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孩子回家后对我说:“我爸爸让我弟弟看王阳明。”我惊讶得有几秒钟停止了思考,反应过来后第一次话就是:“你爸爸是吃菌中毒了吧?强迫六七岁的孩子看王阳明,他自己都一知半解,更何况这么小的孩子。”儿子瘪了瘪嘴说:“他也让我看,但我就是不想看,不喜欢。”
唉,一个人的改变是很难的,以为看了一本书,就等于明白了世界,这是多么急功近利的想法。
有些人以武入道,有些人以食入道,有些人以行入道,有些人以画入道,最可恨的就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世界,并且强迫与他亲近的人也和他一样行事,根本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我从来不喜欢强迫孩子什么,特别是在看书这一方面,我更希望的是孩子能按他自己的意愿看书。有些孩子能从漫画中看到世界的精彩,有些孩子能从诗词中领悟生活之美,有些孩子能从玄幻中看到努力,有些孩子能从课本中摸索到通往目标的大门,等等。各有各的缘法,所以,只要孩子愿意去读,那么,不管是什么书,只要家长陪着一起读,家长理解了书中含义后,再给阅读慢的孩子一起讲讲成长,一起分析书中的人物。
很多孩子不愿意阅读,很大部分就是因为成人以为名著才是阅读的根本,完全不考虑孩子能不能理解名著里的生活环境、社会发展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而爱阅读的孩子,都是父母能给她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孩子为主,陪他一起读,一起看世界。
三岁以前的孩子更适合用绘本来阅读,三岁以后的孩子,就可以用漫画来引导阅读。因为孩子的小脑袋瓜还无法完全接受纯文字的表述,他们更喜欢有更多图画的书本。
很多年以来,人们都喜欢让孩子从小就接触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是,更多的传统文化作品都不太适合幼儿的阅读。昨天,在看完蔡志忠的《宋词说》后,我突然想到了该怎样来引导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阅读和了解。
蔡志忠,非常杰出的漫画家,他从十五岁开始画漫画至今,已经有一百多部漫画作品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多种语种版本出版,销量超过了3000万册。为什么他的作品这么受欢迎?他并没有为了迎合市场而去创作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而是根据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创作,无论是电影《老夫子》或者《乌龙院》,完全都是以中国文化为创作的元素。他的所有漫画更是如此。
既然孩子喜欢从更多的图画中来慢慢成长,那么,蔡志忠的漫画就是非常适合父母陪同幼儿一起阅读的书。比如,最近几年中国诗词大会抛起了重新学习诗词的热潮,对于成人来说,随便哪个版本的唐诗三百首或者宋词三百首就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但是对于儿童来说,干巴巴的文字则毫无吸引力,那怕那首读再优美,幼儿有限的想像力还是无法想像出来,但如果配上画功精湛画面优美人物形象适合的漫画来说,就是另一回事了。
比如我昨天晚上看了的蔡志忠的漫画《宋词说》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蔡志忠的漫画笔触细腻,画风优美,人物与诗词的表现十分切合。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已经看了一遍之后,他就会引导着孩子来看中国的诗词文化:“宝贝,你看,这个人就是作者笔下的范仲淹,《渔家傲》这首词是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你看这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秋天,范仲淹骑着骏马在草原上疾驰,他的身边有两只大雁刚好飞过……,你再看作者蔡志忠他的漫画采用了中国传统表现的手法,漫画的色彩、画风和布局等都充满了中国画的元素,他是一位杰出的漫画家,你如果喜欢,也可以学着来画了玩。”等等。
如此引导,孩子不仅仅学习了中国的诗词文化,他还额外地学习了一些关于美术的知识,同时也对蔡志忠这个人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当一个孩子对一个作家的作品产生兴趣之后,他就会要求找来更多的作家作品继续阅读,慢慢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走上了健康的阅读之路。
蔡志忠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漫画作品有很多:《老子说》、《庄子说》、西游记系列、聊斋志异系列等等,立意与创作都非常好,而且所用的解说语言和人物表现,都与现代人的生活很是贴切,并不脱节,真的是非常适合家长陪同孩子阅读的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当然蔡志忠的作品不仅仅适合父母带着幼儿来读,也是非常适合成人阅读的。
我很少说没有不爱阅读的孩子,但我会说只有不会阅读的家长。
我很少看漫画,现在市场上有一些有意思的不错的漫画作品,但对于我来说,文字更吸引人。只是我喜欢喜欢从阅读中追寻适合教育的道路,所以对我看过的每一本书,我都会仔细地想:这本书里适合我的东西有多少?能给我带来领悟的东西是些什么?还有什么思想能让我改变。再有,如果有朋友让我荐书,那么,我该以什么样的理由来推荐这本书的阅读?
2018.10.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