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说“春捂秋冻”?

作者: 学国学网 | 来源:发表于2018-03-20 11:14 被阅读3次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春捂”是传统的养生之道,因为春天的气温升降不定,需要靠增减衣物来平衡人体的温度,才不会受到杂病的困扰。

“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

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

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这时,病菌乘虚而入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春捂秋冻”最重要的原则,是不“捂”不行,“捂”过了也不行。

冬季一过,就早早地脱去棉衣,容易患上风寒感冒;穿太多又怕捂出汗,更怕捂出湿疹。

因此,把握“春捂”的度就十分重要。

那么,科学“春捂”,都有哪些值得注意的要点呢?

- 01 -

如何判断

通常来说,15摄氏度是一个临界值。

低于这个气温时,最好继续“忍受” 一下厚重衣物带来的不便;而当超过这个温度时,则可以考虑脱点衣服了。

其次凭感觉: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耐受冷热的程度也不同。

如果“捂”着时不觉得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即便气温稍高于15摄氏度也不必急的脱衣。

如果感觉“捂”了身体会出汗,就不妨早点换装,否则,“捂”出了汗,万一再被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

- 02 -

捂到清明前

初春气候变化大,即使气温已经较冬季暖和,人体内的阳气多数未能及时生长、发散出来。

当遇到气温骤降的天气,抵抗力较弱的人就会容易患上感冒。

因此,在初春时节要加注意保暖,不要过早脱掉防寒衣物。

尤其在清明节前,都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有意捂着一点,慎防“倒春寒”。

进入清明后,随着春雨的降临,气温会逐渐平稳回升,此时可以视乎天气变化,适时减少衣物。

- 03 -

捂对地方

“春捂”并非是全身上下捂得严严实实为好。现代医学认为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易受寒冷侵袭。

因此,“春捂”应重点做好手腕、腰部、肚脐、小腿及双脚保暖。

厚裤和厚袜不可过早减去,并常用热水泡脚,睡觉时下半身盖厚一点。

此外,初春时节,人们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谨记“上薄下厚”的穿衣原则。

下身的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而上身略减则无大妨碍。

- 04 -

拥抱春天

“春捂”不仅捂身子,也要“捂”心灵。

怀抱大自然中春的气息,别让这生机盎然的难得美景,流失于不经意间。

又是一年春来到,也别忘了向身边一直陪伴着你的人们,送去春的问候与关怀,不要羞于把这份感动和感恩表达出来。

相关文章

  • 为什么要说“春捂秋冻”?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春捂”是传统的养生之道,因为春天的气温升降不定,需要靠增减衣物来平衡人体的温度...

  • 2020-03-21【春季养生治未病系列之】春捂秋冻话“春·衣”

    【春季养生治未病系列之】春捂秋冻话“春·衣”(上) 本期导读 春捂秋冻话春衣,春季养生说春捂。 凡事问个为什么,好...

  • 春捂必须捂哪儿?啥人捂不得?

    民间俗语常讲,“春捂秋冻”。 那么问题来了—— “春捂秋冻”啥人捂不得? “春捂”要捂哪儿? “捂”哪最重要? “...

  • 2020-03-21【春季养生治未病系列之】春捂秋冻话“春•衣”

    【春季养生治未病系列之】春捂秋冻话“春·衣”(下) 本期导读 春捂秋冻话春衣,春季养生说春捂。 捂脚捂腿捂腹背,上...

  • 春季养生小妙招

    老话儿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那这个“春捂秋冻”怎么个讲究法儿呢? 专家表明,“春捂秋冻”是指春天的温度变化不定...

  • 春季养生——春捂秋冻

    老话儿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那这个春捂秋冻是有讲究的。 专家表明,“春捂秋冻”是指春天的温度变化不定,天气变暖...

  • 春季养生“捂”当先,海盐热敷是关键【艺盐堂,盐利康】

    春捂秋冻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一句民间俗语,其实春捂秋冻恰恰道出了中医春季养生的真谛。原来春捂秋冻是中医养生的重...

  • 春捂秋冻

    许是当初念书时的专业,或是上课看小说和同桌闲聊时的空隙,听了中医老太讲的那么一耳朵,春捂秋冻这个词便映在了脑海里。...

  • 春捂秋冻

    “春捂秋凍”是一句民間諺語,非常符合中醫的養生之道。“春捂”的含義就是說立春以後,不要著急忙慌地脫掉厚厚的冬裝換上...

  • 春捂秋冻

    (文/亦浓) 俗话说“春捂秋冻”,对于日趋年纪大的人来说,脱衣服也没那么简单。 比如说,我发小的老公就比较懂得养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要说“春捂秋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mv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