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金融副省长成为各省市“标配”,覆盖全国近一半省级政府

金融副省长成为各省市“标配”,覆盖全国近一半省级政府

作者: 李奥妹 | 来源:发表于2019-11-04 13:50 被阅读0次

前段时间,中国农业银行原副行长蔡东被任命为吉林省副省长。金融系统出身的副省长近几年多次被推到聚光灯下,如今,全国几乎约一半的省级政府都配备了“金融副省长”,曾经打着“一柜十年”“银行无用说”的一批人,如今也是被啪啪打脸。

这种趋势的衍生,也标志着近年来实体经济增速放缓,中国金融业积累的风险开始显现。那么为什么“金融省长”会如此密集的分布在中国一般的省级政府呢?是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经济”目标呢?随中公金融人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政坛主力军——金融副省长

自2018年起,除了在原有的常态化干部交流机制外,中央开始频繁从金融系统抽调高级干部“空降”省级政府,短短两年内,13位“金融副省长”亮相。

如今,全国已有16个省级政府(包括四大直辖市)配备了“金融副省长”,约占全国省份数量的一半。

“金融副省长”的五个特点:

1.金融履历丰富

细数工作履历,16位“金融副省长”都在金融系统历练十余年甚至三十余年,拥有丰富的金融工作经验。

他们赴任地方之前,几乎均担任过五大行的副行长,或者在金融监管部门任职多年,其中3人来自中国证监会、13位来自央行或国有五大银行。这些来自金融系统的副省长不少有跨行任职的经历,或担任过多地分行行长。而光大银行行长葛海蛟今年9月出任河北省副省长,开辟了股份行行长升任副省长的先河。

2. 地域上均衡布局

从近两年中央“配齐”“金融副省长”的路径来看,先是江浙和四个直辖市等金融发展较好的地区,然后逐步向中西、东北、西南地区拓展,覆盖四川、辽宁、贵州等省,开始尝试啃“硬骨头”。

如今,既有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东部沿海经济大省,要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也有在辽宁、吉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担起金融助力东北振兴重任,还有在山西、四川、贵州等中西部地区,谋划崛起之势。

3.年轻化

和以往省级副职官员相比,这些“金融副省长”以“65后”居多,其中还有6名“70后”,年轻化的趋势非常明显。这在省级干部群体中并不多见。

目前,全国一共只有11位“70后”副省长,金融系统出身的就占了6席。1972年出生的重庆市副市长李波是年龄最小者,今年只有47岁。

4.高学历

从履历看,这些“金融副省长”普遍毕业于名校,拥有高学历,其中9人是经济学博士,甚至不乏海外名校毕业的亮眼“学霸”。

唯一的女性郭宁宁来自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波拥有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哈佛大学法学院职业法律专业博士学位。还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两位曾经是大学教师。

江苏省副省长王江,曾于1992年-1999年担任山东经济学院财金系副主任、副教授;云南省副省长陈舜,曾于1988年-1991年担任云南财贸学院教师。

5.国际化

值得一提的是,有数名“金融副省长”曾有海外学习、工作经验。

吴清在上海财经大学读完本科之后,又获得了英国剑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殷勇在获得清华大学的自动控制和企业管理双学士后,赴哈佛大学取得了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李云泽曾赴美参加美国银行跟岗培训。

此外,大多“金融副省长”具有丰富的国际经历。《中国新闻周刊》做了一个统计:

葛海蛟曾任农行新加坡分行总经理,后任农行悉尼分行海外高管;郭宁宁曾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行长和新加坡分行行长等职;殷勇更是曾任中国投资公司(新加坡)总经理,并在国家外汇管理局供职多年。

随着中国在金融国际化领域的不断突围,拥有海外经验的金融系统人士任职地方,更利于地方政府扩大金融开放,开拓国际视野。

那“金融副省长”如何达到“经济”目标呢?

其实种种迹象表明,中央高层的地方重要人事任命已愈加成熟,而且更加注重专业以及实操能力。较之于以前的政治官员相比,技术官员更容易在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不论是用时间换空间的方式有序化解债务风险,还是实现经济结构的腾笼换鸟,都离不开金融资源的支持,而“金融副省长”一般特有金融资源协调能力。

金融杠杆是“双刃剑”:运用得好,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运用得不好,则可能引发金融风险。“金融副省长”可以凭借着自身强大的金融资源调动能力,有的放矢地拆解地方重大金融风险,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

刚刚履新贵州省副省长不满一月的工商银行原副行长谭炯,于10月18日带队到上交所举办贵州省债券市场投资者恳谈会,引发债市较大反响。

不止是贵州,对于全国各省份而言,共同的难题显而易见:隐性债务规模不小,融资平台非标违约时有发生;无牌照金融活动涉众风险隐患大,事关社会稳定。谭炯的措施显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某种程度上,“金融副省长”的任职还能增加外界对所任职地方经济的关注和信心,尤其是“投资不过山海关”的东北。在东北,融资难是企业面临的难题,金融一直处于失血状态。

在今年7月30日,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张立林任命为辽宁省副省长。他履新仅3个月,就出席了“金融助振兴—辽宁行动”主旨会议,并代表省政府分别与国开行、五大国有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而从年初公布的各省银行不良贷款率看,吉林省不良率在全国最高,高达4.28%。在此背景下,蔡东“空降”吉林,“救火”的任务迫在眉睫。他的后续动作亦值得期待。

实际上,在16位来自金融系统的副省长中,除了金融事务,他们还分管商务、住建、国资等事务。目前已知的是,2016年11月任云南省副省长陈舜是唯一不分管金融的副省长,分管精准扶贫、教育、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等(来自云南省政府官网)。

在处置金融风险之余,金融技术性官员还要帮助地方融资、发展经济,其成绩可通过地方数据管窥一豹。

《新华日报》曾报道称,2015年底江苏启动金融系统和地方干部双向挂职工作。第一批103名挂职干部成绩明显:先后出台相关文件184个,引进金融机构127家,主导或协助融资4880亿元;帮助企业化解金融风险421次。此外,还推动27家企业主板上市、219家企业新三板上市。

以上就是中公金融人小编整理的全部内容,今天整理这篇文章,也是因为有很多应届毕业生私聊小编,表示了自己对前途的迷茫,不愿意“一柜十年”或者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不明白考取银行又能怎样呢?是不是一辈子只能碌碌无为。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为了激励这些在路途中迷茫,打退堂鼓的考生,你所选择的这条路,艰难但是绝对附有意义!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探讨一下你是怎么看待“金融副省长”成为标配这一事件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融副省长成为各省市“标配”,覆盖全国近一半省级政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fd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