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研读《左传》,这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宏大的编年体史书,儒家“十三经”之一。按既定的定义,《左传》既是一部战略名著,又是一部史学名著,可是哪吒却读出了区块链的感觉。
确实,《左传》中的很多章节都有着浓浓的诚信、契约味道,比如在《左传·昭公十六年》中记载,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桓公,在公元前806年,即郑国建国伊始,即与一起立国的商人们建立了一条盟约:“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匄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
这段文绉绉话语的意思是,只要你们商人不背叛国家,那么国家就保证不强买你们的商品,也不会强行索取或抢夺。你们有怎样的巨额财产,都与国家和官员无关,国家的存在,就是保护你们的财产。
就是这一契约,日后对保护郑国商人财产权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而正是因为郑国商人的财产能得到国家的保护,因此他们也特别爱国,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依靠保护自己财产的祖国,才能通过勤劳积累致富。
也许正因为此,郑国才能在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势起来并称霸诸侯,从而有“天下诸侯,莫非郑党”。那句著名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即出于郑国,郑国以经济发达、法制健全、民主政治和诗乐文化闻名于世,成为中国法制和法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在郑桓公与商人立盟的180年后,即公元前627年,郑国面临着一场大灾难。一支秦国军队悄无声息地行走在偷袭郑国的路上,在距离郑国都城只剩下一百多公里的时候,被一名叫弦高的郑国商人截获了消息。
此时的弦高正带着商队,准备牵牛到西面的周王都去卖。当他得知自己祖国面临灭顶之灾时,吃惊之余便迅速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伪装成郑国的使者,将自己所有的十二头牛全部献给秦军,让他们认为郑国早已做好了准备。
弦高的打算是以时间换空间,能拖住秦军一刻就拖住一刻。果然,秦军将领信以为真,接受了“郑国使者”的礼物,兴高采烈地宰牛吃肉犒赏三军,而弦高则迅速派人回国报信。
郑穆公听闻后,立即派人前往秦国驻郑国的客馆,告诉他们已经知道了秦国的图谋,算是敲山震虎。那支千里偷袭郑国的秦军,在吃了弦高这位“使者”送来的牛肉后,感慨“郑有备矣”,于是“吾其还也”,不战而怏怏回转。
自古商人重利轻义,而郑国商人弦高舍弃自己财产,也要拯救祖国的事,并非故作姿态,这源自于郑国特别尊重和保护商人的财产。
区块链的核心要义即是诚信,作为一个崭新的技术,即将开发人类崭新的领域,从而在地球上打造全新的君子国。可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原来几千年前吾乡吾民即谙熟此道,也不知历史是进步了呢,还是退步了呢。
明天继续从史籍中挖一点郑国商人爱国、国爱商人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