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爱」的(爱的定义)至(精神贯注)章节
1、请摘抄并背诵:书中对于爱的定义内容。
答: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首先爱与非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当事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其次,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第三,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第四,爱需要付出努力,最后,爱是一种意愿。
2、为什么说“坠入情网”的感觉和两岁大的幼儿,很相似?请试着从「自我界限」这个概念的角度,进行理解并阐述。
答:在某种意义上坠入情网是感情和心灵的一种退化,与心爱的人结合在一起跟童年是与父母相伴的记忆,彼此呼应,让我们仿佛又体验到幼年时无所不能的快感,又感觉到自己强大有力,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实现愿望,我们感觉爱无比强大,能够征服一切,前途无限光明,但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感觉是虚幻的,常常与现实脱节,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两岁大的幼儿,自认为能称霸世界一样不可理喻。
3、为什么作者说:“坠入情网不是爱?”试着用前面提到的5个区别,来做一个区分。
答:
1.坠入情网,并不能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成长。
2.坠入情网就如洪水猛兽一样,剧烈凶猛并不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它会来势凶猛,然后又快速结束。
3.坠入情网会使我们看不到对方身上的缺点,当这种感觉消失之后缺点浮现,我们其实爱的并不是他那个人,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激素上升之后产生的幻觉。
4.坠入情网并不需要付出努力,
5.坠入情网,更多的是一种欲望。通常会产生与性有关的欲望。
4、如何理解书中提到的“高原体验”与“高峰体验”?
答:“高原体验”与恋爱的“高峰体验”不是一回事,前者具有的高度,既不容易突然显露出来,也不会一下子消失,你可以长久地停留在上面,不会轻易摔落下来。
5、什么是“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 注意,和我们之前读过的“人格失调症”,做一个简单对比。 你是否有类似的症状?同时,试着回想一下你身边的人,是否有一个人,有着上述明显的症状呢?
答:不管年龄大小,不管成熟成熟与否,我们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心理健康的人承认这种感觉的合理性,却不会让他控制自己的生活,假如他牢牢控制了我们的言行,控制了我们的一切感受和需要,那么他就不再是单纯的渴望了,而是变成了一种心理问题,因为过分依赖而引起的心理失调,心理学家称之为“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
我发现我还是一个喜欢得到别人认可,和希望家人或朋友夸夸的人。可能因为自己一直很差劲,又很自卑。没人夸过我,所以做的不错的时候就希望可以得到认可。但我也知道,喜悦应该是由内而外的散发,这也是我现在在学习成长的方向。内心丰满有力量,自己有优秀。即使没有外在的因素,也可以内心充满喜悦。
虽然我还不至于到“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这种症状吧,但是我的这方面还是有倾向的。
生活中的其他人没有发现,我觉得别人都很自信,做事儿都很棒,他们都很优秀。
6、今日金句:
1.自律能够让我们承受问题带来的痛苦并最终解决问题,而心灵在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则会不断的成长和成熟。
2.我们在推动他人心智成熟之时,自己的心智也不会停滞不前。
3.我们强化自身成长的力量,才能成为他人力量的源泉。
4.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爱不能坐享其成,而要真诚付出。我们爱自己或爱某人,就要持续的努力帮助自己和他人一起获得成长。
5.想爱不等于去爱,爱的想法不等于爱的行动,真正的爱是行动,是一种由意愿而产生的行动,爱一个人却没有付诸行动,就等于从未爱过。
6.真正的爱与自我约束相辅相。成父母的生活缺乏自律,就无法给予子女足够的爱;你没有获得爱就不会自尊自爱,更不会知道如何给予别人真正的爱。
7.培养某种爱好,是自我滋养的有效手段,要学会自尊自爱就需要自我滋养,我们需要为自己提供许多与心智有关的养分,我们必须爱惜身体好好照顾他,我们要拥有充足的食物给自己提供温暖的住所,我们也需要休息和运动,张弛有度,而不是永远处在繁忙的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