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没打破之前,我们只能看到它的外形和颜色,对蛋壳里面的状态并不清楚。没打破的鸡蛋,煮熟了吃,三两口就吞下去了,也没品出什么滋味儿,和吃土豆儿的感觉差不多。
鸡蛋打破之后,把它盛在一只碗里,蛋清蛋黄就呈现在了眼前,一黄一白,界限分明。无论是蒸了吃、煎了吃,还是加点其它材料之后做汤吃、炒来吃,花样百出,味道都是非常的鲜美。
鸡蛋打破之前和打破之后,吃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这不就像我们对待读书的两种态度吗?
我们年轻的时候啃一本书,就像鸡蛋没打破之前那样,只顾着欣赏它的外在美——语言是否优美,故事情节是否吸引人——却不懂得内在如何。合上书本之后,或许能记得大概的故事情节,或者几句优美的句子,或者几句印象深刻的道理。或许什么也没记住,只是消磨了时光。
这时候的阅读,是浅层阅读,收获甚微。读多了,还会造成消化不良,更别谈什么滋养心灵了。
中年之后,我们读书就不能只满足于欣赏文字或者故事情节了,而要像打破鸡蛋那样,对书本展开研读,理解文字背后作者要传达的思想,或者从中学到一些新的东西。
这时候的阅读,因为有了丰富的阅历,容易消化,故能滋养心灵。若是能对书本的内容进行再创造,就是高质量的阅读了。
不仅仅是阅读,无论做任何事,我们都要有“打破鸡蛋”一样寻根究底的态度,如此才能透过表象看到本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