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歌鉴赏——用典

诗歌鉴赏——用典

作者: 四月Apr | 来源:发表于2020-04-06 13:00 被阅读0次

1、商调·黄莺儿·赠燕    [清]张漸    (重庆卷)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答: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

答:                                                                            

2、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江西卷)

苏轼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2分)

答:                                                                            

(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

答:                                                                            

3、(浙江卷)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if !supportLists](1)      [endif]这两首诗都以______来写愁。(2分)

答: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

答:                                                                            

4、岁暮①    [唐]杜甫    (10年安徽卷)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答:                                                                            

答案

1、商调·黄莺儿·赠燕    [清]张漸    (重庆卷)

(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携归画栋修花口”“千般诉说”等是拟人。

“王謝堂前”,即王导和谢安,“乌衣巷”,原是三国东吴禁军的驻地,后东晋王谢再此居住,繁华一时,终归衰落,与“花落”“衔花”等实写对照,既是用典又是虚写。

(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解析】“携归画栋修花口”即修补房梁上斑驳的花朵,“落花”表明是春末。前四句写燕子惜花故衔花,实则寄托了作者惜花伤春之情。后四句通过写“乌衣巷”的衰落,“王谢”家族的没落以此抒发痛惜衰败之感。

2、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江西卷)

(1)《论语》

【解析】舞雩,出自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

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浙江卷)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1)

猿声

解析:两首诗放在一起考查时,往往要找共同的意象。

(2)

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

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诗,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然”,愁在人心。

4、岁暮①    [唐]杜甫    (10年安徽卷)

(1)

①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

②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

③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

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解析】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还有“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偶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

相关文章

  • 诗歌鉴赏——用典

    1、商调·黄莺儿·赠燕 [清]张漸 (重庆卷)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

  • 《念奴娇·赤壁怀古》明明已嫁10年,为何写成“小乔初嫁了”?

    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题,其中怀古诗占相当大的比重,许多教师只教“运用典故来抒情”,却不教如何用典故抒情,考生...

  • 语文笔记(下)

    (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

  • 长知识。诗歌鉴赏的标准格式是什么?鉴赏诗歌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诗歌鉴赏的标准格式 诗歌鉴赏的格式有不同种类,其中,最完整、最标准的诗歌鉴赏格式,分为这样几个部分。 1.诗歌...

  • 诗歌鉴赏

    中考语文诗词语言鉴赏满分策略技巧 诗词语言鉴赏满分策略技巧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

  • 诗歌鉴赏题目有创新2018北京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题目有创新(独创) 往年北京诗歌鉴赏的简答题目,多设置为内容情感方面,2018年北京高考卷的诗歌鉴赏...

  • 浅谈如何赏析诗词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

  • 小渔村绝研一期新编讲义第十九讲

    本讲内容: 鉴赏诗歌的形象 古诗词中的经典意象 绝句五十六法之13-16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诗歌...

  • #讲点常识给我听#古诗鉴赏里的诗歌风格

    在古诗鉴赏中,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词语,句子及其语言特色。前两项主要是注重炼字、诗眼、炼句等。后者有时会...

  • 学习与思考

    读书笔记:探究高考诗歌鉴赏困境的突破策略 诗歌鉴赏板块对学生阅读与鉴赏能力要求是最高的。在教学中,我们高中一线教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歌鉴赏——用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av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