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持人支俊。欢迎大家收听心猫平台面向年轻父母们的系列微课《跟着心理学家养孩子——塑造孩子健全人格》。今天我们继续讲3-6岁宝宝的成长话题。今天的主题是:刚上幼儿园的宝宝成为了爱哭的“小天使”,怎么办?
我们今天的嘉宾依然是心猫心理总督导育儿专家黄丽教授。
黄老师,当我看到这一课的主题时,我就想起了我大宝刚上幼儿园的一些情景,也想起我二宝在我重新职业生涯后上班的情景。
我家大宝是个男孩,他个性比较内向。在要上幼儿园的前几个月我们就经常和他讲关于他和他的幼儿园。
从去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就由他爸接送,送去幼儿园他爸离开时都会和儿子说一声“爸爸第一个来接你”(那个幼儿园要求家长是整点接),所以呢大宝上幼儿园几乎没哭,只有一天奶奶去接的时候有点要哭出来的感觉。
可是二宝就完全不同款,她平时的个性属于开朗讨喜的那种。但是只要我离开就会哭。在她二岁半的时候,我重新就业上班,上班初期,二宝的表现让我特别纠结,好几天早上6点多就醒来不肯睡了,好像监视着我,不让我起床上班,我一起床就开始嚎啕大哭,嘴里还念叨“妈妈不要上班”。以后要是上幼儿园我猜想一定是了“哭天使了”。
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如何理解这两个宝宝的这种现象?
黄老师:你问的问题就是我今天要讲的问题,而且你的问题包含着许多的内容呢!比如男孩和女孩面对分离,比如不同个性的孩子面对分离,再比如不同年龄发展阶段面对分离,还有父母对待孩子面临分离的态度等等。
我住的小区大门附近就有一家还蛮有名气且具特色的幼儿园,在每一年的9月都会上演好多剧。去年9月有一台家庭剧目的上演至今记忆犹新。
小华3岁零2个月,男孩。家人几乎化了整整半个月时间还未能将他成功送进幼儿园就读。每天几乎这个时候我都会经过小区大门,也就常常看到这一幕。偶尔在小区散步也会偶遇他们家人散步。
有一天听他奶奶和他说:“你要是在幼儿园不听话老师的话老师就不喜欢你”。“幼儿园有的小哥哥比你大好多,要学会和他们交朋友,要不他们会欺负你”。
小华有点被这样貌似“威胁”的语言和想象的场景吓着了,所以,到幼儿园门口就哭着和妈妈说:“妈妈,宝宝不想上幼儿园”。
“宝宝乖,听话,我们一起去宝宝的海豚班”。
“不要不要”
宝宝使劲地拽着妈妈的衣服往后退。
妈妈没辙了又说:“你再不去,妈妈就不喜欢你,把你送进去就不来接你了,你烦不烦啊!”此时宝宝像发了疯似的、歇斯底里地大哭。
在远处的奶奶实在忍不了了,快速地冲了过来,抱起宝宝说:“算了,咱们今天不去了,明天再去”。又转头跟媳妇说:“干嘛呢,把孩子搞得哭成这样。”无奈的媳妇,而且急着要去上班的媳妇只好罢了。
类似的场景我大概看到过两次,大概在9月中旬我最后看见过一次。
我相信之后这位名叫小华的小朋友最终一定上了幼儿园,而且伴随着入园的时间也就慢慢地适应了幼儿园,甚至后来也乐意和开心地去幼儿园,在那里找到了可以一起玩的小朋友,也发现幼儿园的老师也很平易近人、很好相处。
那为什么开始的时候小华这么不喜欢去幼儿园,甚至害怕上幼儿园,甚至宁愿遭遇主要养育者,如妈妈、奶奶当时表现出的生气、批评和谩骂等?小华小小的内心发生了什么?
主持人:是哦,小孩子的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很多年轻的父母在小孩要上幼儿园之前就开始担心孩子不肯上幼儿园,或不知道要做一些什么准备让孩子能够顺利度过入园期孩子苦恼事件。
黄老师:是的,这就是我们今天想要解决的问题。小朋友入园初期的哭闹越来越受到关注,且此哭闹现象呈现的也越来多。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分离焦虑。
百度百科上说分离焦虑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跟与其有亲密关系的人,尤其是母亲或主要养育者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
男女儿童均可能,分离反应的强度和长度与患儿的个性和对主要养育者的依恋有关。我基本是认可的,但可能还有其他一些因素。
儿童的心灵世界其实是蕴含了各种各样的魔法的,而且也充满了焦虑,有些人觉得儿童的生活应该是非常开心非常无忧无虑的,实际上不是这样。
儿童的心灵世界是有很多焦虑的,而且儿童会用充满魔法的想象力,充满魔法的形式,去应对自己的焦虑。当然分离时的哭闹也是一种应对。
那为什么就会出现分离时的哭闹呢?
至少可以有以下几个解释:
首先让我们想象一下,一个这么小的孩子要上幼儿园要面临的场景
一是要独自一人走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场景,在那个没有去过的地方都底时怎样的情况,房间里有什么?有害怕的怪物吗?有会伤害自己的东西吗?……那个地方有怎样的人?会打我吗?老师可怕吗?小朋友会欺负我吗?
当我们有这样想象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孩子面对这样的疑问,这么多的不课确定的、不安全的情景还能够勇敢地往前走吗?如果时你,你会怎样?
答案自然就出来了,那就是不敢,那就是想退会到主要养育者的身边,那就要抱着妈妈的大腿不肯独自向前走到幼儿园。
在我们的想象中再来看第二个原因,与主要养育者本身的分离。
到幼儿园大门口“妈妈要走了”对一个小孩来说她更有可能理解为妈妈不要他了,要抛弃他了。就如同起初妈妈要去上班一样。
也同和主持人你的二宝在你重新就业时,上班起初二宝的反应。小孩不懂妈妈下班会回来,小孩不懂妈妈上班8小时,加上路途所耗时间2小时总共10小时后会回家,小孩只是感觉到需要妈妈的时候妈妈不在了,喊妈妈的时候找不见妈妈了。
这种去幼儿园的安全感丧失和与人的依恋连接的丧失正是入园儿童失去勇往直前去幼儿园的主要动力。
主持人:黄老师,当在想象中跟着你的描述去体会小孩的时候,心里面升出了对小孩怜悯的感觉,通常我们太不会这样去理解我们的小孩了。听众朋友,你们听了这段有什么感受呢?
那黄老师,做家长理解了小孩的内心世界该做一些什么可以帮助小孩顺利度过这样的一个阶段呢?
黄老师:好的,我们就试着来讲讲如何能帮到入园的孩子。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JohnBowlby)通过观察把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
第二个阶段是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
第三个阶段是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小朋友因为其个性、上幼儿园安全感的想象以及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矛盾型依恋、回避型依恋、混乱型依恋)等等决定了这三个阶段的过渡是否顺利,第一、第二阶段持续的时间和反应强度。
我们做一些以下的事可以帮助他们过渡得更快更好一些,但是如何、怎么做都依然存在这几个阶段。
主持人在今天微课开始前就讲到了你家大宝,好像没有出现过第一阶段,我个人认为他只是表现不明显,因为他比较内向,这几个阶段的过渡比较隐匿。
首先,父母(尤其是妈妈或主要抚养者)要知道这样的分离焦虑自己和孩子都有,自己舍不得孩子独自一人在幼儿园,或者担心在幼儿园老师照顾不好、小朋友相处不好。
只有先处理了自己的分离焦虑情绪才能够理解和接纳孩子的分离焦虑,也才能理解和接纳孩子因分离焦虑出现的行为和情绪反应。
其次,在正式上幼儿园前要带孩子参观熟悉幼儿园的情况,包括室外的游乐环境、教室内的环境和安排,如哪里是午睡的?哪里是如厕的?哪里是游戏的?哪里是上课的等等。
让宝宝熟悉环境,消除一些不确定带来的焦虑,减少一些魔法想象,确保基本的安全感。
第三,用比较能让宝宝理解的语言告诉他什么时候就来接他,比如吃好午饭,再睡醒了以后再和小朋友玩一会妈妈就会来接你。
这样至少不要让孩子内心里等一天,至少在午睡以后才开始期盼和等待。而且不厌其烦地每天都告诉他,这样的话对你来说没意义,对孩子来讲意义非凡,代表着不会被抛弃。
所以,主持人,记得你刚才讲大宝上幼儿园的情景,大宝的爸爸每天送大宝去幼儿园都会说:“爸爸第一个来接你。”这样做特别棒!
第四,去幼儿园接宝宝,或下班回家见到宝宝,就要先与孩子好好亲热亲热,并告诉他一天都一直想他。让宝宝强烈地感觉到依恋的存在。
假如,年轻的父母在小朋友上幼儿园之初能够做到以上几点,那么小朋友就相对能很好地完成这个分离焦虑的过渡阶段。
-END-
关注微信公众号“心猫心理”,获取有趣实用的心理学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