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曾经说过,“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以及你爱过的人。”既然读书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气质,而且前面几天,我们也一直都在说如何读书?如何解构一本书?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如何对读过的书进行内化,转化成你的气质?
“用输出倒逼输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可我觉得,如果读书变得跟吃饭睡觉一样形成习惯的话,输出就跟运动呼吸一样自然,根本就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你们说呢?
当你吃饱喝足,就会撑得难受,运动输出反而变成了一个消化的过程,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读书也是一样,读过的书,只有进行内化,通过输出的形式,才能良性发展。
输出的形式有很多,读书笔记、书评、讲书都是很不错的方式。最近读到的《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中正好就是把内容再创作,内化后通过讲书的方式进行消化的过程。
接下来我将以讲书为例,通过对内容的二次创作,不照搬原文,不枯燥地讲道理,建立坡道,熟悉书中的脉络的方式消化读过的书。
1、优秀的老师对内容都要二次创作,而不是单纯的摘要。一个数学老师,来到课堂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黑板上不停地画图,画满一黑板的时候,正好下课铃响了,于是就正常下课了。事后,这个数学老师被学校开除了。
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一定要通过老师的讲解,讲复杂性的知识,通过简单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帮助消化吸收理解复杂的概念与规律。单纯的摘抄,对学习者来说,就是老师没有水平,不会教。
2、知识输出的时候,照搬原文的表达不要超过10%。当你觉得这句很酷,这个也不错的时候,实际上你根本就没有读懂、读透这本书,只是你觉得作者写的很好。想要内化,就必须用自己的语言抓住书中的主体脉络,而不是背诵文章。
3、能用故事讲清楚的事情,就不要枯燥地讲道理。道理大家都懂,关键是接受理解的程度。孩子犯错,解析错误背后的原因是思考的过程,通过对错误事情的描述,确认错误的点,然后才是讲道理提出解决方案,引出下次不再犯的本质。
4、构建坡道。坡道的关键是书中最打动人的点,可以是最棒的故事、最棒的案例、最具颠覆性的认知、也可以是生活场景的代入,更可以是重要章节或是书中的整体解构。这些都可以成为抓住别人注意力的法宝。
总的来说,要消化一本读过的书,就需要关注书中的哪个点打动了你,它又是怎么论证的?有几个角度?几个递进关系?几个例子?几个故事?援引了什么数字?做了什么实验?在心中建立一张思维导图,想要什么随时调出来就行。
如果你也想将读过的书,消化后藏进气质里,那就一起来进行知识内化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