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师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读到记录贾谊的部分,才更清楚地知道了屈原和贾生怎么会在同一列传中。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王族中人,年轻时就极有才华,很受楚怀王信任,楚怀王让他起草法令,因而他受人妒忌,被人在楚怀王面前上谗言,楚怀王最终疏远了他。楚怀王之子楚顷襄王听信他人谗言,也疏远屈原,并流放屈原。屈原行吟湘水之畔,表达自己不愿混入污浊之世,最终自沉汨罗。
贾谊比屈原晚出百余年,但经历却极其相似。
贾谊年纪轻轻却极有才华,很受汉文帝赏识与喜爱。汉文帝一再破格提拔他。他为汉文帝起草改革秦时历法等系列制度,受人嫉妒,被谗言所害,汉文帝疏远了他,并把他由公卿贬为长沙王太傅。
贾谊行至湘水,想起屈原,于是写《吊屈原赋》描述混浊颠倒之世以悼屈原。《吊屈原赋》既是悼屈原,也是借屈原之遭遇抒自己之遭逢。
一段相似经历,一条湘水,一篇赋,把百余年之两端的两个人联系在了一起,这就是司马迁把屈原和贾谊一同作传的原因吧。
只是所不同的是,贾谊和屈原遭遇类似信念却不相同。屈原面对污浊之世,找不到志同道合之人,愤怒忧伤但志节不改,留下一腔爱国热血为后人楷模;而贾谊则是既然世道既然如污浊之沟渎,盛不下我这可吞舟之鳣鲟,我何必在此受制于蝼蚁?我如凤凰般飞走,或者如神龙般潜入深渊藏起来以珍惜自己吧!不必留恋这一处地方,他日环视天下选择明君就是。
只是不知道,此时已是天下之地莫非王土的天下统一时代,不再是这国不行就那国的战国时期,贾谊的满腹才华又可货于哪家帝王呢?且待下一次阅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