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一件事的进展都会一路畅通,或许只有经历波澜起伏的过程才可能会有结果。
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遗憾,你想要改变某个组织的现状,为此做了大量的思考、调研,终于有了一些颇具革新性的想法,当你在一个公开场合向人们介绍你的计划时,你预计的结果是让人们耳目一新,顺利地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没想到的是,计划一抛出来立刻遭到了有些人的反对。
一些在你看来是很好的想法,但是别人未必认同,甚至有些反对的理由很荒唐、没水准,事后反思的时候你会想,你的计划并没有别人说的那么不好,真正的问题在于你的表达方式没有被认同。或许换一种说辞也许会是另外一种结果。
空有好想法但是得不到支持,这是很多人共同的困惑。
01 “认同”让你的路走的更远
根据百度百科定义:认同(identification)意指个体向比自己地位或成就高的人的认同,以消除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因无法获得成功或满足时,而产生的挫折所带来的焦虑。
认同不仅仅适用于职场,生活中也同样适用,比如说,当你想翻新一下家里时,如何说服你妻子认同你的观点也是需要技巧,如果陈述的理由不被妻子认同,那么你这个想法可能就会泡汤,反之,则有可能空欢喜一场。
认同是助燃剂
认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被人认同也是同样可以增加自信,如果一个很好的想法没有被认同,那么再好的想法却也只能是空想,不仅仅努力白费,还有可能丧失自信。
举个例子
有个做质量的朋友,做质量管理工作每天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各种数据,比如来料合格率、首检合格率、巡检合格率、末检合格率,终检直通率.......等等,而且公司产品经常因为质量超期管控问题而影响出货,为解决这个问题,朋友研究了很久终于想到了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就是打通上下游数据的连贯性,增加物料临期报警机制,这个方案一旦实施将减少大量人力物力。
但是这个方案有个前提,需要仓库部门的配合才行,当朋友带着这个想法兴致冲冲找到仓库经理时,朋友原本会很顺利,没想到的是碰一鼻子灰,仓库经理认为会增加仓库确认数据的工作量,所以没有同意,如果朋友这样跟仓库经理说效果可能不一样,应该说“这个方案可能会增加仓库一点的工作量,但是可以大大提升仓库出货的效率”。如果仓库经理看到对自己部门有利的一面,也许他会认同朋友的方案。
通过这件事,朋友的自信心也是备受打击,今后朋友想到的每一个方案都是尽量避开跨部门的沟通环节,如果当初仓库经理认同这个事,也会给朋友增加不少自信心。
最近流行一个词叫变革管理,这里面的核心就是认同,如何让别人认同自己从而改变组织现状,关于认同其实是有章可循,后面我们会谈到通过什么方式让别人认同自己。
02 认同你的3种方式
第一、换位思考
当你在众人面前陈述一个方案时,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游说,陈述过程中的主人公多强调你,少强调我,因为每个大脑的第一感官就是别人这个方案到底对自己有没有帮助,对组织有没有帮助,如果你过多的强调自己,那么听众只会觉得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才会拼命的提出反对意见。
作为听众来说,如果这个方案对自己有利心里会默认支持,如果一味的都是陈述者的利益,那么自己也会不自觉的找出反对的理由来进行反驳。
换位思考也是高情商表达中的一种,站在他们的角度,以他们喜欢听的方式说自己的话,这样不仅会拉近听众距离,而且还会提高方案的通过率。
第二、以退为进
前进一步刀光血影,后退一步海阔天空。众所周知,无论你的方案的多么完美总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面对这种反对意见不要正面抗击,应该是以退为进,首先承认自己方案存在不足,然后再通过不足与方案的优势进行对比,如果利大于弊方案可行,弊大于利则放弃。相信这种诚恳的态度大部分听众都会接受,后面我们还会分析几种应对反对派的几种方法。
以退为进,并不是要真的退到卑微的位置,永远被尘埃掩埋。退的目的是为了进。
因此,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寻找合适的机会,把自己制订周密、详尽的战略计划展示给大家,以守为攻,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打一场漂亮的职场战役。
第三、夹缝求生
在你准备向众人陈述你的新方案、新想法之前,一定要准备模拟各种不利情形,以及如何在不利情形当中寻找机会,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不要有一个人提出疑虑你就不知所措,甚至打退堂鼓,其实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所以事前准备的越充足,成功率就越高。
夹缝求生说的是在寻求认同时,不要放弃任何一次机会,也许当你感觉前方的路越走越窄时,机会可能就藏在眼前的夹缝中。
所以只要在认同自己的同时,才有可能获得别人的认同。
03 认同的四个误区
第一误区、自以为是
自我认为的一个好计划会自然而然得赢得别人的认同。
很多人做事有这么一个倾向,那就是拿大把的时间来构思一个计划,而在如何让计划获得支持这方面想得太少。这就是前面说的换位思考,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以他们、主人公以你为主角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认同。
可能那些提出反对意见的人各有不同,比如说有的是想刷存在感,有的是对新鲜事物有敌对心态,还有的就是对你有所不同的看法,这些不利的因素都是事前该准备好的,不能进入“以自我为中心”的误区中。
每一次创新、每一次变革的背后,都潜伏着一场政治博弈,好计划和认同之间,那是远远不能划上等号。因此,做好迎接一场恶战的心理准备,这是赢得认同的首要原则。
第二误区、强力辩解
当有人对你的想法有不同意见时,你会尽全力说服那些反对你的人。
事实上,即便你使用再多的说服技巧,相当一部分反对派仍然会坚持他们的立场。由于利益、性格、价值观等方面的原因,他们不可能被一点点说服技巧所动摇。
当你放眼全局,而不是只盯着冲在前面大喊反对的这几个人,你就会发现,在场的不是只有你们针锋相对的两方人马,还存在着相对中立的第三方。他们没有预设的立场,即便有也会随时产生摇摆,而他们的态度往往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比如说,在美国总统大选时,特朗普和希拉里的辩论从来不指望说服对方,而是在争取广大听众,尤其是中间选民的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单位的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往往也是处在第三方的位置上。
所以,当第三方的态度足以左右成败时,你一定要把第三方作为寻求认同的方向。不要纠缠在少数的反对者的人身上。
第三误区、拒之门外
拒之门外就是把反对者挡在门外。这是不合理很容易进入的误区。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误区,假设你把反对者挡在门外,剩下保持中立的那帮人只会敷衍了事的投上一票,即使你的提议被稀里糊涂的通过,等真正实施的时候可能会遇到重重险阻,当你向他们求助时,他们可能也是一脸蒙圈,因为当初他们根本没搞清楚你需要什么样的支持。到那时候,你要想把他们挨个说服,难度和工作量可想而知。
凡事都是具有相对性,如果你能把反对者都说服了,借着回应抨击的机会,把想说的话都说到位,把你的理念宣传出去。那么你的方案最后实施起来会获得到更多的支持。
所以说避免进入第三个误区也很重要。
第四误区、长篇大论
如果你遇到反对者提出的问题,正好是你思考过、研究过的问题,你可能会有种正中下怀、欣喜若狂的感觉,于是,你把你准备好的内容长篇大论的陈述,给众人展示一种专业度和严谨度。
其实这种方式用来回击反对者不太合适,说的越多人家会抓不住你要说的重点,甚至可能认为你是在解释,解释的越多,出错的概率也会越大。
正确的回应应该是间断精湛,适可而止。
以上就是赢得认同需要避免的四个误区。
04 抨击反对者的三种手法
第一种、制造恐慌
大多数人对于新鲜事物、对于不确定的未来本能地抱有一种谨慎的态度。
所以当你提出新想法时,反对派喜欢把一些负面的可能性讲得特别夸张,目的是引爆人们的这种谨慎,让它转化为焦虑甚至是恐惧的情绪。这些消极情绪让人视野狭窄,排斥新鲜事物,你的计划会因此而丧失大量的支持。
制造恐慌的一个典型说辞是:“你的提议会留下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怎么办,那个又怎么办呢…”比如,在美国有人反对控制枪支,他会这么说:“如果我们同意政府限制每个人买枪数量的话,你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今天他们限制你买枪,明天他们就会限制你买酒、买汽车,后天他们就会限制你的恋爱自由,直到最后完全控制我们的生活。”
对这种制造恐慌的说辞,简直就是荒唐,但你又不能逃避,你应该怎么反驳呢?
有两个方面可以入手。
首先,你可以总结出对方的思维模式。对方在逻辑上,玩的其实是类似于多米诺骨牌的把戏。他们把你的提议描述成一串多米诺骨牌的样子,轻轻碰倒第一片,之后会产生连锁反应,依次倒下去。有什么迹象能表明,限制买枪之后就会限制买酒、买汽车甚至是恋爱自由呢?没有,这些事从因果关系上看完全不相干。
其次,你还可以借力打力,按照他们的思维模式举出一个明显荒谬的例子:“啊,如果按照您的这种说法,那么大家使用信用卡也是一件相当恐怖的事情咯?用信用卡买东西会让你过度透支,付不起账单;因为你付不起账单,银行会没收你的车。因为汽车被没收了,你就没法专心工作,然后会被老板开除。最后,你还会失去你的家庭、你的老婆,因为你没办法再养家糊口啊。”这么一来,估计在场的所有人都会感到啼笑皆非,对方制造恐慌的意图也就土崩瓦解了。
第二种、无限拖延
对于反对派来说,无限拖延是最简单好用的一种手法。为什么呢?我不需要说你这件事不能干,但我会说,你做这件事还不是时候。所以,要做这件事可以啊,但别着急,你得等一等,等到下半年,下半年不行,那就再过两个月。两个月都等不及?那我们这次参会的人不齐,至少得等到下次人齐了,大家再讨论下,对吧?其实你懂的,等下次,他又会找到其他的理由。反复来上这么几次,人们就会对你的计划感到麻木了,而你会错过关键的时间节点,干事情的劲头也被消磨殆尽。
无限拖延的理由通常有这么三类。
首先他们会说你的问题不重要。这时候你要能证明问题的紧迫性,让人们意识到改变是一件势在必行、迫在眉睫的事情,拖下去只会让局面变得更糟糕。
其次,他们会批评你的方案不深入。
这时候你要提防他们采用“攻击稻草人”的方式。什么叫攻击稻草人的方式呢?就是你的方案本来很完善,但对方会故意简化,忽略其中的重点,只用三言两语来做一个片面概括,然后再说你的方案太简单。比如说,有人会讲:“你这个计划,充其量不过是要买来几台计算机摆在桌子上而已,这么一个简单的做法真能有什么用吗?”事实上他们指责的根本就不是你的方案,而是他们随意捏造出来的,一个粗糙的稻草人。这个稻草人显然到处都是破绽,经不住什么攻击,但这会让不明真相的第三方产生一种错觉,认为你真正的方案也是这么不靠谱。
所以,你要能指出稻草人的假象,你可以说:“您讲得没错,单纯买来计算机摆在桌上,确实是没办法解决问题,但那也并不是我们的提议啊。我们的提议是什么呢?我们真正的提议是要把新的运行机制、服务标准和许多员工的共同努力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计算机发挥最大的效用。”
最后,他们还可能会拿“条件不成熟”来作为无限拖延的理由:”我承认你要解决的问题很重要、你的方案也不错,但很可惜,你的方案不太适合咱们这儿。因为咱们这儿情况不一样啊,没有足够的预算啊,或者因为咱们缺少这方面的经验,而且其他工作太多,时间太紧……”这些理由背后的逻辑只有一条,那就是“条件不完美,所以不行动”。
这时候考验的是你 系统思考的能力。他跟你讲做这件事有困难,你要强调这件事做成会很有价值。他跟你讲咱们这儿情况跟其他组织不一样,你要能指出来其实还有很多方面是一样的。他跟你讲咱们不具备什么条件所以行不通,你要能举出来咱们已经具备了什么条件,而且还有什么什么条件我们已经在筹备中,或者有了针对性的措施。你要能在多个视角中自由切换,引导人们看到那些积极的方面。这种看似简单的视角切换,能让你在回应抨击时始终把握主动,你不会被对方带跑话题,转移了讨论的焦点。
第三种、混淆视听
反对派在讨论的时候,会故意讲一些貌似很深奥、很复杂的道理,让人听得云山雾罩,搞不清你的计划到底是咋回事。这对于反对派来说没有任何损失。
而作为变革的推动者,你要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赶紧做出澄清,别让反对派搞乱了大家的思路。
比如,反对派有可能把你的计划总结为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理由是,这个计划包含了A、B两个部分,只要不做B部分,A就没法做,反过来也是一样。他们由此得出结论,说你这个计划行不通。这个逻辑乍一听那是很有道理啊——到底是先有A,还是先有B呢?好像走哪边都不行,反对派让你的计划陷入了一个虚假的左右为难的境地。
事实上,你可以这么解释A和B的关系:“我们不是单单着手做一件事,等完成了再去做其他的,不是。我们的做法是两件事同时推进,做一点A,这时候B就能前进一步,等B前进之后,A又可以做得更多。”
举个例子
哈佛大学的教授要想在学校新开设一门课程,就会面临这种局面。因为只有足够的学生选修这门课,这门课学校才允许开,但问题是不开课,你就不在选修的目录上,又怎么知道有多少人愿意报名呢?是不是听起来像是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局面?但其实是有办法的。你可以先开小型的研讨会,根据研讨会上学生的反馈积累经验,把研讨的质量做得更扎实。多开几次,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到后来呢?研讨会的规模大到一定程度,你就有足够的理由找学校申请,把研讨会升格为正式的课程。这就是把AB两个部分轮流推进的方式。
以上就是抨击反对者认同的三种手法,工作中还是需要根据实情灵活运用。
05 最后
这个社会很现实,无论你的想法多么完美,总会有人会不认同,想要获得更多的支持,想要别人认同你的想法,你必须掌握一些应对反对者的手法,或许这样才能给你带来转机,带来更多的希望。
无论反对者是制造恐慌、无限拖延、还是混淆视听,你都可以使用对应的手法去解决,但同时需要避免四个误区,从而为自己的想法获得更多的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