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没有学习诗经了,今天再次翻开,今天学习诗经甘棠
甘棠树甘棠
蔽芾(bifei)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ba)。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shui)。
译文
枝叶繁茂的甘棠树啊,不要剪枝莫采伐,因为邵伯曾居住在树荫下;
枝叶繁茂的甘棠树啊,不要剪枝不要伤害,因为邵伯曾在树下休息过;
枝叶繁茂的甘棠树啊,不要剪枝不要拔去,因为邵伯曾在树下歇息过。
邵伯理政这是一首传唱3000多年的歌颂周朝受人尊敬的官员邵伯的一首诗歌,歌颂尊敬邵伯,不说这个人怎样,而是以他曾停留、休息、理政过的甘棠树来歌颂,怀着感恩的心去呵护守候这个枝繁叶茂的甘棠树。不知怎的听到甘棠,总使我想起宗庙,果然,甘棠真的具有代表宗庙的含义,三千年前的孔子就特别重视这首《甘棠》。在孔子诗教的生涯中,他评点最多的诗恐怕就是这首《甘棠》了。上博竹简残留的《孔子诗论》就有四处是关于这首《甘棠》的:
第24简中说,“吾以《甘棠》得宗庙之敬,民性固然,甚贵其人,必敬其位,悦其人,必好其所为,恶其人者亦然。”第13简、15简,合起来就是,“《甘[棠]》……及其人,敬爱其树,其报厚矣。《甘棠》之爱,以邵公……”第10简称之为:“《甘棠》之报。”如此多的笔墨,集中在一个人,一棵树上,这在孔子不多的言论中是少见的。
《甘棠》可能是《诗经》中最早的一首有关个人崇拜的诗。诗中的召伯,是西周初年著名的周、召二公之一,姓姬名奭。召是他的封地。他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辅佐武王灭商,被封于北燕,是春秋时燕国的始祖;周成王即位时尚年幼,他出任太保,与周公旦分陕而治,陕以西归他管理。在召公治下,政通人和,《史记》说是“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因而深受当地贵族和平民的爱戴。传说他曾在一棵甘棠树下办公,晚上也睡在这里,召公死后,后人为了纪念他,舍不得砍伐这棵树。所谓“人惠其德,甘棠是思”。这首诗就是这么来的。
诗人没有交代他的功绩,没有夸耀他的神圣,一种自然素朴的情怀,却始终萦绕着心头,一个凛然不可亵渎的形象,屹然纸上。多少年了,甘棠树上,三月花如白雪,八月果实累累;多少年了,甘棠树下,桃李成蹊,泪眼如花。
甘棠果此后,甘棠几乎成为召公的化身、象征,“甘棠遗爱”成为表现召公爱民情怀的特定字眼。到了后世,某位官员如果被拿来与召公或甘棠相提并论,那是最高的褒奖。可以说,因召公,甘棠具有了一种特定的象征意义,人们借以表达对勤政爱民者的敬仰和爱戴。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燕召公世家》中说:“召公奭可谓仁矣!甘棠且思之,况其人乎?”他认为,燕国较小而地理位置也很不好,“外迫蛮貉,内措(交错)齐、晋,崎岖强国之间,最为弱小”,多次面临灭亡命运,却能“社稷血食者八九百岁”,在所有姬姓国里最后亡国,“岂非召公之烈(事业、功绩)邪!”
召公的爱民情怀,不只荫庇子孙,也温暖人心三千年。清人有诗赋甘棠云:“渡头芳草浸澄潭,太保风流想象堪。一代雄封燕以北,千秋遗爱汉之南。水传姓氏犹称召,棠得名贤始觉甘。老树盘根无觅处,权将残碣细寻探。”所谓历史为名人造就,名人因历史而万古流传,诚不虚也。
2018年2月2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