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三皇五帝,那么我们就从这里说起吧。最早有记载的《白虎通》里讨论三皇。主要说是古时候人们知道自己的母亲,但是不知道自己的父亲。穿的衣服只能挡身体很少一部分,茹毛饮血的情况,饿了就吃,饱了就会把剩下的食物扔掉。
三皇的次序,应当从《尚书大传》,燧人在前,伏羲次之,神农最后。为什么这样安排呢?其实它符合现在社会学的规律的。
我们先说下渔猎时代,渔猎时代还没有夫妇之伦呢,就是一群女人是一群男子的妻。那个时候孩子只知道自己的母亲,但是不知道自己的父亲。人们经常是饿了就去找吃的,吃饱了就会把剩下的东西扔掉。所以,渔猎时代燧人要教民熟食。
游牧社会是什么样子呢?游牧社会,人民就从山谷里面出来,分散到各地平地。这个时候已经开始了所有权,私有制开始出现,家族制度也就此发生,也就有了夫妇之伦。
从游牧时代到耕稼时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因为人民众多,地力不给,为了养活大家,神农才要教民农作。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游牧时代不一直延续,反而进入农耕时代。因为游牧的成本特别高。大家不要觉得游牧很容易,除了劳心劳力看管照顾它们外,遇到了天灾啥的,你哭的心情都没有。农耕反而成本更低,反而能养活更多的人,这样发展下来大家都知道怎么选择了。
所以,耕稼时代,人民四处分散,不能像以前游牧时代那样‘列帐而居’。一切需要的东西不能就近取材,所以商业自然发展起来了。商业的兴起,也带动了水路交通的改进。
农耕时代,人民生活程度得到了提高,所以像衣服啦,器具啦,居住啦,葬埋啦等等都特别讲究。农耕时代,人民都是定住了,也有了储蓄,就要防备其他人掠夺了,所以战争就随之产生了。生活程度高,那就产生了文化,文字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总结一句话,燧人,就是渔猎时代,过得是茹毛饮血的生活;伏羲,就是游牧社会,家族制度;神农,就是耕稼社会,教民习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