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小姐爱读书,但却不是专业的拆书人,只是想要把自己觉得有用的、能解决当下困惑的知识点分享给大家。如果大家读之受益,建议还是买书来读,毕竟各花入各眼,齐小姐只负责讲,不负责讲的好哦。
书名:《跃迁》
字数:21.8万字
作者:古典,有很多的头衔,但是我只记住了他原本是新东方的老师,后来自己出来搞培训,是非常成功的培训师,在罗辑思维上有自己的专栏课程,感兴趣的可以去听。(想了解更详细请自行百度……)
本文字数:5185字
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据说,幼儿园孩子持续集中注意力可维持5分钟)
齐小姐书话:《跃迁》这本书是我能读下去的第一本工具书,概念清晰不浮夸,知识点密集而流畅,有理论有实操有案例,可以说是精彩纷呈了,但是唯一一点,每一章节围绕主题呈散点状展开,对于我这种逻辑空略有不适,所以我接下来分享的思路会打破原书的顺序。
接下来进入这本书的主题:成为高手的技术
这本书出版于2017年8月,可以说是非常适合于当下的一本书了,语言也都是现在流行的、有逼格的词汇:认知升级、迭代操作系统、跨越式成长、底层规律等等,满满的不明觉厉。
可我开始整理思路的时候,却发现内核跟金庸的武侠剧差不多啊!要想成为高手,同样只需要三步:
第一步,遇到高人,得到秘籍(外挂)
第二步,潜心修炼,召唤仙女(外援)
第三步,打怪升级,狂刷BOSS(外敌)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关键字:外。
《跃迁》这本书的重点也是在说,你自己是没办法成为高手的,瞎努力没用。想成为高手,还得走金庸男主角的老路。
第一步,找到并看懂武林秘籍(《跃迁》第一章,高手的暗箱)
首先,什么是“武林秘籍”?
作者给出了一个词——“底层规律”。
有没有想骂人的冲动?
就像武侠剧里,主角对着“道,可道,非常道”几个字突然顿悟……而你一脸懵逼……
我总结作者的意思,是说“底层规律”=时代特质、时代趋势、时代红利,通俗而言就是时代的风口。
当今时代的”底层规律“是什么——互联网思维。(是不是很没新意?,别着急,往下看)
重要的是,怎么运用”武林秘籍”(互联网)?
作者给的概念是“外包大脑”。
1)接受事实一:接受互联网存储知识量已经全面超越人脑的事实;
2)接受事实二:互联网最大的优势不是存储量,而是“到达速度”——搜索比翻书快,微信传达比面对面快,阿尔法狗调取数据做出分析比人脑快;
3)果断外包:将“知识存储量”和“知识检索及获取”这两个次技能外包给互联网,不要在人人平等的能力上去浪费时间。
4)专注强化:四大能力——观察、思考、创造、影响他人的能力。
最后,什么时候运用武林秘籍?
作者给出了“自我跃迁”的三个阶段:认知跃迁、能力跃迁、能级跃迁。
1)认知跃迁:不断的学习、阅读,直到突然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顿悟。
2)能力跃迁:在这这个领域上持续努力、积累,直到量变产生质变,突破。
3)能级跃迁:通过改变平台、角度、选择等越出原来的维度,拥有了高维度视野和能力,蜕变。
武林秘籍就用在“能级跃迁”这个阶段——这个阶段单纯的努力已经不管用了,你必须有效利用时代红利,将大脑外包,然后重点强化观察、思考、创造、影响他人的能力,实现能级跃迁。
也就是说,你要先过了前两关,才有运用武林秘籍的机会,否则不存在的东西怎么外包呢?所以说,努力还是要努力的……
那如何努力呢?如何避免无效的努力呢?接下来就是修炼的方法论。
第二步,潜心修炼,召唤仙女( 《跃迁》第二章高手战略、第三章联机学习 )
修炼路径:进入头部
第一,为什么要进入头部?
1)“二八定律”的杠杆效应:前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在技术、专业、流量等任何领域都一样,而一旦进入前20%,就可以撬动80%的资源,有了这个杠杆,才能翻倍成长。
2“二八定律”的无处不在:在前20%里,依然是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而在那弱鸡的80%也遵循“二八定律”,一直细分下去,即便你是在80%的80%里,也可以通过进入前20%,实现快速成长。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只是做出了一个微小的、不同的决定,几年后就天翻地覆。
第二,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头部?
从价值出发,从身边做起
为什么从价值而不是优势出发?
1)头部的概念:你所在的赛道里高价值并且有优势的领域。
这个概念里提到两个关键词:
价值,优势
普通人的思维方式是我擅长做什么,那我就去做什么,这是典型的从“优势”出发,这时候古典老师就要教你学做人了:
2)你以为的优势真的是优势吗?——唱歌好听就能C位出道吗?大热的总也节目《创造101》杨超越就是靠哭赢得,你能怎样?
3)现在的优势等于未来的优势吗?——比如大学的时候你以为专业课学好是优势,可实际工作后发现综合素质才是优势,所以你所认为自己的优势,可能不具备成长性。
所以,要做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容易的事——很多时候从擅长的事入手,是因为它容易着手罢了,可能你心里也知道无用,或者你自己也根本不喜欢。
为什么从身边做起?
因为你不可能进入你没见过的领域。
所以,不要听说大数据赚钱就去搞大数据,听说自媒体挣钱就马上去写原创,能在风口飞起来的猪,都是在风口处观望了很久的人。
而你,只需要从身边做起——
如果在一个小团队里,那就先找到这个团队最有价值的位置(不一定是你最擅长),努力晋升。
如果在三四线市场做公司,先成为这个市场的老大。
如果在创业阶段,先思考如何盘活前1000名客户。
所以,进入头部的目的是有效利用二八定律的杠杆效应,而进入头部的方式是从价值出发,从身边做起,先进入你可进入的小头部,哪怕只是一个小鸡群。然后去思考,如何成为鸡头。
修炼的要素:成为鸡头的手艺
两个关键词:
优势,专注
1)发挥优势,差异竞争
作者给的例子是“罗辑思维”的成功——一开始也是在微信写原创,在风口的时候进入,后来发现自己擅长文史哲,就专攻这一块,后来发现自己擅长“转述”而不是“原创”,开始专注于“转述”知识,而不是创作知识,进而取得成功。
而你如果在小团队里占据了那个最有价值的位置,千万不要按照原来操盘手的思路去走,而要运用你的优势和现在的岗位融合,打造专属你的风格。
2)专注死磕,耐心迭代
作者给出的例子:
股神巴菲特的偶像“史上最佳击球手”泰德威廉斯——他将击打区域划分为77个,每一个区域只有棒球大小。只有当球进入最理想区域时,才挥棒击打。如果球没有进入这个区域,即便有很高的击中率,即便全场的观众一片嘘声,认为他错过了一个完美的球,也绝不挥棒。
韩国棋手李昌镐,每落一子只谋求51%的胜率,而从不追去“妙手”——因为51%胜率的的稳定手才是稳赢的“最理想区域”,而千载难逢的“妙手”看似100%,实则是极其不稳定的干扰区。
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果你是地产策划,不要一心谋求如何遇到一个适合你发挥的好项目通过竞标或者操盘一举成名,在当下每一场策划、每一个方案里都去死磕,在你最擅长、最能快速成长的优势上死磕,用这些小门槛来不断迭代你的技巧和创意,每天进步一点点,持续迭代,持续进步,持续进入20%里的20%。最终你会成为那个唯一适合的人。
作者语录:
无法掌控自己注意力的人,是这个时代溺水的人。
聪明人最大的诅咒是贪婪而不专注——因为聪明,所以一做就小有成就,轻松歼灭低级选手,人就容易飘。
手艺可以修炼,灵感没法打磨——所以郭德纲说,相声是手艺,和炸油条一样,你觉得一个炸油条的会担心自己江郎才尽吗?
时间是你的朋友,时机不是——新手才看胜负,而高手看概率。
修炼飞跃的关键:召唤仙女
(额,还是得靠姑姑啊,过儿)
回到文章最开始的那句话:你自己是没办法成为高手的。
在学习武功这个维度上,小龙女于杨过是什么人?——一个欣赏你、能跟你一同切磋、共同进步的同行大咖呀!
所以,你也要找到同行或者跨界大咖一起学习,才能快速进步。
那,如何召唤仙女(大咖)呢?
联机时代,用答案换答案
那么,怎么拥有答案?
首先,你要成为一个提问者。
在这个高度变化、多领域跨界的时代,完成任何任务都需要调取多领域的知识,如何才能高效的记住这些知识点并变成有用的解决方案?学会提出问题,用问题把所有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又一个的知识树。
而你,也将成为能解决各种问题的人,而不是仅仅有很多知识的人,仅仅存储知识, 遇到问题临时调取组合,效率是赶不上这个时代的节奏的。
而一旦养成“提问题-解决方案”的学习习惯,积累庞大的“问题库”,你将成为真正的“专家”——未来没有专业,真正的专业是你“特别擅长解决某类型的问题”,没人关心你调用了哪些学科。
其次,带着问题功利性学习,快速找到答案。
你知道自己需要学习,而且到处充斥着引诱你学习的声音:每天五分钟学英语、每天一节课、十五分钟一本书……等等,而你被全民学习的思潮裹挟,会匆忙下场随大流:先学吧,终究是有用的,没准哪天就用上了……
古典老师教你做人:无用功!真不如睡会觉。
作者用一个公式来说明问题:
这个公式我们都见过,但是每天进步1%真的能够呈复利模式增长吗?
我们来拆解公式:
第一天,你的知识点是1;
第二天,你多学了1%,你的知识量变成了1+1%
第三天,如果你又学了1%,你的知识就变成了1+1%+1%……
为什么没有变成(1+1%)*(1+1%)?
因为你第一天增长的1%,没有用来再增长,换言之,如果新学到的知识第二天没有用,就不会产生持续增长,只是单纯的叠加,而且可能过几天你就忘了,到了年底,你还是最初的那个1……
所以,要学马上就能用上的知识,否则就是白浪费时间。
作者语录: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即有目标导向、有及时反馈、最近发展区。简单地说,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学了有用的地方、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
最后,去到源头,获取高质量的知识,建立高质量的“答案库”。
在这个板块,作者强调的是,如果你真心想要解决一个问题,不要道听途说,找到最本源的知识,去学习,效率最高。
作者举了“1万小时定律”的例子
1万小时定律?不存在的
一手信息:知识的源头
1973年诺贝尔得住发表论文《刻意练习在专业获得中的作用》提出专业技能习得需要“10年”。
二手信息:忠实的转述者
原作者为了辟谣出书《刻意练习》指出低水平的勤奋练习多少小时也没用。
三手信息:为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
一个原论文的读者,写了《异类》一书,断章取义提出"1万小时定律”,指出只要经过1万个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超越。
四手信息: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
公众号鸡汤杜撰贩卖“1万小时诀窍”、“1万小时工具”。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作者建议我们要能够并且愿意去识别一二三四手信息,尽量靠近知识的源头,时间久了你也会成为创造知识的人,至少你所输出的答案都是高质量的,而非传烂的鸡汤,否则也只能和鸡汤对话,换回的也是烂大街的鸡汤。
以上,就是学习的三大要点:成为终身提问者,功利性学习,跟随知识的源头。
掌握了这三大要素,就可以与同行、甚至跨界人士互动,这样的互动才是有效的、高质量的。
但在,在和大咖联机互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有三:
1)善提问:联机过程,要提聚焦型的、具体的问题,不要泛泛而谈。
2)有反馈:提问过后,要总结出答案,进行反馈。闭环会形成良性互动,信息自身会产生信息,只问不答无意义。
3)敢输出:输出答案的过程,不要希望憋大招,不要害怕分享,哪怕只是获得了一句话的感悟,也属于一手知识,要勇于分享出去。
作者语录:
产出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有,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正确的简单动作带来的怕后果。
一手知识这种东西,就像春天的种子,越分享越多,再放一年就捂坏了。
输出解决问题的结果,能让更多的人知道,你有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这个动作能够帮你找到下一轮更大的问题,以及更大的价值,形成迭代。
总而言之,成为一个善于提问的人,成为一个能给出答案的人,才能与大咖过招,从而实现循环往复的知识跃迁,向凤头一路狂奔。
综上,在当今时代如何成为高手?
第一步:找到并看懂武林秘籍
1)当今的武林秘籍是“互联网思维”。
2)“互联网思维”的用法是“大脑外包”。
3)人的自我跃迁要经过认知跃迁、能力跃迁、能级跃迁三个阶段,武林秘籍是助力“能级跃迁”的暗箱。
第二步,潜心修炼,召唤仙女
1)二八定律的杠杆作用是快速飞跃的秘密,所以务必进入头部。
2)从价值出发,从身边做起,进入头部,发挥优势,专注死磕,成为鸡头。
3)成为终身提问者、功利性学习、靠近知识的源头,成为一个能输出“解决方案”的、懂得联机互动、借势飞升的人。
第三步以及后续,在后续篇章会推送,否则该文篇幅实在太长,大家的阅读成本会很高,不符合我节约大家时间、高效掌握知识点的初衷。
原作总字数21.8万字,两篇推送累计字数将控制在1万字,齐小姐为了给大家节省时间真的尽力了。
齐小姐是个书虫,尝试将所读之或许有用之书分享给大家。
对于分享内容,欢迎留言讨论。
有好书,也请不吝推荐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