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晨光先生是一点资讯的总编辑,几年前我曾与他有过一面之缘。那时他还是搜狐网的总编辑,当时他刚编辑完《搜狐新闻采编规范》(即后来正式出版的《超越门户:搜狐新媒体操作手册》)小册子,讲述他在“查尔斯张”的支持下大刀阔斧改革搜狐新闻的经验及操作规范。
吴先生惠赐的《搜狐新闻采编规范》这本小册子记录了大量门户网站新闻编辑的精彩案例,也记录了他的勤勉工作与敏锐思考。
执掌一点资讯之后,他又对自媒体进行了深入思考,成果就是这部新书《自媒体之道》。
《自媒体之道》书影一点资讯是仅有的堪与今日头条相提并论的算法推送、千人千面的内容平台。由于掌门人对内容的高度把控,今年以来主管部门对内容平台的严格治理行动中,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在这本书里,他讲到了自媒体的运行逻辑。他自然是从平台运营方谈的,但我相信,了解一下平台方怎么想的,对于做自媒体的人来说,应该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者指出,今天内容生产的权力已经发生了转化——从专业人士到自媒体人。这就如同改革开放初期,在“国营饭店”旁边诞生出一批个体饭馆一样。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是内容生产者”的环境下,我们需要认真地去面对今天的形势,进行精细化运营。
作者很直接、很坦率地指出,做自媒体写文章,无非是为了名利二字:“自媒体人到一个平台上发文,无非想获得两个东西———利与名。利,是以钱为代表的收益;名,是內容展示、点击、分享、收藏、用户停留时长等指标的综合数据。”
另一方面,“平台要做的事情,就是先定义优质内容,然后把利和名分配给自媒体人。”这是理解自媒体运营的很重要的逻辑前提。
优质内容的六个维度
自媒体平台怎么判断优质内容,亦即优质的号?有六个要素或维度:
第一是原创度。当前,自媒体号互相抄袭情况非常严重,做号党猖獗,优质号必须是原创。
第二是垂直度。一点资讯(其他分发平台也是)的分发逻辑是千人千面,如果自媒体号定义得非常精准,推荐文章时也就非常精准,就可以把相关内容发给对它感兴趣的人,增加文章的点击率。
第三是活跃度。主要考察一个账号每周、每月发文的数量和比例。
第四是关注度。所谓关注度,是指某个自媒体的订阅数,以及用户订阅之后,这个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有多密切。
第五是知名度。这个指自媒体作者的身份,或者说江湖地位。平台又把自媒体人分为三类:名人、达人、普通人。
第六是内容质量。号是由文章构成的,文章质量决定了号的质量。
内容分发平台如何分配名与利?
“利”,首先指的就是钱。平台的钱是怎么分配的?
首先,自媒体对平台流量的贡献,是在钱的分配上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其次,自媒体的原创度、垂直度等指标,也是衡量对钱的分配的重要因素。
在“利”里面,除了钱之外还包括资源。给自媒体人的钱不到位时,可以提供其他资源作为补偿,如提供广告位资源等等。
各大自媒体收益表算法如何控制“名”?
名就是影响力。如果如果从单篇文章的角度说,它包括点击数、分享数、评论数、收藏数、用户停留时长等;而对公号来说,名是订阅数以及订阅后公号与粉丝之间的黏度。
名,是在内容分发过程中实现的。
谁有权力对内容进行分发?
在传统媒体时代,只有编辑拥有这种权力。
但在今天,又有两种力量参与到了内容分发之中:一是社交媒体让每个人都有权力在自己朋友圈、微博设置头条;二是人工智能的应用,让算法同样具有内容分发的权力。
内容平台如何利用算法推送进行内容分发的?
算法推送实现精准分发有三个要素:一是用户画像,二是文章画像,三是算法模型。
用户画像是平台对用户的判断:他是谁?喜欢什么?
文章画像是平台对文章的判断:这是什么内容?是图文、视频还是图集?是时政、社会还是财经?这个内容是好是坏?
算法模型是平台在用户画像和文章画像之间,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匹配?
这三个中间,文章画像是自媒体人需要高度关注的。
一篇文章进入平台,都是先经过反垃圾模块的过滤,去除有害政治信息、低俗内容、虚假广告、标题党文章等。所以,自媒体人要在写文章过程中避免有这些内容。前一阶段简书隐藏了大批文章,就是这种人工智能操作所致。
经过了过滤环节之后,算法或者编辑给文章打标签、做分类,文章就聚集到各种池子里,这个过程就叫作“召回”。按照文章的标签分类以及不同的属性,它们被分配到各个池子里,如热点模块、本地模块、精品池模块等。
最后是分发过程,主要是针对某个用户的信息流,推什么不推什么、先推什么后推什么。这就是排序。排序也有很多讲究,这里就不多引述了。
从平台的分发流程来看,如果自媒体人想要自己的文章得到更精准的推送,就要让自己的文章属性更加鲜明,以利于编辑和机器打标签;内容更加精准、垂直,方便编辑匹配用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