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述而篇31

《论语》述而篇31

作者: 清风8351 | 来源:发表于2023-04-09 15:28 被阅读0次

    【原文】

    陈司败问①:“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②,谓之吴孟子③。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注释】

    ①陈司败:陈国主管司法的官,姓名不详。有人说是齐国大夫,姓陈名司败。

    ②吴:国名。鲁为周公之后,吴为太伯之后,都是姬姓。

    ③吴孟子:鲁昭公夫人,本应叫吴姬,因同姓不婚,故去掉她的姓(姬),改称吴孟子。

    【翻译】

    陈司败问:“鲁昭公知礼吗?”孔子说:“他知礼。”孔子走出去后,陈司败向巫马期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说:“我听说君子不因关系亲近而偏袒,难道君子也有偏袒吗?鲁君从吴国娶了位夫人,是鲁君的同姓,于是称她为吴孟子。鲁君若算得上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把此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孔丘真幸运,如果有错误,别人一定会指出来让我知道。”

    【解读】

    鲁昭公娶同姓女为夫人,违反了礼的规定,而孔子却说他懂礼。这表明孔子的确在为鲁昭公袒护,即“为尊者讳”。不直说君主不知礼。但他的袒护行为被人指了出来,他的学生还特意告诉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孔子勇于承认错误,流露出磊落坦荡的君子之风。事实上他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鲁昭公失礼,但孔子的做法没有失礼。

    孔子这个过错是故意犯的,为什么?讳国恶,为自己国君隐恶。所以「孔子为昭公受过,此为守礼也」,孔子能够代自己国君受过,孔子很明白,陈司败问他,鲁昭公是不是知礼,是冲着他国君来的,孔子何尝不知道?但是他说「知礼」,这一下把矛头就引向自己了。孔子代鲁君受这个批评,过归于己,这本身就是守礼。

    夫子讲,「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父亲犯了过失,儿子应该帮父亲隐恶。

    假如一个父亲偷了邻家的羊,他的孩子去告发父亲,夫子说,这个不是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孩子不去告发父亲,这本身就是正直。这个直是孝心。他应该自己跑到那个主人家里,跟主人说,对不起,我偷了你家羊,我把这羊还给你,而且还给你赔偿」。父亲的过失,自己认过来,是我干的,而隐瞒父亲的过失,这是正直。孔子在这里就是这样,国君跟父亲是一样,所谓移孝作忠,我们对国君如同像敬父一样。所以国君有过失,我们也得隐。把过错留给自己。

    现在司败能够批评夫子,夫子很高兴的承认了这个过失,这样,后人也就不会误以为昭公知礼了。孔子既没有显昭公之恶,他巧妙的把过失拉到自己身上,但是又杜绝了后人误以为昭公知礼,一举两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述而篇3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jr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