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秦末农民起义,沛县泗水亭(今江苏沛县东)的亭长刘邦,也手提三尺宝剑,参加领导了推翻暴秦统治的斗争,并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平定天下,拨乱反正,开创了西汉王朝的基业。建国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十月,他率领人马击溃了最后一个异姓王淮南王黥布的反叛后,归途中经过故乡沛县时,顺道省视故乡父老,也含有衣锦重归的意思。沛县官吏,赶忙预备行宫,铺陈盛排,等到高
祖到来,都出城外跪在道旁迎接。高祖刘邦因他们都是故乡之人,也另眼相看,就在马上答礼,命他们起身,引入城中。城中的老百姓都扶老携幼,欢迎高祖,香花载道,灯彩满街,高祖瞧着,非常高兴。一入行宫,即传令下去父老子弟一块儿进见,不必拘泥于礼节,分坐两旁。沛中官吏早已备着筵席,摆设起来。高祖坐在上面,让父老子弟一块儿饮酒,又选出儿童二百二十人,在旁边唱歌助兴,儿童都是满口乡音,咿咿呀呀的唱了一番。高祖非常欢心,酒兴正浓之际,更加畅适,就命左右取过筑来,亲自击节,信口作歌道: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如果说项羽的《垓下歌》抒发了历史上失败英雄穷途末路的浩然弥哀与缠绵悲慨,那么,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则表现了历史上胜利英雄的踌躇满志与恢宏气度
刘邦自从起兵,奠定汉家基业,到最终“驾崩长安宫”,历经了十二年,身经百战,戎马倥偬。歌诗的首句以风云起兴,描绘了自然界雄伟壮阔的景象,也象征了当时政治、军事局势如风云激荡,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刘邦自己力挫众敌,开创基业过程中叱咤风云、横扫千军的英雄气概。第二句则点明自己是在平定内乱、威步四海的胜利形势下回归故乡的。在社稷安定、威震天下之际,他胜利班师,荣归故里,心情激动喜不自禁,难怪要与故人父老子弟慷慨高歌,回旋起舞了。他的故里之行,可谓衣锦还乡,荣宗耀祖;同时久经沙场,游子思归也是人之常情。第三句则显露出帝王的远谋,从创业转向了守成,渴望罗致一批忠诚的猛士守御四方,维护统一,使自己亲手开创的宏伟帝业万世长存。
刘邦兴之所至,发自内心而不自已。自己唱罢,又命儿童学习,同声唱和。儿童都伶俐得很,一经教授,便能上口,并且抑扬顿挫,宛转动听,引得他喜笑颜开,走下座来,手舞足蹈。不一会儿,他不由得想起从前的苦情,不禁悲感交集,泪流满面。父老子弟看到这种情景,惊愕万分,不知所措。刘邦连忙解释道:“游子悲故乡,乃是常情。我虽定都关中,死了以后,魂魄还是依恋故土,怎能忘怀?”又当众宣布道:“我起自沛公,现在有幸除去暴桀,统一天下,都是沐浴着你们的恩典,从此沛县免除一切赋役,世世代代都不收。”众人听了,都伏地拜谢。大家又起身归座,续饮多时,到很晚才散去。
第二天,高祖又接见了许多故人,笑谈饮酒,这样过了十几天,准备启程,父老乡亲都挽留。刘邦说:“我此来人多马众,日需供给太多,若再留连不去,恐怕累及父兄,只好与你们先辞了。”于是下令起程。
高祖离开沛县,沛县一时成为空城,全县民众都来送高祖。后来,他们就在行宫附近修一台,名风歌台。
孝惠五年(公元前190年),汉惠帝刘盈为了纪念刘邦,以沛宫为原庙,以百二十人为定员,令歌儿们习吹这首歌。于是,刘邦的这首宴歌最后成了祭奠刘邦的祭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