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一次次不断的陷入到痛苦之中,似乎只有快乐与痛苦的交织才能奏响我们生命的乐章。
不经历痛苦就不会成长,不经历痛苦就不懂得享受快乐,因此我们需要与痛苦不断的抗争,才能赢得真正的幸福。这样的论调似乎已然正确到毋庸置疑的地步。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痛苦的原因有千千万万,我们不可能穷尽,但我们可以走进痛苦的根源,探究它的本质,看看为什么我们总是无法摆脱它的魔咒,让它一次次得逞,一次次在心中肆虐,一次次带来切肤之痛,一次次肆意挥霍你的泪水......
很多人认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让我们痛苦,因为这是一个薄情的世界,这是一个残暴的世界,这是一个让人痛苦的世界......
但我想告诉你,事实并非如此。痛苦的最终来源并不是外部的世界,而是来自于我们的内心深处。
为什么这么讲?我想先讲一个小故事。
这个著名的故事,发生在庄子身上。妻子去世之后,他鼓盆而歌,就是一边把瓦盆当鼓敲,一边唱歌。友人惠施前来吊唁,看到庄子这种做法很不满,于是指责他说:“你的妻子和你这么多年,为你抚养子女,如今她死了,不哭就罢了,反而鼓盆唱歌,太过分了吧?”
庄子说:“不是这样的。她刚死时,我何尝不悲伤?但后来想,起初她没有生命,没有形体,没有气息。而后在若有若无的自然变化中,气息、形体、生命渐渐成形,如今她死亡,就如四季运行般自然。她已安息在大自然的房间中,而我却在旁边大哭,这样就显得太不通达自然的命理了。”
从庄子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看法导致不同体验。作为一般人,我们如果失去一位亲人,都会认为死是一件不好的事,会因此悲痛欲绝。特别是庄子的妻子,应该算是英年早逝吧,普通人会认为这尤其不幸,而当我们持有这种信念时,自然会痛苦。
但是在庄子看来,死和生一样,都是“如四季运行般”的自然现象,而且她并不是彻底没有了,而是“安息在大自然的房间中”了,那又何必悲伤呢?
读完这则小故事,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我们进入到一个极其简化的二元空间里,这个空间里只有你与这个世界。面对眼前的这个世界哪怕你小如尘埃,但仍然只有“你”和“世界”这两个存在。
你眼前的这个世界极其丰富而多彩,它以它自己的方式存在着,有着自己的运行规律。如果没有它,你会活在一个完全孤独的世界里,你没有身体,没有名字,没有任何社会关系,甚至不会有冷、暖、咸、淡等任何感觉。
它善意的请你走进去,它愿意做你的一面镜子,帮助你照见自己。你有理由拒绝它吗?
当你进入了这个世界,你开始拥有了身体,拥有了姓名,以及各种社会关系。你的名字叫庄子,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大师级人物,你和你的家人快乐的生活着。突然有一天,和你相濡以沫的妻子去世了,你悲痛不已,放声大哭,你觉得这太特么痛苦了,你完全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你认为妻子还年轻,为什么上天可以如此残忍的带走她?你只希望你的妻子可以活下去,并且你认为自己的想法一点儿也不过分,我过分吗?我只是希望自己爱的人活着呀。
好,这时候让我们再次退回到极简的二元世界中来,你看着眼前的这个世界,你明明知道它不受你的控制,它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可你刚刚为什么又想要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呢?希望它按照你的意愿来运行呢?并且还那么理直气壮。
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思维切换,你是否能更好的理解庄子鼓盆而歌的故事了呢?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充满自恋的,每一个初生的婴儿都觉得自己是全能的神,以为世界会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运转。可当我们不断的在现实中成长,就会发现这不是真的,总会有各种痛苦不断的来打击我们的自恋。
痛苦就是我们不愿意接受现实带来的,痛苦的根源就是自己内心的自恋,是我们妄想着世界按照我们的意愿来运转,是我们不接受的体验。
当我们看见痛苦之源时,我们就发现痛苦的魔咒其实是可以打破的。我们不需要与外在的世界抗衡,我们只需要改变我们的内心。
我们不需要执着的去改变那些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情,我们只需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事情做到最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