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想做的事去做,该学的就学,错了就改,并没太多的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患得患失。
随着长大,懂得多了,顾虑多了,变诚惶诚恐、唯唯诺诺、畏头畏尾,面对未知,更多的是选择停留在舒适区。想想小时候,无论学走路还是讲话,因为没有难易的概念,所以直接就开始去学;因为不知道结果的说法,所以只关注当下,摔跤了,爬起来继续;因为对自己没有太多的定义,并没给自己设限,所以内心不会害怕学不来。
是什么让我们发生了改变呢?
一、缺乏自信
给自己贴标签设限:我没天赋、我反应力差、我记忆力不好,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如何让别人相信你?自我怀疑无形中把门槛提高了,正所谓不是因为难而怕,因为怕而变难。
小的时候,老师一问谁的作业做的最好,很多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手举的高高的,争先恐后的大声答到:我、我,我的最好!多率真多自信多开心!
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失去了这份自我肯定?长大后我对自己的评语偏消极,从不敢相信自己能做到新的事难的事,为了让自己找回信心,我开始留心收集别人对我的正面评价,并且找到例子去论证它。让自己大脑相信自己在这方面真的比较擅长。一段时间后因为相信,让我实践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
你的注意力在哪,哪就会增强。所以平时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当别人没给你正面评价时,可以自己把内心负面的语句反转过来,然后找三个例子去证明反转后语句是对的。证明的次数多了,大脑自然而然就会加深认同。
我妈妈55上珠峰源于相信自己二、固定思维
人的能力是天生的、有效的、固定的,没有天赋,别想这么多高技能。其实事物在不断变化,困难同样如此,小朋友抓刚出炉的地瓜,好烫,一下松开手,可因为想吃,过一会不死心,又伸出手去拿地瓜,这时,地瓜已经随着时间变得没这么烫了,小朋友也如愿吃上了地瓜。
人是动态变化:加大码变中码所以我们要不断尝试、不断学习、不断坚持,直到吃到自己想要的“果实”。
我以前会把任务看的好大好复杂好繁琐,后来我发现当我开始去做后,想象中的困难并没出现。所以第一步是着手去做,不然你永远不知道你觉得的困难是否存在,就像烫手地瓜一样,当你还停留在记忆里的好烫中时,它实际上早就没那么烫了!另外,可以化整为零,试探一下,就想小朋友悄悄用手去碰那样,不断试探,才能及时改变方案,更快达到目的。
固定思维会让你深陷谷底三、注重结果
还没行动,就担心要是付诸行动后失败了怎么办?做才是答案,八字没一撇的事担心了不一定会发生,何必让其内耗呢?对待成功,可以转换思想,只要优于过去的自己,就是进步,就是成长,就是成就!小学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马上举手,告知老师我哪里没明白,不确定答案时也举手,因为说出来之后才知道对不对,也才能及时纠正,这样我就收获了原先不懂知识,收获新知识同样是成长,成功。长大后是不是会顾虑,说自己不懂,别人是不是会觉得我笨,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交友。在这复杂的一直想想想中,小朋友已经进入第二轮举手。
其实我们不用把每一次表现,都用来证明自己有多么优秀,奔着让自己成功的方向去奋力拼搏,试着转变期望值,不再这么看重结果,就会把注意力从原先狭义的“成功”中转化到个人成长后,就会聚焦努力,随着全身心的投入后,时间会在你不经意间给出合理的答案。我最近在学习中慢慢发现,当我专注于当下,踏实学,结果就走向我了,而非像之前反复纠结,想着什么时候有结果,是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转变期望值四、看重得失
忘了有多久,好好的休息,真正的放松自己了,每天都在不停的赶,害怕稍一放松,就落下什么。结果,放松没放,工作也没让自己太满意。同样面对窗外的美景,大人和孩子都想出去放松,小朋友表现出来的是听从内心跑出去,融入其中享受玩耍,而大人明明想,却不断想要是停下脚步,会不会浪费时间?结果耽误工作。当做任何事,内心都有把称时,真的会让自己很累很纠结,最后在犹豫中既没好好工作,又错过了玩耍的最佳时机,与其这样,不如放下焦虑,好好去体验每个时间段特有的放松?劳逸结合更高效,正所谓只会工作不会玩,天才也傻子。
不计得失的去努力结果很甜回归童年,像孩子般单纯的去想去做,你会发现你所经历的一切比你当初想像的还要好。让自己多些自信、快些行动、少些顾虑,像孩子般just do it and
you will find you can do i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