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从良师研究学问 进课堂实践育人
张俊雅老师讲到鲁迅文章时,同学们有些问题搞不懂,课下常争论不休。 张老师是我们副班主任,常深入班级,大家就围着他问。张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很高兴,说:“能提出问题来,说明你们动脑用心了。告诉你们答案很简单,但你们将来都要为人师,对学习上的问题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才行。”那怎么办呢?张老师出了个主意:“你们可以按鲁迅文章的分类组成小组,大家在一起研究,自己去寻找答案,不是更好吗?”
同窗好友:孙荣、张杰、刘春荣、李连杰、李敏、宋畅、杨春香在张老师的引导下,班里组成了几个小组,研究杂文的一组:徐兰琴、高甦、王兰、付艳丽、赵玉秀、杨春香、冷秋梅,还有男生裴郁笙、沙振国和班长唐立民等;喜欢读鲁迅小说的一组:宋畅、孙荣、薛喜荣、刘春荣、王淑琴;专攻散文的一组:王琴、刘娟文、张杰,还有卢军、李春华几个男生。就这样,大家以小组研读的形式在一起交流探讨,遇到搞不懂的问题再去向张老师请教。一时形成了一种学习风气,甚至吸引了中文二班的刘艳芬、孙家强等人也来参与讨论。这种小组研读活动提高了我们的学习能力,为我们后来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对我们的人格成长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校内学习一段时间后,学校开始组织教育实习活动。我班第一次实习是在市八中,那是市区规模较大的一所中学,是师范学校教育实习基地。 第一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是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以见习为主,由八中的实习指导老师带我们。孙景芳和张俊雅老师把我们分成几个小组,我们组有高甦、张杰、杨春香、向荣、付艳丽,还有个男生吳讯,由初一(一)班班主任老师带我们。这个班任是个较年轻的女老师,但在学生面前很有威严,只要听到她的声音教室里就会安静得像没人一样。我们观察着她的工作方法,她在班里说话并不多,很少大声训斥学生,学生为什么都怕她呢?后来发现,课间时间几乎总有学生在她身边,她和学生谈话不像是批评说教,倒像个大姐姐在劝导,学生都心悦诚服。我们向她请教教育学生的窍门和班级管理方法,她只简单地说:“对学生以心相待就可以了,没什么窍门。班级管理则要培养好班级干部,健全班级管理的组织机制,是较复杂的工作,要慢慢来!”我从中明白,以心相待不仅是待友之道,也是为师之道啊!她是把学生看作朋友了!
班级工作相比,教学实习要简单多了。我们跟实习指导老师进课堂听课,完后小组评课,交流体会,形成听课笔记。第一次实习的学生是不能轻易上讲台的,但在实习结束前要进行一次试讲。一想到讲课我心里就直跳,到了个人选课、备课阶段就开始紧张了。老师帮助我们选课,确定了试讲的课文后,就着手写教案了。 我们学过写教案,听过初中老师的课后才知道,要写出适应学生、适应课堂教学实际的教案也非易事! 我们掌握不准课堂规律,只好按教案的规程去写;把握不好轻重、详略,只备了老师教的内容,忘了学生那边学的问题!几乎每个人都是推翻了一次又一次,在老师的指导下一遍遍反复修改。时间紧张时我就不回家了,又住到了杨春香家。 春香家里并不宽敞,我和她挤在外屋的小炕上。小炕不大,进门后就得把门关上,像个大箱子,里面有个大窗户,很敞亮。把门一关这里就是我们的天下!像小时候写作业一样,挤在小屋里写一阵,唠一阵,有说不尽的悄悄话。杨婶像妈妈那样亲切热情,给我们做好吃的。我很挑食,但就愿意吃杨婶做的饭,无论什么简单的食材,到了杨婶手里都会变得有滋有味!
备课教案通过老师的审查,合格后就可以准备试讲了。我俩从小就是学习要强的好学生,谁都不甘落后。她的字比我写得漂亮,头脑聪明,有主见,我从心里佩服她。而我胆小,不愿说话,很怕上讲台。 备课教案通过老师审查合格后,就可以准备试讲了。 同学们试讲时我们去听课,我班一男生试讲时紧张得中途停下来,是付艳丽则英姿飒爽地站出来上了讲台解了围。我心里更害怕了,而她却说:“有什么可怕的?该怎么讲就怎么讲呗,都是人,怕什么?“杨春香也说:”看别人怎么讲咱就怎么讲,不就那几十分钟吗!”向荣、张杰安慰我:“你就盯着前边的学生,讲给他们听。别看后面听课的老师,心就不慌了!”我说:“好吧。那我讲课时你们可得去听啊!发现问题好给我提个醒!” 高甦说:“别怕,有我呢。我讲课时你去看着,看我怎么讲你就不怕了。”她是最能沉得住气的,她试讲时,走进教室面带笑容,不像新老师,似跟学生很熟,不慌不忙,有板有眼的;课堂上学生活跃,气氛轻松,效果很好。 看着她们一个个顺利地过关,我也硬着头皮上了讲台。讲台下面黑忽忽的一片,我不敢细看 ,打开课本就按着教案机械地讲着,只有面朝黑板时才稍松口气,借机调整一下心情。逐渐缓和下来时,铃声响起,下课了。就这样,捏着两手汗,蹭得一身灰,稀里糊涂地下了讲台。
实习小组——向荣、春香与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