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提到了美丽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谁?
我想答案一定是千篇一律的,审美不同,对于美的评价标准也大相径庭。
但是提到林志玲,
也许我们脑中首先闪过的第一个字大概就是“美”,
这种美,也许还可延伸为“完美”,
大概就是因为“美”的这个定义,让我在《十三邀》数十个采访对象中,不自觉的对于“林志玲”这三个字分外的关注,
又在“美”的驱使下,看完了知识分子许知远和林志玲那短短几十分钟的对话。
一个完美无遗的林志玲在许知远的不断发问中层层剥离,最后我看到的竟是一个更加美丽的灵魂。
最近因为许志远对话李诞让我了解到了《十三邀》这个节目,也看到了许知远这样一位笨拙的发问者。
于是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就看了好多期,看完一身轻松。
与其他访谈节目不同的是,它是用对话而不是单方面发问的方式,一边了解,一边探寻,与此同时又带着些许的偏见。
李诞的那期,就像是两个灵魂之间的碰撞,
一个浑身是洞,一个满身带刺
相互排斥,但似乎又恰好相合。
这么多期看下来,似乎每个人的真实,都在许志远每一句笨拙的发问中渐渐浮出水面。
我也不知出于什么心理看到林志玲的那期,就下意识的点击播放。
大概是她太过完美,而我恰好又怀疑完美。
在看《沉思录》的时候我就对作者奥勒留的完美的家庭环境持有怀疑,
看到完美我会欣赏,但与此同时,又会滋生出可悲的情感,
“完美”真的是一种完美的存在状态吗?
我虽质疑完美,但我却也永远相信确实有完美乌托邦的存在。

王尔德的:“漂亮的脸蛋很多,有趣的灵魂太少。”
在网络上疯传到我已不想再多提,但是看到林志玲我还是不由自主的想到的就是这句话,又不禁怀疑究竟什么是好看的皮囊,什么样的灵魂又算得上是有趣的灵魂呢?
对于林志玲的访谈,许知远也把重点放在了二者之间的矛盾上,
他没有一开始就急于与林志玲对话,而是先找来了几位从事模特或是外表比较出众的女性进行对话。
对话中不难发现,大多外表美丽的女性,都被很浅层了解的仅止于外表,而非内在,这也令她们苦恼。
其中一位模特回忆道,有一次一个书画家邀请她去他的拍卖会帮助拍卖,她做了大量的功课去想拍卖词,然而拍卖会的当天,她鞠了个躬就拍出了底价,甚至连话筒都没有拿到。
“我不是一个单纯的花瓶,我希望你们能够看到我深层次的东西,而不只是相貌。”
“我想要的是靠脑吃饭,而不是靠脸蛋去养活自己。”
然而当今社会在过分注重相貌的同时,在给相貌普通的人关上一扇窗的同时,也给许许多多外表出众的人们打开了窗又关上了门。
就像对话中林志玲所说的那样,“这是时代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所以我并不被其所困扰。”
外表成了敲门砖,而撬开了这扇门,却无人再向里走。
突然有一句话在脑中闪过,
“好看的皮囊让你看到我,而有趣的灵魂让你记得我。”
大概这就是一个女性最大的成功了吧,被人看到又被人所知,最终被人深记,
志玲也许还算是做到了这一点。

《皮囊》这本书,一口气看完,除了黑狗达和厚朴,两个阿小童年记忆里的种种,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外婆的那句
“肉体是拿来用的,而不是拿来伺候的。”
然而现在的大多数都过分注重肉体的美丽,而忘记了内在的素养。
大概就是“金絮其外,败絮其中。”
我也有过特别在意自己外表的一段时期,为了外表的美丽去节食去减肥,好几次差点因为饿肚子昏过去,也为了让自己外表好看些去学习化妆,用好看的衣服饰品来装扮自己,渐渐的,夸我的人越来越多,
起初听到还会满心欢喜,但时间一久也就慢慢失了兴致。
现在我会更少的注重外表,但仍在保持美丽和美好,慢慢夸我漂亮的人少了,我才感受到了自己的特别。
外表美丽带来的兴奋感似乎都有一个制高点,那个制高点只要你想要达到很容易,只需要时间和精力的去经营,凤姐也可以很美丽,但是追求内心的充实与独特却更令我感到刺激,越是求不得越能够激发我对它的欲望。
看完了许知远与林志玲的对话,我本能的去查看了林志玲的百度百科,却惊奇地发现,这个始终微笑的女人竟只比我妈妈小了两岁。
也就是说,志玲姐姐已经四十四了。
但她却似乎有一种魔力让我可以完全无视年龄的去看待她。
许知远问他:“你觉得哪个角色,是让你扮演的最痛快最爽的?”
她抬眼看着天花板想了许久,仍旧像个少女一样,她说:
“说美丽,我没有别的女子美丽;说聪明,我没有别人聪明;说主持,我也不可能比别人主持的好;演戏,也没有别人演得好。
我唯一做的好的角色就是志玲姐姐。
可是在志玲姐姐的称呼上,我有一种心境,就是我想好好地当这个姐姐,照顾大家。”
然而那个始终面带微笑的志玲姐姐也不过是她所塑造的一个角色罢了。
反倒坐在安静的茶水间与许知远对话的那个林志玲更能打动我,那个林志玲是真实的,不必扮演谁,只是林志玲而已。
“做自己”一直被人所追求,但却并没有能够完全做到Be yourself。
我们时常在洪流中将自己搞丢,再去费尽心思地把它找回,然后再搞丢,再去寻找。
如此循环往复,那个“自己”便彻底丢了。

我也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就像是我论学习,我不是最优秀的哪一个;论读书,我也没有很多人都得多都得深;论写作,我可能也写不出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文章;论相貌,我又平凡并不出众。
但我唯一想要做好的角色就是阿猫,一只普通却又带点傲气的猫,但它也并不是我,只是我所塑造的一个角色,我也会努力向她靠近,
也希望终有一天我能够借阿猫之名塑造一个我所期望的样子。
林志玲访谈的最后,令我印象很深的一个镜头是,
许知远跃跃欲试想要跟林志玲说上最后一句话,而重新跳回志玲姐姐角色的林志玲却被人群包围,跟大家合影,收粉丝的礼物,只留下许知远在人群的一旁无奈,只好喊道,“有机会可以再补一下镜头,下次一起去吃烤串啊。”
而林志玲在人群中伸出脑袋回应着,工作人员又在一边大声的说到,“不要拍了不要拍了。”
我们都活在面具之下,无论是美丽的面具还是丑陋的面具,或是滑稽的面具,都令我们疲惫不堪。
我们也许始终无法跳出这个怪圈,
但我却永远记得那个脱下志玲姐姐面具,坐在茶水间的四十四岁的林志玲。
❤️
我是阿猫,一个性格像猫,
偶尔写故事熬鸡汤的普通女孩。
有点可爱,偶尔很酷
初次见面,请多指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