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春节又翻了翻那套束之高阁的大部头《光荣与梦想》。
煌煌4卷,很有气势地立在书架上。
史实详尽,叙事宏大,气势磅礴,酣畅淋漓。从1974年以来,多次再版重印,畅销以远。
封面封底满是推荐,是许多大咖的必读和心头好。
何老师说,这本书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圣经。
俞老师说,这本书是让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思想盛宴。
王老师说,感谢曼彻斯特的史笔,更感谢孕育了无数梦想的那个大时代。
“孕育了无数梦想的那个大时代”,是指美国1929年发生的大萧条,之后在二战中成为战胜国,战后又一跃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的40年时间。
历史相似的地方不少。
2008年,那个叫金融风暴的全球经济危机怪物造访,人们记起了80年前的那场大萧条。
《经济危机孕育最大商业机会》(2009年版/作者何学林吕勇华)说,此时中国完全有条件抄底,规避大量外汇贬值风险,收购和兼并美国的低价优质资产和世界级别的品牌,成为经济战胜国。
又过10年,预言似乎兑了现。所以,读读《光荣与梦想》很有意思。
可历史真的那么相似吗?
还是把美国那段历史经验搅拌搅拌,重新拆解组装纳入了中国人的思维框架?
难说清。
不过生搬硬套也罢,比兴攀附也罢。有什么所谓?
好猫里逮着老鼠的就是更好的猫。
尼采说:“如果你能够认清一个民族的需要,土地、天空与四邻。你就会猜到它何以取得胜利的法宝,就会晓得它为什么只有从此路径出发,才能实现其最终的目标。”(《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p54)
因此,翻开《光荣与梦想》可以了解美国1929年是如何遭遇到几乎是灭顶之灾的大萧条,认识到在那种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如何翻身崛起,以及崛起的精神密钥。
《光荣与梦想》打开了视野,在透视复杂多变的现实的时候,起到了参照和借鉴作用。
总之是,遇到危机不消极,遇到机会不盲目。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嘿嘿,有点实用主义偏向。稍锐。
2.
中信出版社在扉页上端正地印着: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时代。
美国作家威廉•曼彻斯特(1922-2004)以总统竞选与执政为线索,细数了美国1932到1972年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艺术和科学的更迭。勾勒了那40年美国社会生活场景。
有五个部分。
第一,《应运而起》。
从1932年的经济危机到1933年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1882-1945)就任,再到1941年二战的太平洋战争爆发。
第二,《牺牲与变化》。
从珍珠港事件一直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是美国登上世界霸主宝座的10年。
第三,《种下恶果》。
美国持续繁荣。从I951年到1960年艾森豪威尔总统任期结束的10年时间。
第四,《终尝恶果》。
包括肯尼迪和约翰逊两届总统任期,越南战争在此段发生。
第五,《尼克松赢了》。
从1969年尼克松当选总统写到水门事件。
这五个部分,是曼彻斯特对美国那40年变化和发展的划分和断代。
3.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纽约股市大暴跌,引起了美国以及资本主义世界陷入最深刻最持久的一场经济大危机。史称“大萧条”。
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波及整个欧洲。中欧和东欧国家制度在这场大萧条中破产。
德国银行家延期偿还外债,危及到在德国巨额投资的英国银行家,由此造成资本短缺。资本短缺影响了所有工业化国家的出口和国内消费的减少。
由此连带和危害了船运业、造船业等等。大规模的失业发生:美国1700万,德国560万,英国280万。
完全靠欧美银行家和商人企业家输血的拉丁美洲,由于失去了外资和商品出口,也受到沉重打击。
1932年,美国满目疮痍,陷入最艰难和最绝望的日子。
在华盛顿,镇压驱散了一战远征的退伍军人要求补偿金的静坐聚集。
市民、教师、福利工作者、记者和警察的生活穷困潦倒。
50万儿童辍学流浪。数以万计的民众露宿街头。
流浪者希望被关进监狱,因为那里有食物和睡觉的地方。
华盛顿的马萨诸塞大街随处可见街头乞讨,小贩叫卖。到处是翻找垃圾箱的人群。富裕人家把垃圾施舍给饥饿的农村同胞。
中产阶级也在大萧条中迅速衰落。
修建加利福尼亚州水库的打工者里有农场主、牧师、工程师、学校校长以及密苏里州一家银行的行长。
贷款者、报社记者、作家、房地产龙头企业的副总裁也沦为贫困者。
时任总统赫伯特.克拉克.胡佛(1874-1964)试图遮掩残酷的现实。
他对记者说:其实没有人挨饿,这些流浪汉吃得比以前还好。在纽约,一个流浪汉一天吃了10顿饭。
胡佛24岁时是采矿工程师,曾被派往中国的开滦煤矿工作。一般来说工程师是比较严谨的,可他做了总统说话就显得有些不靠谱了。
《财富杂志》直呼胡佛总统是个骗子。
4.
1933年初,罗斯福取代了胡佛,成为美国历史上第32届总统。
他从整顿金融开始,进行了“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主要内容有3项。即复兴、救济和改革,几乎涉及美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多数措施是针对美国摆脱金融危机,减轻危机后果,还有一些则是远景规划。
到1939年,“新政”取得成功,直接效果是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溃。
从1935年开始,美国所有的经济指标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742亿美元增至1939年的2049亿美元,失业人数从1700万下降至800万。
“罗斯福新政”最重要的贡献是恢复了国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避免出现激烈的社会动荡,并决定了二战以后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
罗斯福上任前,美国处于金融恐慌和社会动乱的边缘,基本上已经走向破产。
实施罗斯福新政后,罗斯福成为美国和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总统。
5.
在大萧条前,毋庸置疑,英国是超级大国,称为大英帝国。
英国殖民地遍布全球,美国的地位远远落后于英国。
那时候,英国舰队称霸世界。
英国皇家海军控制了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亚丁湾、新加坡海峡、好望角、麦哲伦海峡和巴拿马运河。
1932年的美国如同英国的殖民地一般,完全处于英国皇家海军的控制之下。
美国兵力世界排名16,位于土耳其、捷克斯洛伐克、西班牙、罗马尼亚和波兰等国之后,士兵数量还没有南斯拉夫的人数多。
一旦遭遇危机,麦克阿瑟四星上将(当时的最高军衔,三星无人)只有1000辆古董级坦克,1509架飞机可以遣用。那时候的艾森豪威尔还只是个少校。
但是,二战后,美国一跃成为经济军事强国,取代英国在全球政治上颐指气使。
这种历史现象,客观上可以归结美国在“大萧条”后抓住了机遇,把危机变为了发展动力。
6.
一个国家的发展和一个人的成长有相似之处。
纵观人的一生,精神往往会经历三种变形。一变而为骆驼,再变而为狮子,三变而为儿童。(参考《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p22)
骆驼踏实勤恳,但象征未曾成熟的精神,为外界所掌控,一心想承担责任,终致喘不过气来。
所以,要革故鼎新。
狮子聪明些。它明白一切骆驼只是出于别人的强加,而非自己所愿,必须悉数抛弃,改革破旧。
儿童返璞归真,纯洁明丽,一尘不染,思想没有负担,方能发现内在真实的自我,同时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创造一个崭新世界。
是不是可以说,到1929年,狮子替代了骆驼,继而创新开始。“罗斯福新政”承担和完成了破旧立新,使美国轻装上阵,上了发展轨道。
有文章说,如果怎样怎样,我们就不会走那么多弯路了。
可当一个人的思想还在骆驼阶段,你如何叫他打破旧的东西。
当一个人的思想还处在打破旧东西的阶段,你如何叫他立新搞建设。
当胡佛总统实施的政策已经被证明不是治国良药时,他还很不服气,跟朋友聊起罗斯福总统的时候,面露鄙夷,说罗斯福无足轻重,只会唯唯诺诺。
意思是我不行,他也不见得就行。
可事实就是事实。罗斯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7
其实,曼彻斯特也和那个时代他的同胞们一样,是奋力才挣脱和走出了那种重锤之下的暗伤。
到第4卷的第5部分,曼彻斯特谈起那场“大萧条”,也还心有余悸。
就像贫穷日子刻骨铭心。
有些家庭存放很多的米面油。来年打开,面口袋里全是一绺一绺的虫吊吊,米口袋里飞出成群的粉蛾,油香冒出哈喇味。
可还就是没办法避免这些骆驼阶段的浪费。
曼彻斯特提起越南战争死了4.6万人,30万人负伤,给国家带来的伤痛,就一直在“美国需要疗伤”这样的字眼里打转。
怀旧情绪针对的不是当下,是一种萦绕心头的虚无。
尼采说:生命总归需要新的肯定,而不能永远处于虚无之中。(《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p23)
这一点曼彻斯特懂。
所以,他又说:“20世纪初美国面临的最大考验便是调节适应能力。在美国历史上,变化是永恒的主题。美国是世界上唯一崇拜变革的国家,且将变革与进步混为一谈。” (第四卷P577)。
美国是唯一崇拜变革的国家?哪国不是?
只是其他国家包袱重了点,从骆驼变成狮子做起来难了点。但依然陆续坚定地迈上了改革之路。
无论曼彻斯特太绝对还是自夸,国家进步的确就是持续不断地改革和开放。
崇尚变化,把变化作为永恒的主题。这就是美国那40年崛起的密钥。
8.
被《光荣与梦想》激励过的大咖们,认为发现了历史因循,找到了目标与方向。所以,有的说,这是一部美国版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可曼彻斯特设置的线条有些多,新闻笔法,显得有一些杂芜和乱,如果对一些历史事件比较陌生,就还要去查阅和了解,才能明白前因后果。多读几遍也许要清晰一些。
曼彻斯特说:人民需要了解历史,在学校里学的那些还远远不够。
跨过时间长河,《光荣与梦想》记录了昔日挽救美国危机的光荣,也描摹了未来的梦想,它呼唤思考,给人以激励和启迪。
笔者早年读过19世纪美国诗人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1807-1882)的《生之礼赞》,它与《光荣与梦想》有相同的精神印迹,感觉一脉相承。如下。
《生之礼赞》
不要在哀伤的诗句里对我说,
生命是一场幻梦。
昏睡的灵魂,等于是死的事物,
真相与外表不同。
生命是真切的,生命是实在的。
它的归宿不是荒坟。
你是尘土,你仍要归旧于尘土,
这话说的是躯壳,不是灵魂。
我们命定的目标和道路,
不是享乐,也不是受苦;
而是行动,在每一个明天,
都要比今天前进一步。
时光飞逝,艺术永恒,
无论我们的生命多么坚强,
它仍然像闷声的鼓
正伴奏着向坟墓送葬的哀乐。
在这广阔的世界战场上,
在这人生的营帐中,
不要做听人驱策的哑畜,
而要做战斗的英雄。
别指靠将来,不管它多可爱。
把已逝的过去永久掩埋,
行动吧——趁着活生生的现在。
良知在我们心中,老天在我们头上。
许多伟人的生平昭示我们,
我们也能生活得高尚。
而当告别人世的时候,
留下脚印在时间的沙滩上。
也许将来有一个兄弟,
航行在这庄严的生命的海洋上,
船只破碎,寂寞而又荒凉。
见了这脚印他将变得更加坚强。
那么,让我们起来干吧,
对任何命运敢于担当。
不断进取不断追求,
要善于劳动,善于等待。
(最后一句意思到了,但像草草结束,翻译原因吧)
End
图片源自百度,谢谢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