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 “春捂”养生的四大要点莫忘记!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 “春捂”养生的四大要点莫忘记!

作者: 前海艾艾贴 | 来源:发表于2018-03-01 09:53 被阅读0次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时节,它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

此时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由于冷空气仍在活动,气候多变,温差很大。所以有些地区一天之内天气会有急剧的变化。有时早晨是旭日东升,春风送暖,中午本还阳光暴晒,但到了晚上就可能气温骤降。

春三月是一个舒张、开放、宣泄的季节,经过了一冬的养精蓄锐,冬季进补储存的营养物质到了春天以后,开始从骨髓、内脏开始往外表输送。

尽管春来气温逐渐回升,风也吹面不寒了,但还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

所以,初春时节如果衣着单薄,很容易受寒而导致身体出现问题。

古代医家强调“春捂”,就是“春不忙减衣”。民间所谓“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是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春捂”呢?

古代医籍《摄生消息论》指出——

春天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寒易伤腠理,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

这就是说,棉衣不可过早脱去,多备几件夹衣,随天气变化增减。同时,“春捂”之时,我们还要注意这四个关键点。

1、把握时机: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未雨绸缪。

中医养生讲究“春捂秋冻”,早春时常有寒冷气候袭来,穿着宜偏暖些。对抵抗力较差的孩子和老人,应随时增减衣物。

一些年轻姑娘由于爱美,往往在早春就穿起了裙子和靴子,这样对身体可不太友好哦。妇女膝关节对冷空气的袭击较为敏感,易发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症状,久之会引起风湿性关节炎。

2、把握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通常来说,15℃是一个临界值。低于15℃时,还要再继续“忍受”厚重衣服带来的不便;当超过15℃时,则可以考虑减少衣物。

3、注意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是春捂的信号。

昼夜温差也是判断捂不捂的标准之一。当昼夜温差超过7℃-10℃时,就该小心防寒,开始春捂了。

4、持续时间:7~14天恰到好处。

衣服减得太快,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的情况,这是因为没有捂到位。

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衣服减得太快有可能冻出病来。

“春捂”除了特别重视对颈、手、腰、腿、脚这些部位的保暖,还能通过使用艾灸来灸“春捂”重点穴位,能起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驱寒逐湿、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的作用。

早春时节,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脐这四个部位最主要好好捂捂。

手腕 - 神门穴

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原穴是主管各脏腑的元气和生命的原动力所发出的穴位,能够强化脏腑。所以春捂艾灸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

此穴为人体手少阴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有去除烦躁、安神定志的作用。

腰眼 - 肾俞穴

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会腰部酸软怕冷,经常尿频或精神容易困倦疲乏。艾灸腰部肾俞穴可滋阴壮阳,补肾健腰。

小腿 - 足临泣穴

很多老人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眼睛痛,这种表现属于肝阳虚,这时要重点保护好小腿外侧,可以多艾灸足临泣穴。

肚脐 - 神阙穴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此处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

早春时节的心境维护很重要。

春季为怒火旺的时节,春季摄生要点在于养肝。怒火旺,则简单呈现脾胃衰弱的病症,中医以为,“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也就是说,春季要少食酸,多增甘。酸性食物吃多了会使怒火更旺,而性味甘平的食物可以调节怒火。让我们用平和的心态一起开启“春捂”健康之旅吧!

相关文章

  • 春捂秋冻

    《春捂秋冻》: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春捂”是传统的养生之道,因为春天的气温升降不定,需要靠增减衣物...

  • 春季养生小妙招

    老话儿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那这个“春捂秋冻”怎么个讲究法儿呢? 专家表明,“春捂秋冻”是指春天的温度变化不定...

  • 春季养生——春捂秋冻

    老话儿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那这个春捂秋冻是有讲究的。 专家表明,“春捂秋冻”是指春天的温度变化不定,天气变暖...

  • 秋季养生谨防误区

    秋季养生对健康至关重要,立秋后,这几个误区要避免! 误区一:“春捂秋冻”强体质 正解:“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

  • 2020-03-21【春季养生治未病系列之】春捂秋冻话“春•衣”

    【春季养生治未病系列之】春捂秋冻话“春·衣”(下) 本期导读 春捂秋冻话春衣,春季养生说春捂。 捂脚捂腿捂腹背,上...

  • 春捂≠瞎捂

    有句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种传统的养生之道"春捂",你"捂"对了吗? 春季万物复苏,气温变化多端,宝宝更...

  • 为什么要说“春捂秋冻”?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春捂”是传统的养生之道,因为春天的气温升降不定,需要靠增减衣物来平衡人体的温度...

  • 2020-03-21【春季养生治未病系列之】春捂秋冻话“春·衣”

    【春季养生治未病系列之】春捂秋冻话“春·衣”(上) 本期导读 春捂秋冻话春衣,春季养生说春捂。 凡事问个为什么,好...

  • 春捂秋冻的说法,原来如此呀!

    我国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不减衣,秋不加帽”。 春捂是初春冷暖空气交替的时候,气温很不稳定,不要...

  •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 “春捂”养生的四大要点莫忘记!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时节,它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 此时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由于冷空气仍在活动,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 “春捂”养生的四大要点莫忘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sb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