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美国生活7年体验

美国生活7年体验

作者: 爱码字的人 | 来源:发表于2020-10-28 09:44 被阅读0次

一转眼就在美国生活了7年,概括一下亲身体验以及对美国社会的观察。在分享之前先加一个小小的声明:以下分享仅限于个人经历和想法,受到了我所去的地区、学校以及公司的影响;如果有不同的经历和想法是完全正常也可以理解的事情。

1. 对"self-love"(自爱)的提倡

在西方,“自我”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而自爱就是其很根本的一部分。从最“肤浅”的一个角度来说,对自己身材的接受程度就是自爱的一个体现方式。夏天的时候,无论什么样身材的女孩都可以坦然地穿个吊带背心,不会担心有人指指点点。当然了,body shame (针对身材的负面评论)在美国也是个大忌。 不管是朋友还是同事之间,一般都不会去指责或者嘲笑对方的身材。在社交媒体上,也经常可以看到关于"self-love"有关的信息,即人们要爱自己,接受自己的优点以及缺点等等。

2. 对心理健康的关怀

在美国,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怀体现在方方面面。大学时,会有很多和“self-care" (自我关爱)相关的活动,比如说做瑜伽、冥想等等。到了期末考试时,学校会组织当地居民把therapy dog(经过疗养训练的狗狗)带到校园来,帮助学生解压;此外,学校也会经常宣传心理辅导的资源,并且有社工常驻学校进行基本的心理辅导。

我所供职的公司关于心理健康的宣传也很频繁,特别是疫情期间。公司内网会发布文章指引大家如何保证疫情期间的身心健康(比如说提醒管理层不要在工作时间外给其他人发邮件,会造成员工的压力),并且会专门邮寄一个小册子介绍公司所能提供的和心理健康相关的各类资源(冥想软件的会员、心理咨询等等)。

3.  对性骚扰的重视

在大学和公司里,都有一套关于防范性骚扰的培训课程(具体内容不同但是目的相同),而且每年都得做一次。培训课程都是以线上的形式进行,有一个互动性的音频提供一些基本知识,如什么样的行为算是性骚扰,有什么样的资源可以帮助你投诉性骚扰行为等等。一般最后还有一个小测,要全部答对以后才可以完成培训。平时生活里还有些小细节可以预防性骚扰,比如说大学期间去拜访男性教授时,办公室的门都会半开着,不会完全关掉。在公司中,所有办公室以及会议室都起码有一面透明的玻璃墙。

4. 批判性思考的训练 

在大学期间,所有人都必须完成通识教育,在这个课程体系中每个人都必须选择一些文科课程。在这些文科课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大量阅读文献来和同学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并且在论文中写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激烈的讨论会很容易让人看到对于一件事情不同的视角;而论文的观点也是没有对错,只要有足够地证据证明观点就是一篇好文章。印象最深的是一门历史课(关于1814年到1945年的欧洲史),整个学期都没有任何课本,阅读的完全是第一手文献,随堂考试中占比分最大的就是论文。虽然这门课我拿了大学所有课程中最低的成绩之一,却是对我的批判性思考最有帮助的一门课。

在校报当记者的经历则让我对于“事实”特别的执着。即使我们报道的只是一些社区中的小事情,我们所写的东西会经过三层fact check(每一层的编辑都会核查一些基本事实);比如说人名、一家店的名字等等所有和“事实”相关的东西都是不容出错的。万一出错了,则马上会刊登correction,不管这个错误有多“小”。 

公司中,大部分决定都需要由数据支持。如果领导有一个观点,但是如果你能以数据作为证据提出一个不同的意见的话,领导也会同意你的观点。

5.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

在美国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普通人之间的互动大多都非常友善。在大学的时候,食堂的阿姨经常会问:honey, what would you like today? (亲爱的你今天想吃什么?)。在公司时,食堂员工也会和熟悉的职员聊起天来。走在路上,可能时不时就会有人给你来一句夸赞“我喜欢你的裙子”。排队时或者等电梯时,也总会有人寒暄几句。即使是疫情以来trump提到'china virus"之后,我所生活的地区的人们也都还是非常友善的,路上见到若眼神交汇,也还是会像以往一样笑一笑。可惜的是,有些朋友说去了一些trump支持者偏多的地区,能明显地感受到眼神里的一些敌意了。

6. 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美国关于弱势群体的讨论是非常频繁的,并且涵盖各个方面的弱势群体,比如说女性、性少数者、少数族裔等等。学校里会有很多和少数群体相关的课程以及讨论会,比如说我就上了两门和女性相关的文学课(印象很深的就是讨论到性别平等时,一个教授说“我的儿子爱穿hello kitty的衣服,那也一点问题都没有”),并且作为校报记者参与过黑人学生讨论自己身份的讨论会,更加能够从他人的视角来理解他们眼中的社会。

做公益来帮助弱势群体也是很常见的一件事情。针对各种少数群体的公益组织非常多,比如说hunger meal(给缺乏食物的人捐助食物),帮人建造房子等等都是很常见的公益活动。大学时还帮忙组织过一个dance marathon (跳舞马拉松),需要每个参与者筹集几百美元捐给医院,并且还要坚持24小时都在跳舞(或者就站着)不能坐下休息。最开始很想不通为什么他们会选择这样一种既花钱又花时间的方式去做公益,但是后来觉得可能也是想得到内心的一种满足感吧。

7. 公司氛围:尊重+完整的个人时间+疏远的同事关系

毕业后在一家信息服务公司工作了三年,虽然在此期间和不同的团队工作,但是有些特点是相通的。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非常尊重每一个员工的想法,即使你是职场经验最少的员工。有一次,我在一个30多人的会议上提出一个建议之后,我的老板马上就私信我说:“很棒,能提出你自己的想法”;即使我和一个团队的全球老大共事时,他都会经常问:“你怎么看这件事情?你觉得有什么我们可以做的”?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刚入职的人总觉得自己懂得少所以不敢说话,但是实际上他们才是对手头上的事情了解的最多的人,所以要多发言。

另外让我很喜欢的一点就是个人时间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休假的请求基本都没有不批准的;休假时一般默认你不会回复邮件,如果万一回复了他们还会特别感激。若是老板不得不打扰你的休假问一些事情,会先说一句”抱歉打扰了你的假期“。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的周末和节假日是可以完全放松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的。

最后的一个小观察就是同事之间的距离还是比较远的,基本上就是一个共事的关系。若不是特别好的朋友,下班后一般不会有什么同事小聚,除非是公司出钱的一些团建活动。让我诧异的是,之前有一个同事脚摔断了需要住院几个月,也没有什么同事提出要给她送些花或者什么祝福之类的,感觉后来都快遗忘了这个人,倒是我后来实在忍不住买了张贺卡让大家写一些祝福语给她。

8. 自由

在新冠疫情来临之后,美国人对自由的追求体现得淋漓尽致,充分表达了“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半年多来,最严格的措施也就是政府“要求大家戴口罩”,但是实际上也没有什么惩罚措施。我所在的地区到10月份时基本上90%的人都会戴口罩,但是去一些稍微边远的地区游玩时,还是会发现大部分人是不戴口罩的,而很多人拒绝口罩的理由就是“我需要个人自由”,这一点不说亚洲朋友无法理解了,即使是身边的一些美国朋友都无法理解。

另外一种自由的体现方式,则是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大学时去的是一个公立大学,同学的职业选择非常丰富;有人想当插画师,有人想为教堂做事,有人想去中国学中文回来当中文教师等等,五花八门。我的host family中的丈夫,起码是个本科生,在教堂当了一段牧师之后,后来去当了油漆工。感觉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他们不论选择什么职业都不会太担心温饱,也不会太担心旁人的眼光。

9.多元化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了。大学期间相当一部分比例的同学是二代移民,毕业后所在的公司有些团队50%以上的员工都是一代移民。由于周末离纽约较近所以经常去纽约,更是能看到各种肤色、信仰、地区、职业等等的人群。关于美国到底是个熔炉(把不同的文化交融)还是个马赛克(各个文化保持他们的独立性)有很多争论。我个人感觉其实大家还是更倾向于和自己类似的人群相处,因此更像一个马赛克,但是经常能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想法等等,也是一件颇为有趣的事情。

相关文章

  • 美国生活7年体验

    一转眼就在美国生活了7年,概括一下亲身体验以及对美国社会的观察。在分享之前先加一个小小的声明:以下分享仅限于个人经...

  • 移民美国是怎样的体验?丨移民故事

    移民美国是怎样的体验?丨移民故事 很多想要移民美国的人都会想要知道在美国生活是怎样的体验,会经历一些什么,到底会是...

  • 跟我看世界(43)华盛顿公园

    我们2016年3月31日漫步在美国的华盛顿公园,体验这个头号帝国主义国家的首都生活。 照片 美国首都华盛顿 美国首...

  • 美国初体验

    谈谈我对美国的印象吧, 对美学的热爱: 无论在moma艺术博物馆还是在大都会博物馆,我们总会看到有那么多人...

  • 美国路况体验

    爱荷华州路况体验 一是人少 二是大家都比较谦让 表现得非常绅士 都会客气地让行 使得道路交通井然有序 所以开车坐车...

  • 美国初体验

    前面10多年我去了很多国家,欧洲国家基本去了一半多,也去了澳州、日本、韩国、香港、澳门、中国台湾。一直想踏...

  • 无标题文章

    过来人关于美国高中课程设置的感悟 今天为大家分享几位美国高中留学生的亲身留学体验,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美国高中生活。...

  • 看美国的商业是如何研究赚钱的?华人又如何在美国赚钱的。

    我在美国读的MBA,主修市场营销,本文从我自己上学学习和实际工作生活体验分析一下美国的商业是怎么研究赚钱的。 美国...

  • 心流人生

    心流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忘我的体验。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心流体验是高品质生活的必须。 如何获得心流体验?简...

  • 美国生活体验 2018-06-01

    第一次来蒲教授美国的家中做客。第一次体验美式生活。 教授家布置得非常漂亮。角角落落都摆放着仿真绿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国生活7年体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ut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