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nán”的原型为一种金属制的乐器,即包括青铜编钟在内的铃、铎、钲等。上古时期,这类乐器曾流行于盛产青铜的长江铜腰带地区的部落,后传入中原,成为当时殷商民族的乐器之一。“南”和鼓、磬均为敲击型乐器,磬是实心的,鼓以皮革包裹,唯有“南”是空心的,并用金属制作,可以任意敲之而不破败。《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毛传注曰:“南夷之乐曰南。”乃是说“南蛮”的这种乐器便称做“南”。
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以及楷书的“南”字,在构形上一脉相承,演化的脉络清晰可辨。
“南”的本义为一种敲击乐器。古代,南、暖音同,太阳在南方而暖,所以借“南”为南方方位之名。也有人说,“南”这种乐器最早由南方传入中原,此类青铜乐器在南方各氏族中最为繁盛。所以,南方可称之为“南”。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南”
“南”也是一个象形造字,假借表义的汉字。《诗·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这是说,温暖的南风从南边而来,吹过你像酸枣刺一样的心。可见,“南”在上古时期,已用来指称南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