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大家调整时间的照顾,这次课程紧赶慢赶,终于在最后的期限时间之前赶到了。不过还是错过了课程开始,所以进去坐定之后,好长一段时间才跟上课堂的进度。我是个对时间与规则看得比较重的人,但以后小组课迟到会成为常态,却无力改变,有点纠结,不过也是个磨练觉察的契机,为什么把它看得这么重,迟到也并非不可原谅的呀,大家的目光也并没有太大异样。
一、在来访者表现恐惧、悲伤、愤怒的时候,咨询师的感受。
与我搭档练习的是万凤华老师,她扮演来访者很用心,也很投入,确实能够感受到那种情绪。
恐惧的时候来访者全身都是收缩的,眼神不敢接触,加上万老师瘦小的身形,就像一只惊惶不安的小动物,瑟瑟发抖。本来我的姿态是稳重正坐,胳膊张开,两手放在大腿上,身体前倾,很热情的感觉。但看到她那样,我首先把热情收了回来,怕惊吓到她,背部弯曲,肩膀塌下来,目光柔和一些,也进入到了小心翼翼的状态,前倾的身体也收回一部分,给她足够安全的空间。说话声调降下来,自动与她同频,不管是声音还是交谈内容,都谨慎许多,就像在来访者房外轻轻扣门,轻声问,我是否可以进来,展示自己的无害,然后静静地等她答复首肯。
悲伤的时候来访者身体抖动没有了,但肩膀依然低沉,感觉对外界的动静没有那么敏感了,我身体会靠近些,让她能够感受到有人陪伴,但时刻观察着她的动静,看是否有让她不舒服,以便及时调整。
愤怒时候万老师情绪的对象并没有指向我,但还是能够感觉到她身体里有力量需要释放,所以我也会往后撤下身子,给她把空间让大,避免使她感受到被钳制。
二、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的自我觉察。
非语言行为在咨询中真的会传递很多的信息,有时候对咨询双方的感受起决定性作用。但我感觉自己在这方面的觉察能力还是有一定的先天优势的,可能成长中形成的察言观色的本能。但是还需要多练习,真正把它培养成一项稳定的能力。
三、表演来访者不同情绪的时候我的感受。
恐惧的时候感觉身体的皮肤变得特别敏感,对周围的声音、光线变化也都会放大,感觉身体所有感知力都会上升,一点动静都能感知清晰并时刻准备做出反应。应该算是惊恐。
悲伤时候意识就从外界回到了自身,感知器官会变得迟钝,或者干脆把一些信息切断,只关注身体里的感受,一心体会其中苦涩。
愤怒时候呼吸会变得短粗,头脑发热,身体舒张,肌肉也都被调动起来,身体有股力量想往外冒,随时准备干一架。
四、表演不同情绪时候,看到的咨询师的反应。
因为表演的时候一心酝酿自己的情绪,对咨询师的观察会少一些。但大体上看到咨询师也是根据我不同的状态,自动地调整她的状态。
我恐惧的时候她也会跟着收缩自己的动作,声音放轻。
我悲伤的时候她也会稍微苦一下脸,好像在感受我的感受。
我愤怒的时候她会慢慢点头,认同我的情绪。
五、感觉咨询师的反应是否到位,是否让我感到舒服。
总体来说还是很舒服的,万老师会调整自己的状态与我同频,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情绪有被人理解,会有一些舒服的感觉,情绪本身也会缓解一些。我觉得这就是非言语行为的作用吧,让来访者感受到被理解与接纳,相应的情绪就能得到一些缓解。
最后,依然是自拍镇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