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剧《权力的游戏》刚刚落下帷幕,不少人感慨,追了小十年的神剧终于画上句号。 而最后一季的《权游》在网上已经口碑扑街,对编剧的无脑改编,网友已经出离愤怒,甚至联名要求出品方HBO 重拍此剧。 大量失望的观众甚至扬言要寄刀片给《权游》编剧。
《权游》的编剧「D.B. Weiss」「David Benioff」,人称「2DB」,光说他们是编剧其实还不太确切,其实2DB是《权游》这部剧的主创灵魂,在剧组权力很大。
不过火箭君好奇的是,在很多年前,
这两个编剧是如何拿到《权游》改编权的?
要知道当时 2DB 编剧名不见经传; 而《权游》作者,乔治·R·R·马丁 已经名气大响,好莱坞也不乏名导演,重金想收购《权游》的改编权,计划拍成《指环王》类的 N部曲史诗大片。
最近,火箭君看到一个访谈,讲的是关于2DB编剧如何说服 乔治·R·R·马丁把改编权卖给他们,而不是卖给好莱坞名导演的,看后颇受启发。
乔治·R·R·马丁(中) 和 2DB(左右)
对于某类资历或资源远不如「土豪」的 新人怎样才可以「以弱胜强」获得大客户或领导的青睐,从而争取更多的机会?
在这个问题上,近10年前的《权游》编剧给出了完美的方案,非常值得我们参考。 当然, 获得这个启发后,我们也会发现,正因如此,「烂尾」的《权游》更加让人唏嘘不已。
如果王撕葱和我们抢女友,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和:如果好莱坞大导演和我抢《权游》改编权几乎是一样的。多数人第一反应是,这种事,弱势一方凭啥能成? 我们凭啥抢得过撕葱? 我们凭啥能竞争得过好莱坞名导演?
凭钱?且不谈这种物化女性的想法会遭到女权伙伴的重击,单单「就钱论钱」的说,也是不明智的,难道和撕葱比谁花钱更多?还是和好莱坞比谁拍摄预算更多?
凭后台?这也不现实。撕葱的后台是谁大家总知道的对吧?而 2DB的后台是HBO,在当时也远不能和好莱坞比。
难道是凭颜值?算了,我们还是看看 2DB当时的策略吧。
拿下《权游》的背景
首先,要拿到《权游》 的改编权,一定要搞定原著作者乔治大爷,这点毫无疑问。 乔治大爷缺钱吗? 乔治大爷早年就辞去工作,全职创作。当时 不是因为「囊中羞涩」,而 就是为了「创作」。
乔治大爷说过:「我觉得我当时是因为没什么东西可供消费,才会试图自己去创造。」 用人话来说就是:吃饱了撑的,找点乐子。 历史上很多文化巨作,都是「吃饱了撑的」产生的,整天指望稿费发家的人是做不出什么「巨作」的。这一点美国「恐怖小说之王」斯蒂芬·金 也有过类似的观点。
了解到这一点后,2DB意识到 乔治大爷其实更希望人们能够欣赏认同他的创作, 而不是把自己的《权游》当作商品变现。 反观我们天朝某作家,把可以获得国际大奖著作的改编权早早变现了,让人至今都惋惜不已。
2DB本身就是《权游》的书迷,之所以要HBO立项《权游》也是因为2DB看好《权游》,希望能将他们眼中的杰作通过电视,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感动,让更多人为《权游》疯狂(这点已经做到了,寄刀片也算的话)。
HBO和传统电视台有点不一样,前文也说过,当时HBO的编剧权力很大,编剧不是一个外包的「临时工」,而是项目的灵魂,2DB可以决定很多事情。HBO 这样做是为了保证能够呈现出创作者心中的完美剧作,而不是流水线上的拼凑品。好莱坞则相反,主要是导演运作制,导演多数情况下代表资方利益,而编剧只是个加工环节而已。
HBO 发家史本身就是「弱胜强」的例子
明白这个背景后,说服乔治·R·R·马丁 就变得易如反掌。
这个资源「土豪」却没有
乔治大爷热爱自己的创作,像是自己的孩子。《权游》是他的掌上明珠,估计可以投入20年以上的心血去写。先祝乔治大爷万寿无疆,原著党才能看到全本顺利完结。
对于「新人编剧」2DB来说,当时没钱没资源,但这恰恰也是最大的优势资源!2DB只有对《权游》纯粹的「热爱」,这种纯粹的热爱,恰恰是其它「有资源」导演所缺陷的。
乔治大爷是个聪明人,他当时不允许把自己的心血交给一些 只会生产爆米花商业电影的导演去改编。 而好莱坞电影导演似乎没有意识到这点,反复吹嘘我们有钱,有很多钱,我们拍过很多卖座的电影,可以大成本,大制作,大特效,拍出来赚大钱!
2DB则说,我们更懂《权游》,我们读过《权游》几十遍,每个人物,每个细节,每句台词我们都烂熟于心,我们就是想把这份感动带给更多人。
于是乔治大爷被这种「纯粹的热爱」打动了,他事后回忆说,当时好莱坞导演连原著都没有读过,就来吹牛要投入几个亿。相比之下,2DB的「热爱」就是一种非常难得的稀缺资源了。
为了证明这种「纯粹的热爱」是真的,乔治大爷试探了2DB一个问题:「你觉得谁是琼恩的生父母?」 这个问题在当时,只有深读过原著的人才能猜得出来。2DB 说出了自己的推测,乔治大爷很满意。
什么·都不知道·琼恩
世界上有很多「资源陷阱」,拥有大量资源往往让人陷入其中,大家忙于「变现」,不亦乐乎,从而忽视了对一些工作的更深的投入和发自内心的热爱。 而目前最稀缺的恰恰是这种「热爱」。
《权游》的启示在于,如果我要和一个土豪竞争一个项目,最好找土豪最不具备的那个方面开火,那就是「热爱」,土豪不缺钱,但土豪可能缺爱。土豪不在乎项目本身,很多土豪没空没兴趣投入「热爱」,土豪只在乎项目能不能挣大钱。
当然,这个做法不是说,我们百分百可以拿下项目,只是可以提高成功率,至少筛选出现阶段适合的项目。如果项目方就是要钱,如果土豪恰好也是个「忠粉」,那么显然也很难竞争,不过幸运的是,这种事情的概率并不高,下面就能看到例子。
既然如此,《权游》为何「烂尾」?
如果通观《权游》电视剧,我们会看到前5季里面,人物刻画饱满,情节曲折,无数观众被感动。可是越往后,这个剧越离谱,到第8季,虽然收视率破新高,但是剧情逻辑,情节铺垫,人物性格突然就变得像放飞的网络小说一样,其实这样说还是拉低了「网络小说」水平的。
编剧还是一样的编剧,虽然乔治大爷后面的内容没有写完,但是已经面授过2DB后面的大致走向和人物命运,《权游》电视剧最后能放飞到这种程度,怎么看也不像是「热爱」的体现,更像是寒假结束前最后一天赶工出来的作文。
乔治大爷声称《权游》电视剧不是我的baby了,原著才是!
火箭君觉得,其中的原因还是在于「资源陷阱」。
这几年随着《权游》的成功,HBO已经不是当年那个HBO了,2DB 也不是当年的新人,他们已经名声大噪,换言之,他们都有了更好的资源。 2DB 目前已经和迪士尼签约,去创作下几部《星球大战》。
有了大资本和大名声后,新人变「土豪」,最终人们「成为自己当初憎恨的样子」。
从资本回报角度考虑,从档期角度考虑,《权游》第8季必须尽快收尾,但这些都不是从「热爱」的角度来考虑的,所以观众粉丝的热情会被打击也是必然的。
另一个「乔大叔」,苹果公司的创始人 乔布斯 的经典名言,犹在耳畔: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当人们被过多资源包围时,可能就是失去「初心」的时候,人们拥有了其它的竞争力后,也容易失去最初的竞争力「热爱」。 但这也给后人留下了更多的机会,讽刺的是,这种更迭本身就像是另一个现实版的《权力的游戏》。
写在最后
不管我们最终想成为什么, 如果我们在某方面暂时没有资源优势,该怎么办? 和撕葱如何竞争女友? 每个人心中多少有了自己的答案了吧?
火箭君觉得,最重要的是,挑项目要谨慎,一定要明白自己的「热爱」在哪里,因为这是自己唯一的资本; 剩下的就是做自己最热爱的事,「以弱胜强」只是早晚的事。
最后,祝各位职场事业成功,早日登上心中的「铁王座」。就是上位前,想想自己的初心,想想自己的热爱,不要成为自己当初憎恶的那种人,免得被人……(就不剧透了)
转发这个铁王座,你就是…… 还是算了
欢迎个人转发,如需合作转载请联系火箭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