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東峰亭詩話

東峰亭詩話

作者: 读史一得 | 来源:发表于2019-10-28 10:08 被阅读0次
    大雲山東峰亭

    兰溪大云山东峰有亭溯源弥远,初名新亭,因亭址在大云山东峰,便咸称为东峰亭。东峰亭始建于何时,有文字可考的要从《兰溪县灵隐寺东峰新亭记》一文的落款纪年算起,也就是说大云山上的东峰亭始建于唐贞元十七年(801),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而大云山麓有寺则早在兰溪建县之前的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5),初名招贤寺;唐代改称为灵隐寺,宋大中祥符间(1008~1015)又改称为圣寿寺,山门有额云“大云山”,山名亦由此而来。又因寺院規模宏大,兰溪民间俗称其为大寺。寺后有塔曰能仁,则始建于宋治平初年(1064)。

    大雲山能仁塔

    《兰溪县灵隐寺东峰新亭记》为唐代冯宿所撰。冯宿(767~836),字拱之,婺州东阳人,贞元中进士,官至剑南东川节度使,与韩愈友善,亦以古文称著。其时,有洪少卿者,名大逸,又名宾老,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贞元八年(792)的同榜进士。他于贞元戊寅(798)来兰任县令,冯宿称他“君之始至,用信待物,用勤集事。信故人洽,勤故物阜。未期月而其政成。”是个颇有作为的兰溪父母官。三年之后的夏天,冯宿来兰,由洪县令陪同作东峰亭之游,得赏兰城胜景乃有是记。冯宿的东峰亭记不但写了沿途的风景和登亭的感受,而且写了洪县令建亭的始末。说洪令到任之初“邑微登攀游观之所”,县令乃自捐俸银二万经营此亭。“因地于山,因材于林,因工于子来,因时于农隙”,终于在崇山峻谷、佳景胜概中建成此亭。述说了建亭之缘由和艰辛。冯宿不胜感慨之余,为颂此亭之胜和建亭之不易,并“播芳尘而鼓余波”,遂揽笔为记,于贞元十七年(801)十一月七日刊石立碑于亭中。

    冯宿与吴师道文书影

    东峰亭历唐、宋两朝,至南宋绍兴间(1131~1162)已塌废,元初其亭仅剩故基,但碑刻尚存。大学者、乡贤吴师道(1283~1344)有《东峰亭记后题》一文专记其事。据吴师道说,东峰亭记全称《兰溪县灵隐寺东峰新亭记》,为唐代文学家冯宿所撰,文辞清丽,叙述有法。碑文为释乾觉书,亦佳。但亭废已久,仅剩碑刻置于学宫。因当时碑石已断为二截,中残缺五字,遂由他参校补正录存。

    兴之所至,吴师道还于元宁宗至顺四年(1333)十一月七日,率领了一帮友人与子弟自圣寿寺左登山,过能仁塔院前,到东峰亭故基宴游赋诗,并作序记之,称“周览遐眺,蔭松籍草,坐而小酌清谈,相率赋诗”作一日詠游之乐。兹将他当时写的诗录如下:

    层颠陟岧堯,前转憇东峰。周游撫荒址,分坐荫茂松。天际远濑白,烟中寒树重。遐瞻目已极,幽寻兴未慵。詠归乐童冠,愿言蹑遗踨。

    其时,虽东峰亭已然是茂密松林中的遗址,但大家还是兴高彩烈的围坐在亭基上酌酒吟诗。

    到至正朝(1341~1355),兰溪来了个怯烈失。志载他字吉甫,至正中任兰溪知州,在任时颇有政绩。清静惠爱,吏不敢纵,民不敢欺,门无私谒,庭无健讼。惜名亭荒废已久,乃发愿重建之。时有吴师道的儿子、入明后官至东阁大学士的吴沉专门有一诗写给怯烈失,题为《上监州重建东峰亭》,诗云:

    新亭始自唐朝创,栋宇荒颓久不治。古道竟为僧寺塞,断碑幸得学宫移。江山既留胜赏处,州县况逢无事时。洪令芳尘如有继,再磨崖石树雄辞。

    此诗促成了怯烈失建亭的善举,于是东峰亭乃重现大雲山。

    东峰亭重建后,乡贤、诗人吴景奎(1290~1355)作《喜怯烈失监州重建东峰亭》歌之,诗云:

    东峰亭废江山在,故址谁将枳棘开。作记名高龙虎榜,监州声重凤凰台。烟云竹树丹青笔,风月轩窗紫翠堆。稚耋讴歌禽鸟乐,朱轓时引画熊来。

    而吴沉在东峰亭重建后,于清秋佳日亦携友登亭游览,作《和胡古愚游东峰亭》诗,诗云:

    贞元旧迹有东峰,胜日跻攀俗虑空。最喜新亭能复古,可无穹石与相雄。黄花香入清樽里,白雁声呼落照中。愧我登高未成赋,且操杖履后群公。

    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后来,柳贯的门人、元代浦江学者戴良(1317~1383)也专作《题兰溪东峰亭》五言抒怀,诗云:

    昔余驻兰阴,颇得江山趣。日上东峰亭,遥望水东注。别去曾几何?重来已迟暮。一时同游者,大半发垂素。亦或卧空坟,翳彼梅花树。因之念所思,倚栏聊四顾。安知游目时,翻是伤心处。咄兹露电身,谁似金石固。此生纵满百,会合能几度。独有溪上山,年年只如故。

    入明后亭又废,成化七年(1471)李璡来兰任知县,在东峰亭旧址上建起了景贤祠,祀乡贤名宦。但不久景贤祠倒塌,废墟中又只剩下东峰亭遗基。明中叶著名学者、诗人、乡贤胡应麟(1551~1602)曾携友登大云山寻访东峰亭古迹,并留诗一首:“扫石坐危颠,高天下双鹤。欲问冯郎碑,东峰夕照落。”;明晚期乡贤、《兰皋风雅》的编者江伯容(1580~1647)也有《东峰亭》一诗咏叹其事,诗云:

    山色东峰晴更好,荒亭遗址没荆榛。我来览古寻黄绢,杜宇数声何处春。

    朱彝尊手迹

    到了清代东峰亭又曾经两度重建,一次在清初,重建后康熙朝的浙西词派创始人、《明史》参编朱彝尊(1629~1769)曾五次过其下,有《雨发东峰亭和查孝廉》咏其亭和他自己当时的心境,诗云:

    巖巖东峰亭,其下百尺潭。我来凡五泊,未果游精蓝。兹晨复前路,解缆亭西南。溪雲散成雨,水木纷参覃。平生嬾驰鹜,进拙退所甘。惟有利涉心,翻教估客贪。一帆饱风力,並坐篷底譚。夫君有高唱,令我叹息三。

    朱彝尊之后此亭又塌废了一次,乾隆五十九年张许来兰任知县,到任后做了不少实事,修学宫、编县志,嘉庆元年(1796)又重建了东峰亭,并作记勅石立碑于亭中。亭碑民初尚存,可惜日冦侵华时又毁于兵燹。

    四十年后,1982年兰溪县人民政府顺应民心,重新在大云山东侧新建了东峰亭,并立碑记其盛事。记中有云:新亭“规模之雍容绚丽大胜于前”,可“远眺碧水蓝天,轮舟击浪;近观三桥并峙,高楼鳞次;俯瞰园苑新村,青红掩映。”令登临者迎习习清风,心怡气爽,目骋神驰,成了市民和外地客人游览的好处所。近人郭学焕、高玉书、郭瑞升等人皆有吟咏,今录郭瑞升《东峰亭重修喜咏》一首,诗云:

    东峰亭建古贞元,烽火摧残数十年。盛世重修扬邑秀,尧天普覆报民安。前人尚德传今世,后辈兼才赶昔贤。喜咏云山添一景,兰江饱看艳阳鲜。

    郭诗是写实,也是寄托他对今人后辈的希望。不管世事如何变化,我们总是期盼兰溪会一天天好起来,东峰亭会见证一切。

    东峰夕照

    2019.9.4施福山于兰城黄龙洞寓

    (注:有论者认为今东峰亭建于原山意亭旧址,本文不作考证;另洪少卿大名系胡汝明老人考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東峰亭詩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qky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