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议中蕴情,耐人寻味

议中蕴情,耐人寻味

作者: 吉林木子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8-11-10 11:42 被阅读0次

                                  吉林 李辉

    【技法指导】

            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五种表达方式中,抒情和议论是揭示文章中心、点明文章主旨的重要手段。优秀的文章,总要刻意地打造一些抒情或议论的句子,善于议中蕴情,以点明或揭示文章的中心,突出或强调自己的观点。这些抒情或议论的句子,大多言简意赅、词约意丰。既饱含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深厚的思想感情,又能揭示文段深刻的人文内涵和深沉的哲理意蕴,启发读者思考,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做到议中蕴情,要让议论抒情句启人深思。无论是记叙文中发表评论的议论句,抒发情感的抒情句,还是议论文中表达观点、得出结论、阐明主张的议论句,有经验的作者都会下工夫去精心打造,使它能够启人深思。《放弃也是一种成全》中,考生多次运用“因为放弃,成全了……”的句式,可谓别出心裁。不但启人深思,让读者从内心深处承认“放弃与成全”之间的关系,也突出强调了文章的主旨,使文章过渡自然,结构严谨。

          做到议中蕴情,还要让议论抒情句耐人寻味。文章中的议论句和抒情句,要努力做到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尽量给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的再创造空间。例如《背影》的结尾:“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短短的一句话,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热爱、担心、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在深入理解文章意旨的基础上,可以真切地体会得到。

          议中蕴情的抒情句或议论句,可以是华美的,也可以是质朴的。但无论如何都应该精警深刻、含蓄深沉、耐人寻味,能够深深地触动读者的心灵,引发读者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原题再现】

          当两朵花都争向那一缕冬日的阳光时,一朵花悄然转身,这是成全;当两只手同时伸向一本喜爱的书时,一只手陡然放下,这是成全;当茶叶忍受沸水的煎熬,把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了一杯香茗时,这是成全。成全是生活中的风和日丽,展现出一道道优美独特的风景。

          请你以“成全”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在600字左右;

    4、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5、不得抄袭。

    【中考佳作】

                          放弃也是一种成全

                                  重庆一考生

            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经常要放弃一些东西来成全一些东西。放弃了忧郁,便成全了快乐;放弃了脆弱,便成全了坚强;放弃了虚伪,便成全了真诚。放弃也是一种成全。

          小溪放弃了宁静,成全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磅礴气势;鲜花放弃了美丽,成全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

          还记得那位“酒入愁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的三分呼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整个盛唐”的“诗仙”吗?放弃了“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策马扬鞭,携一腔豪情,登舟望秋月,于“举杯邀明月”里,高吟“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斗酒诗百篇”,收获了一生的洒脱与飘逸。因为放弃,成全了“诗仙”雄奇瑰丽的想象;因为放弃,成全了太白仗剑远游的豪放!

          还记得那位高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魂”吗?放弃了读书做官之路,放弃了行医救人之路,于寒夜的肆意威逼之下,以鹰一般犀利的目光,以匕首投枪般的如椽巨笔,“怒向刀丛觅小诗”,用沉默中的爆发,惊醒沉睡中的灵魂,于熊熊烈火中擎起了一个民族的火炬。因为放弃,成全了鲁迅浊世里永不屈从的凛然正气。因为放弃,成全了鲁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生命芬芳!

          “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同时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子”。陶渊明放弃了为五斗米折腰的官场,成全了悠闲自由、宁静自然;诸葛亮放弃了躬耕南阳的生活,成全了鞠躬尽瘁、名垂青史;冯骥才放弃了篮球和绘画,成全了文坛的一支生花妙笔;李开复放弃了一年多在法律系已经修完的学分,成全了华人在微软高层里的最高职位……

          放弃,成全了心灵花园中最芬芳的百合的绽放!

          放弃,成全了精神原野上最茁壮的树木的生长!

            放弃,也是一种成全!

    【精彩点评】

          这是一篇底蕴深厚的中考作文。文章立意准确,结构清晰。无论从文章的形式上,还是在文章的主题表现方面都堪称佳作。具体来说:

          文章立意深刻,意蕴丰满,真切表现“成全”的内涵。文章开篇从“生命”这一人生话题切入,夺人耳目,立刻使读者感受到文章立意的深刻性。然后运用排比句阐释了“放弃”与“成全”的相对存在,自然点题。主体部分,考生围绕“放弃也是一种成全”这一主旨,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选取李白和鲁迅放弃个人名利、成全自己伟大人生的事例,深刻剖析:李白在文中的出现是浪漫的——在他的诗句中隐隐若现,这些诗句,正是他一生“光辉业绩”的证明。正是因为在他心中“钟鼓馔玉不足贵”,所以他选择了“策马扬鞭”,放弃了锦衣玉食,成就了历史上“诗仙”的美名;而鲁迅的放弃纯粹是因为他的爱国之心。作为一代文学家的鲁迅,他完全可以读书做官,可以行医救人,但他在日本学生的一片“欢呼声”中选择了“弃医从文”,也因此成全了成就了一代文豪。为了使文章的论述更加深刻,考生再用陶渊明、诸葛亮、冯骥才和李开复的事例来充实文章。通过这些人事例的展现,“成全”的内涵已经真切表现出来: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事业、为了前途……人们可以放弃个人利益、享受、高官厚禄,甚至是眼前的诱惑,也因此成就自己更大的辉煌。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细致展现“成全”的价值。全文共设计了八个段落。前两个段落可以算作文章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开篇点题,形象地阐释放弃与成全的辩证关系,以吸引读者的目光。如果从议论的结构上说,以上内容为提出问题部分,即引论;第三至第五段为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运用古今事例全面细致地论证中心论点,所选择的事例,无论是详述部分,还是略写部分,都严格遵守由古到今的顺序,由李白写到鲁迅,由陶渊明写到李开复,所选的六个事例都能为突出主题服务。在结构设计上最成功之处还在于考生的匠心独运:试想,如果考生先叙述李白放弃权贵生活选择飘逸与洒脱的例子,再写陶渊明放弃官场选择躬耕生活的事例,就使文章陷入“古代的片面性”,说理就不够充分。同样,如果详述鲁迅弃医从文和冯骥才放弃篮球与绘画成就生花妙笔的例子,也会使文章太注重现代而失去说服力。考生这样安排文章的主体部分,应该是在创作前花了一番心思的。这部分是分析问题部分,即本论;第六段至文章结尾是第三部分,这三个段落精致精美而精炼,以议论抒情的笔调为全文作结,重申文章的观点,同时做到了首尾呼应、首尾圆和。这部分是解决问题部分,即结论。这样的文章结构设计应该是最科学、最精炼、最简洁的设计,使得全文结构严谨。

          文章语言诗意,笔调成熟,灵动突现“成全”的意义。在文章中,作者多处引用诗句,在赞美小溪的放弃精神时,即引用了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的诗句,表现鲜花的成全品质时,引用了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在叙述李白的“成全史”时,更是诗意充沛;“横眉冷对千夫指”两句则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诗句的运用本就使文章充满诗意,而其它部分的语言也给人一种美感:开篇的两个段落,“忧郁”与“快乐”对举,“脆弱”与“坚强”对举,“虚伪”与“真诚”对举;用“宁静”衬托“气势磅礴”,用“美丽”衬托“无私奉献”,这样的排比与对比,都自然地为文章笼罩了浓浓的诗意。另外,文章的诗意还来自于议中蕴情手法的运用。在叙述了李白放弃“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而选择了“斗酒诗百篇”之后,考生加以议论和抒情,高度赞美了李白诗歌的雄奇瑰丽和李白人格的豪放;在记叙了鲁迅放弃行医救人之路而选择了文学救国的道路之后,考生再次运用议中蕴情的手法,高度赞扬鲁迅的凛然正气和革命精神。议中蕴情的手法,可以真切具体表现作者对作品中人物的强烈情感,也易于唤起读者的共鸣。在列举陶渊明等另外四位在放弃中成全人生的历史人物时,同样议中蕴情,有赞美,有褒扬,有崇敬……整篇文章显示出考生厚实的语言功底和丰厚的知识积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议中蕴情,耐人寻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dz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