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教养与文化无关|《鸡毛》:汪曾祺的愤恨与无奈

教养与文化无关|《鸡毛》:汪曾祺的愤恨与无奈

作者: 七品草民 | 来源:发表于2020-06-06 04:58 被阅读0次

    “陈道明说:教养和文化是两回事,有些人很有文化但没教养;有些人没有多高的学历却很有教养。”

    俗话说,“言为心声,行为心表。”

    教养,是植根于心底的善良,是深藏于内心的温柔。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是小说《鸡毛》结尾的一句话,既表达了汪曾祺的无奈,也应该是愤恨。

    《鸡毛》写于1981年6月,是汪曾祺先生根据西南联大求学时的见闻经历加工而成。

    小说主要写了两个不同生活轨迹的人物——文嫂和金昌焕,一个没文化却有教养普通妇女,一个有文化却没有教养大学生。

    金昌焕在毕业前夕,偷了寡妇文嫂的三只鸡,并借用文嫂的鼎锅来炖鸡,只在床底留下了三堆鸡毛。

    教养与文化没有关系。教养是通过努力修炼而来的,也是人品的一部分。

    《鸡毛》与汪曾祺其他小说一如既往的写作风格,开头一句“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小说如此平淡的开头。

    平淡的像杯凉白开。文嫂也是如此平淡而又平凡的小人物,却是一个极有教养的人。

    西南联大的往事毕竟大家感兴趣,文嫂既不是教职员工,也不是学生,更容易吊起读者的胃口。

    文嫂,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一个普通而平凡的小人物,相比较那些名师大儒,或者是那些莘莘学子,就像无主的坟头一样被人忽视,甚至不屑一顾。

    教养体现了一个人的品德,习性和良知。

    汪曾祺往往喜欢着眼于小人物来反思人性。他详细为文嫂这个小人物立传。

    她很老实,“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

    没有知识,“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

    这么一个靠浆洗、养鸡卖蛋的寡妇,人品高贵,“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她虽不是西南联大人员,因为建设校舍占地,使她与西南联大的“先生们”有了交集。

    与文嫂邻居的二十五号宿舍,这些“学生大都很狂,讥弹时事,品藻人物,语带酸咸,辞锋很锐。”

    然而,汪曾祺先生唯独关注了一个人——金昌焕,“穿两件衬衫,打两条领带”,斯文外表下掩藏着虚伪、丑陋、鄙俗、冷漠、吝啬又自私自利。

    金昌焕在毕业前夕,偷了文嫂三只鸡,“隔一个的多星期丢一只”,鸡毛堆在床底下,炖鸡用的鼎罐借文嫂家的。

    小说的故事情节一直很平和的推动着,就像小溪缓缓地流水,在小说即将结束时,如同陡然来到悬崖旁边,水流跌落瀑布,水花四溅,激流响彻。

    两个主要人物的善与恶形成鲜明对比:一个外表朴实无华,内心善良丰满;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突然之间调动起读者的情感,对善良同情和对邪恶的憎恶,如同瀑布的落差,莫名的同情和极端的愤恨。

    汪曾祺先生用“鸡毛”小事折射出人性,也是对有文化没教养现象的批判。

    赫拉克利特说:教养是有教养者的第二个太阳。施与者光芒万丈,受与者如沐春风。

    汪先生用优美的散文式描写反映了文嫂生活美好。

    事实就是如此,和有教养的人相处,如沐春风,能够让你身心愉悦,感知世界的美好。

    文嫂坐在草地上缝补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嚯嚯作响。”

    文嫂洗衣拆被生活虽艰辛,却不缺乏热情。

    再看看文嫂养的那些鸡,“把一个小脑袋很有节奏地转来转去,顾盼自若,——鸡转头不是一下子转过来,都是一顿一顿地那么转动。”

    “进窝时还故意把脑袋低一低,把尾巴向下耷拉一下,以示雍容文雅,很有鸡教”。在抗战时间,艰难中依然保持着生活的乐趣。这就是植根骨子里的教养。

    不仅鸡有“鸡教”,文嫂也是颇有教养的。鸡下蛋鸣叫,文嫂都能够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及时“赏”一块土坷垃,不让鸡们吵到先生们用功。

    这些鸡是文嫂过日子的,卖了蛋可以换回来盐巴、辣子,偶尔还有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然而,这么有“鸡教”的鸡却被偷了,而且还是三只。

    文嫂却没有“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

    教养就是人生的过滤器,把生命中的负面和暴戾逐一滤去。

    文嫂知道金昌焕偷鸡,是在金昌焕毕业离开学校之后。“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在床底下用扫帚扫出来三堆鸡毛。

    文嫂哭了。“哭得很伤心,很悲痛。”

    汪曾祺对文嫂的细节描写有点模仿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文嫂胖了”,因为女儿嫁人,女婿孝敬老丈母;命运多舛,女婿翻车出事故,“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因为洗衣服、捡破烂,文嫂还能岔乎岔乎,心里不至太乱,不过她明显地瘦了”。

    历经磨难,尝遍人生百味,文嫂没有因此暴戾。

    文嫂抱出来三堆鸡毛,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即便如此,文嫂仍然没有“骂街”,哭泣也十分讲究“教养了”。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

    汪曾祺先生不嫌啰嗦,五句哭诉都罗列下来了。再次证明了文嫂有“教养”的人,并没有满嘴污言秽语。

    大概汪曾祺先生对待此类伪君子只是无奈,虽然也愤恨,所以只能“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就此了事。

    一个受过教育,而且是抗战时期最高学府的顶尖教育的学生——金昌焕,却不如一个普通的,没有文化的,不知身世的劳动妇女,甚至连那些有“鸡教”的鸡都不如。

    汪曾祺先生在《鸡毛》讽刺笔法随处可见,揶揄嘲笑一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是可以的,金昌焕“穿两件衬衫,打两个领带”,耗费一夜精力的情书,附赠金戒指还括弧注明:重一钱五……等等。

    最后,可能是实在难以忍受了,汪先生竟然不顾文人的颜面,开口骂了一句“这金昌焕真是缺德”。

    在当下,心浮气躁的社会,愿每一个善良可爱的你,都能够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感知生活的美好,身心与愉悦为伴。

    (2020年6月3日 星期三 雾转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养与文化无关|《鸡毛》:汪曾祺的愤恨与无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uw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