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龙母村的故事(15),耕读传家久

龙母村的故事(15),耕读传家久

作者: 孟懿 | 来源:发表于2018-10-05 09:33 被阅读0次

    人生很奇妙的一件事就是:很多人,相识几十年,却无相交,有些人,一面之交,引为知己,比如,桃园三结义了,一见钟情了,等等,我到龙母村工作后不久,就碰到一位合得来的人,唉,我的朋友,都是些边缘人,那些如日中天的人,不希搭理我。

    一天早晨,我刚泡上茶,点上颗烟,一位老者怯生生敲门进来。所有的村民来访,我全热情接待,忙问,老哥有什么事?他要一张《丹东日报》的报头,匪夷所思,我找出几张给他,说道:“全拿走,做什么用?”老头道:“1986年的《丹东日报》,有一篇承包土地的细则,我收藏后,传看的人多了,把报头磨没了,我要张报头,重新装订一下。”“哇噻!”这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能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的人,都是了不起的人!赶忙留下深谈。

    老冷大哥,69岁,1米7左右,浓眉大眼,圆脸,皱纹很少,务了一辈子农,却带有淡淡的书卷气,后来,他经常把他写的诗歌带给我看,我违心地大声叫好,于是,我们就成朋友了。

    老冷大哥家里世代务农,传承了农民的勤俭,光有勤俭,改变不了家族的命运,还得有文化。老冷读初中时,在东港十字街中学,他的老师竟然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国民党军官,辽沈战役后的被俘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从此,老冷爱上了读书写诗。夕阳西下,老冷捧着书,寒冬农闲,老冷盘炕头做诗,老冷一生,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不闲谈,耕读而已,受尽了周围人的冷嘲热讽,关于这一点,我感同身受,教师热爱读书,都不被人理解,况且农民乎?

    读书并没有改变老冷的命运,但是扭转了他两个女儿的命运,从此,整个家族,走上了康庄大道。身教胜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两个女儿从小爱读书,学业出众,农家子弟,哪里有钱参加什么补习班特长班!全凭自学,顺利考上名牌大学。

    大女儿考上东北大学,现在是山东一家大型民企的高管,住着一幢三层别墅,社会背景极为骇人,和全中国都知道的人物是闺蜜,这个,我不能写,但是,很感概,龙母村这种山沟里,竟会出来通天的人物,在丹东,我知道好几个这样的人。

    二女儿考上辽宁大学,又念了北师大的研究生,2002年毕业的时候,要想留在北京,需要20万的入户费,老冷叙述至此,几近哽咽,说道:“那时候,老伴病重,实在拿不出这笔钱,对不起孩子!”我安慰道:“老哥不必难受,02年,我也只挣700元钱,大家都穷。”二女儿回到丹东,在辽东学院任教,后和丹东一位知名企业家结婚,现在也住着三层别墅。老冷二个女儿的婚姻都极好,这种德才貌三全的女人,哪个男人不是奉若珍宝呢?

    前几年,老伴去世后,老冷孤身一人了,大女儿家里住段时间,二女儿家里呆几天,都不得劲儿,女儿虽然孝顺,但都是职场中人,无暇陪伴老冷。老冷回到村里老房,整天骑着自行车,满丹东市乱逛,出门旅行几次,也不感兴趣。

    我夸老冷教子有方,他却有些茫然,说道:“我也没做什么呀?我家房子,以前是地主家的,可能是风水好吧?”噢,还有这等奇事?我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连忙说:“走,走,老冷大哥,到你家去看看,我还从来没见到地主家呢!”

    到了老冷家,我大失所望,不是我所想像的青砖大院,只是普通的东北民舍,红砖瓦房,1989年盖的,但结实异常,老冷吁吁叨叨地诉说,他当年盖房怎么样舍得用料,我也感慨:这就是老冷做事的风格,凡事做到极致。我在龙母村,也有一幢房子,仅十多年,裂缝漏雨,最近要倒瓦,头痛不已。

    我当了一辈子教师,接待了上千位家长,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孩子怎样才能有出息?我怎么好意思说:“您整天吃喝玩乐,牢骚满腹,还能要求孩子如何如何?”

    缘木求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龙母村的故事(15),耕读传家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nf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