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记录片《无穷之路》,讲述近几年国家在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任务中取得的一些成果。中国以前一直是农业大国,近百年来为了适应世界发展,开始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对工业的支持,或者说农村对城市的贡献作用很大。
在记录片里提到几个很重要的点,扶贫要修路,扶贫要挖根,扶贫要教育。听起来也不错,可真实情况无非是剧痛。
其实村落里面的人走出来就不会想回去了,因为乡里除了住的地方,吃住的自由,几乎是不需要用到钱的。因此,对钱的依赖本身也少。只是说,当他们需要到外面的世界去的时候,不得不为了适应规则而去赚钱。自给自足一直都是农业经济的特点,是工业社会产生那么多剩余和交易才引发财富的膨胀。这些例子里的人大都还是拥有土地的,即便不能获得在外部流通的金钱,但也可以自给自足。
农村比城市到底差在哪里?就是很多基础设施缺乏。比如医院、学校、商场等等。鼓励农村人接受教育,可如果教育他们摆脱这片土地吗?还是最后回到这片土地。如果求学最后所学使得他们不得不去城市才能谋生,这是否也是一种反向扶贫呢?那些毕业后因为经济形式而难以就业,又如何?
本科的时候,我的其中一个舍友说他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可是不妨碍城乡的巨大差距让他始终不能融入到这样一个群体里面,最终影响了他的学业各个方面。他在外头工作确实能一下子赚到超过村里人的收入,可所谓城里赚钱城里花,能剩下的又有多少呢?又会有人愿意嫁入农村回到那片土地。可能在那里他连地都没有了,只剩下一间房子。
乡村扶贫靠产业,靠改造环境,靠艰苦奋斗,更应该靠政府支持,财政倾向,靠专家人才先行。农村人自己致富,血案多于成果。扶贫扶志,改观念,强教育,才能真正治下穷根。这路子很长,又有多少人能看到希望呢?要想追上时代发展的列车,才能真正走向富裕。脱离高速发展的社会,只能是慢慢没落。
写完发觉不是很对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贫富差距悬殊造成了很多问题。但是如果不发展,代价只是一代代维持原状。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那些年轻一代,父辈没有积累下来多少财富,又已经失去耕地的人,没有人能够帮助得了他们。因此追赶城市化卖掉乡里土地如今在城市又立不住的人,又当何如呢?
有时候我特别同情生活在城里的人。乡村里出来的人可能一毕业就能够轻松超越父辈的收入,可城里人如果不能在城里立足就得背井离乡。人类社会一直在迁徙,从一个不富裕的地方拼命往一个富足的地方迁徙,可能牺牲几代人。可最终又会在诸多压力下,回到原来的地方。
当农村不再需要扶贫,城市和农村没有贵贱,当钱不再成为贫穷的唯一标志,才是真正的无穷之路。那是一定是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而不再需要钱来流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