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C3S3《思想本质》:空间思维

C3S3《思想本质》:空间思维

作者: 力法跳跳 | 来源:发表于2022-05-14 23:43 被阅读0次

按照康德的看法,空间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框架。因此,实际生活中我们是不直接“认识”框架的,而是将空间夹杂在“事物的属性”中的。这里的空间,主要是指针对事物的空间属性和相对空间关系而言的。

人们的语言并不能真正胜任事物空间关系的表述。与描述物体形态的语言相比,描述事物空间关系的词实在少的可怜,这里主要还是参考英文。一幅画能交代清楚的空间关系,用语句可能啰啰嗦嗦最终还是让人混淆。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讲,视觉系统中,人们存在一个从大脑底部向前延伸的“什么”系统,负责认知字母、脸、形状等。另外还有从后面向头顶延伸的识别“哪里”的系统。用来识别物体的位置。左右脑中的“哪里”系统功能略有不同,右脑擅长评估“量”的关系,左脑擅长评估“质”的关系,作者将其称为数字空间关系(二进制)。

语言空间描述的有如下几个缺陷,或是特点:

1空间术语往往一词多义。用汉语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说“上车”的时候,指的不是到车上面去而是到车里面去。而这个里面又不能是后备箱。

2是空间术语通常是数字性的、二进制的、非此即彼的。人们语言中多用远近、上下、前后、接触不接触等强调“质”的空间词语,而较少使用具体的数字。相比而言,其实想标志一个空间关系并不需要太多的语词,使用坐标系式的标志方式也并不困难,但实际上人们并不这么做。

3 拓扑式:拓扑学并不在乎空间上的绝对属性,而是在乎相对属性。如一个人与一个甜甜圈在拓扑学上有着类似的结构。语言中的拓扑学特征体现为对“接触”、“包含”和“附着”的概念的重视,而对量化的特征的忽视。

4图式化:虽然现实中所有事物都是三维的,我们找不到真正的二维一维的物体,但是在心智认识中,我们却对维度有着自己的选择。有时候我们对一些维度佯装不知,有时候会将某维度视作事物的“主维度”而相伴一个“次维度”。如我们脑中想象一个CD磁盘,就主要在乎其表面大小,而厚度会被忽略。再如说一根线,会主要在乎长度,而不在乎有多粗。如此来区分主次。因此我们虽然认识了三维的事物,但脑中其实是类似示意图的抽象画,并非按照事物原样来记忆。这种图示的关系有时比具体的大小、材质等更重要。

同样的,主次维度的心智官能还能应用于负空间,即“空间的缺失”。如孔洞、插槽等等。但是,仔细想想,“缺失”并不是一种空间属性啊。不存在的部分原本不存在,却在语言中变成了存在的东西。这也会导致很多思维上的悖论。

计算神经学家大卫·马尔就提到过,“团-轴模型”是人认知中普遍的模型,而不是原始图像。如将事物看作是一个容器,还是一个团状物,还是一片等等。

与这种图解式的认知相呼应,语言中对于空间词特别是介词的使用也是服务于这种特定维度的限定下的“观察视角”。

如英文“under the water”,但其实指的是在水“中”。不过有趣的是,汉语会说“掉到水里”或是“掉到湖里”。这里的“里”也有两种解释,是岸包围的“里”呢,还是被水包围的“里”呢?如果进行无端联想,或许可以想到,海洋文明中的水,如作者提到的“湖是二维概念”的例子,其实原型或许是大海,因此不需要计较深度。而大陆文明的水,原型是河流湖泊,或者因人们需要靠岸而居,因此或许将湖视作三维的水域,或许将其视作一维的圆圈。

5相对化与身体隐喻:形容空间的术语中,有很多是比照人的身体来描述的。如我们常讲的车头、车尾等。这与上一章提到的,人们认知坐标系中以事物自身为坐标系的观察和描述方式相互呼应。当然,不同坐标系带来的相对化,也会导致某种混乱。

总结而言,模棱两可、数字化、拓扑化、图解化和相对化是作者总结的常见的空间语言描述的特点。这些特点虽然在不同语种中侧重点不尽相同,但大多只是侧重点不同。

那为什么我们不使用精确的语言进行空间描述,非要让语言与实际差别这么大呢?作者有两个理由。

1在可以的范围内,语言追求越简练越好。而漏洞百出但是简略的语言,如现在我们使用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够用了。日常交流人们往往有特定的语境,讲得过于精确完全没有必要。只是这种精确放在脱离语境的文字上(如杂志、书籍等)就显得令人困惑了。

2 空间术语的变化标志着因果事件的变化。其实还是说术语与实用有关。如我们走在路上,太阳很毒,我们或许会想到“大树下”遮阳。但因为大树其实远远比人高,即使我们离树很远,其实也是在大树的“下面”的。不过我们不会这么说,只会说在大树“旁”,只有真的能遮阳的时候,才会说自己在大树“下”。因此,这种能体现因果影响的关系,才是空间语言主要的目标,而那种精确的空间数据则不是。

虽然我们语言中的空间与康德提到的作为心智框架的空间很不同,但也并不能说康德就是错的。因为在直接谈到空间时,我们的直接直觉和总结得到的知识,这最底端和最顶端两个层面上而言,空间都显得“绝对”。但在日常使用中,空间语言以上五个特性,五个与我们认知的空间相矛盾的特性则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

  • C3S3《思想本质》:空间思维

    按照康德的看法,空间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框架。因此,实际生活中我们是不直接“认识”框架的,而是将空间夹杂在“事物的属性...

  • 中国思想发展粗线条之我见

    一、关于思想及思想者 思想究其本质而言,是人的情绪和思维的产物。情绪是思想的导火索,思维则是产生思想的思辨过程。 ...

  • 大数据

    hash分桶法 方法的本质是化大为小,用磁盘空间换内存空间 关键词:内存不足 本质:map-reduce思想map...

  •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人的本质是什么?社会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人的本质是什么?这是这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人的本质是思维,思想...

  • 创意写作实践(二)

    写作的创意主要是创造思想,科学、哲学、宗教都离不开思想。即使是艺术,用形象思维,要表现的本质还是抽象的思想。 思想...

  • 【0222读书清单】《当下的力量》12

    01空间和时间的真正本质 离开了空间,任何事情将不会存在,然而空间却是无物,通过思维和感觉所感知到的宇宙空间,就是...

  • 夜读:谈自我情感意识

    夜里无聊,回头看这一两年所走的路,一种叫自我情感意识占据整个思维空间,在这个思维空间里面,唯有自己思想独立...

  • Java基础面向对象

    一、面向过程的思想和面向对象的思想 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的思想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作为面向对象的思维来说,当你拿到一个...

  • 成甲的混沌课程 <重塑你的思维,从这里开始>的笔记梳

    我对思维模型的总结 思维模型的本质是思想上的工具; 思维模型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能更好&高效地解决问题.(解决痛点)...

  • 2018-双十二-四组丰盛日记

    思想:今天跟大家分享心理学上重要的三种本质思维,因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往往都会具备这三种思维。 1概率思维:懂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C3S3《思想本质》:空间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lv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