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腾讯视频上看完一期综艺,无意间浏览到一个新的访谈式新闻节目,叫《仅三天可见》。初入眼帘,这个名字令我想起的是微信朋友圈的“仅三天可见”设置及其背后的设计原理。由于好奇,我便点了进去,看到了两个我颇为感兴趣的圈中人——姜思达和周一围。完全陌生的节目,但却有我感兴趣的人,于是便毫不犹豫的点开。观看结束,我的感受告诉我,这个节目,值得一看。
节目中,姜思达的角色类似于《鲁豫有约》中陈鲁豫的角色,而周一围是一个被采访者。从他们的对话,以及每一句话所伴有的面部表情,我感受到了周一围身上所具有的那种成熟、睿智,以及缜密周全的思维特质(我要路转粉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节目的尾声部分,姜思达问了周一围一个问题——你是恐惧被质疑,还是被忘记?我立刻开始思索,并在脑海中准备好了答案——我更恐惧被质疑。可让我惊讶的是,周一围冷静地说:我都不恐惧可以吗?这再一次引起了我的兴趣。他的分析是,“被忘记,说明我们的业务能力有问题”。被质疑,如果是无端的、偏颇的质疑,那就是没有意义的,也没必要在意;如果是合理的、正常的质疑,那是需要在意的,说明我们有问题。而我的思维方式和姜思达一样,我会去顺应这个问题,会乖乖地二选一。“我其实挺害怕被质疑的” ,会容易自我否定,所以我选择了“我恐惧被质疑”。
但是从周先生这里,我学到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不是所有的选择都只能二选一。有的时候,可以让自己的思想跳出固有选项的束缚,从一个更广大、更宏观的角度出发,去探究和思索。找到问题的根源,去推敲,去思考,避免片面性地看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自我”会变得更加完善。
以前,我也习惯性地怀疑自己,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做事情时,首先想到的是,我这么做,别人会怎么想。会经常有“我这方面好像并不擅长,还是不要出丑了,机会留给别人吧”的想法。从记事的时候起,C位于我,就是一个完成陌生的存在。慢慢地,我好像没有了自我,日子还是照样过,但却很容易被身边的人忽视,心里会有一种积郁的忧伤和难过。也是因为我的经历,我慢慢体会到,如果要塑造出一个更加丰满、更加完善的自我,一定不能边缘化自己,首先要做自己的观众,而不是一上来就自我否定。先问问自己,我要坚持的东西是不是我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不是我愿意付出很多努力去实现的。如果是,不用在意别人的看法,只管去做就好了。尽管可能不太擅长这件事情,但可以握住机会,去经历、去成长,去锻造一个更加柔韧、更加丰满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用力去感受,用心去付出,结果是怎样,其实往往没那么重要。待出结果了,好与不好,可以去适当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当然,可能还是会遇到一些无端、偏颇的质疑,或者合理、正常的质疑,这些都无可厚非,最重要的是自己内心清楚,我要的是什么,我的坚持是正确的,其实就够了。
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式,建立自己独立冷静的思考逻辑,不断完善自我,继续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