。咖啡店贴出广告说“葡萄酒可以杀灭细菌”;出版社印刷各种野史轶闻和预言谶语,用迷信收获人们的迷恋从而牟取盈利。就连食品杂货店的老板也囤积了许多食品想卖出个大价钱。不过可惜的是,“他死在医院了,鼠疫可不付钱”。
在一片乱象之中,也有人依然在努力做着力所能及的事。里厄医生和他的同事竭力救治患者,外乡人塔鲁组建了志愿者防疫队并积极协助,记者朗贝尔放弃了出城逃跑念头,选择了留下加入防疫队……这些人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与鼠疫进行着不死不休的对抗。
这场鼠疫一直持续到了当年的12月,情况终于开始好转。鼠疫突然退却,死亡人数减少。次年2月,阿赫兰终于结束了封城,迎来了久违的欢乐与祥和。
至此,这场鼠疫彻底宣告结束。
3.
虽然《鼠疫》这本书并不单纯是在写瘟疫,其背后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含义。但即使只是在当前的背景下去看《鼠疫》,单纯的把它理解为一场瘟疫的经过,也依旧能让人获得不少感悟。
甚至这本书里的情景,一幕幕熟悉的情形,让人怀疑加缪是否未卜先知,就是在描述这一次的灾难。
比如刚开始众人的不甚重视与漫不经心,直到患病和死亡的人数越来越多才开始恐慌;
比如疫情期间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明明有点判断力就知道是多么假,但却依旧引得人们竞相抢购双黄连;
比如一些不良商家利用疫情囤积口罩高价出售牟取暴利,又或者干脆铤而走险制造不合格的口罩以次充好。
这场根本不存在的鼠疫,恰恰是无数次历史上真实发生过、并且将来还会发生的病毒与人类的对抗。如果说历史如同一面镜子,不断映照出一段段相似过往。那么加缪的这本《鼠疫》,也映照出了新冠之中人们的选择和行动。
鼠疫不是一个人的危机。在书里,它是阿赫兰这座城市所有人的祸患。而放在现实中,无疑就是全人类的公敌。
当一场灾难上升到需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待时,有人选择了逃避,有人选择了放纵,有人选择了沉默,但也有人选择了斗争。
在加缪的笔下,书里的每一个人物都显得十分具有个性和代表性。
医生里厄作为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和记录者,他亲眼见证并且以专业人士角度,全程参与了这场与病毒对抗的、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纵观全书,他是冷静而克制的,但他也是最坚定和勇往直前的。他明知道“这一切里面并不存在英雄主义”“与鼠疫斗争的唯一方式只能是诚实”。不期待任何奇迹的发生,不祈求所谓上帝的庇佑,里厄清楚地认识到,“在这备受恐怖折磨且大量死亡的人群里”,“做好我的本职工作”,是自己唯一能够与鼠疫抗衡的本领。
团结在医生身边的,是外乡人塔鲁和来自巴黎的记者朗贝尔。如同千千万万热心的志愿者一样,塔鲁主动找到了里厄提议建立防疫队。他帮助里厄一起与疫情斗争。直至后来他感染鼠疫不幸身亡。
记者朗贝尔并不是这座城市的居民。最初得知阿赫兰出现死老鼠时,他是怀揣着搞个大新闻的想法来到这里进行材料搜集的。因此在疫情刚爆发封城之时,他也曾千方百计试图出城,想要回到自己未婚妻的身边。
但在加入防疫队目睹了里厄和塔鲁等人为了对抗疫情而做出的一系列努力,特别是在得知了里厄也和自己的妻子异地相隔后。于第二次出城前,他临时改变了主意。面对塔鲁提醒自己不出城就意味着要舍弃享受爱情的时间,他回答说:
“我原来一直认为我在这个城市是个外地人,我同你们一起无事可干。但既然我看见了我所见到的一切,我才明白,无论我愿意与否,我都是这里的人了。这里的麻烦与我们大家都有关系。”
“但如只顾个人幸福,就可能感到羞愧”。
除了防疫队的几位主要成员,还有两位人物也同样值得一提。
一位是神父帕纳鲁,他是第一个提出了鼠疫的人。但是在开始,他把鼠疫归结于上帝对人类的惩罚。直到朗贝尔第二次想要偷渡出城,防疫队缺乏人手时,他加入了防疫队。
在见多了疫病感染而死亡的人群,特别是有一天他亲眼目睹一个孩子死去之后,帕纳鲁的信念开始发生了动摇。他不愿放弃信仰,想要坚持到底。但是他又开始产生了怀疑:为什么上帝惩罚人类,却要让一个无辜的孩子遭罪?
被天命难违和人定胜天两种信念拉扯着,最终神父也不幸病倒了。但他的病情就如同他的信念一般模糊可疑。他没有拒绝去医院,但他却说自己不需要医生。而直到死亡,他也没有放下手中的十字架。
灾难或许是大部分人的灾难,但是在一些人眼中,却是他们的狂欢。另一个人物科塔尔正是这样一个典型,他利用鼠疫封城,大肆走私,哄抬物价。大发国难财。当然,最终鼠疫结束时,他也为自己的行为而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当人类共同灾难降临时候,每个人选择的理由或许都不同。也许只是一念之间,便能决定未来的举动。但是真实的人性,早在这一念之前,就已经形成埋下。《鼠疫》中的每一个人物,其本性决定了他们的立场与行为,而其行为又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虽然有着科塔尔这样的存在,但通过《鼠疫》,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到如同里厄医生和塔鲁这样的人物。正因为有他们的不懈抗争,做好本职,阿赫兰城的居民才能熬过近一年的艰难岁月,迎来最终的喜悦。
“人的内心里值得赞赏的东西总归比应该唾弃的东西多”。如同这次新冠疫情中,固然有人趁机散布谣言,有人借此谋财坑人,有人恶意出行传染。但更多的人们选择了奔赴一线治病救人,选择了坚守岗位放弃休息,选择了捐赠物资奉献自己,选择了服从组织在家隔离。
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的执着与坚持,我们的国家才能在一周之内平地而起火、雷神山,才能在一月之内控制疫情蔓延,才能终于在这个草长莺飞的三月,换来多省零增长的捷战。
这是大家共同的牺牲和努力实现的,也是人类在面对共同灾难时所爆发出的人性光芒。
4.
但是,一切真的就这么结束了吗?
在小说最后,鼠疫莫名其妙地撤退了。然而这并不是人类真的战胜了病毒,而是疫病“突然消退”。这场人类与病毒长达一年的拉锯战中,是疫病率先放弃阵地,而并非人类大举歼灭疫病。
为此,城里幸存的人们兴奋不已,他们欢呼庆祝,燃放礼花争相观赏。
欣喜的人群中,只有里厄医生清醒地认识到:
据医书所载,鼠疫杆菌永远不会死绝,也不会消失”它们能在家具、衣被中存活几十年;在房间、地窖、旅行箱、手帕和废纸里耐心等待。
也许有一天,鼠疫会再度唤醒它的鼠群,让它们葬身于某座幸福的城市,使人们再罹祸患,重新吸取教训。
饭店依旧充斥着美食的香气,咖啡馆也仍然播放着悠扬的音乐,大街上还是人来人往,之前被鼠疫按下的暂停键恢复。看似所有人都回归了正轨,但是有谁能确定,下一次疫情何时会卷土再来呢?
如果不从过往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加强关于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领域的措施,切实改善暴露的缺点,总结提升现存的优势。那么下一次疫情发生时,灾难只会重蹈覆辙,而不会仁慈地网开一面。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没有吸取任何教训"。如同现在某些西方国家,在中国竭力控制疫情为他们争取空窗期时。他们在做什么呢?他们现在又如何呢?
答案清晰可见。
“鼠疫有他好的一面。它使人们警醒,让他们思考问题。”病毒并不可怕,相反人们还从中探索更多的奥妙。
真正可怕的,是在病毒来袭时,漫不经心的应对,不以为然的轻视,以及最后一次又一次的历史重演。
就如同当前的新冠疫情,虽然国内局势已经缓和,但是国外仍然不容乐观。即使在全球都已经宣告胜利的未来,我们仍然不能对病毒掉以轻心。
经历了这次新冠,再来读《鼠疫》,或许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次意义非同的警示和启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