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真希望我父母也读过这本书共读第2天 - 草稿

真希望我父母也读过这本书共读第2天 - 草稿

作者: TA76喜凤儿 | 来源:发表于2023-10-19 22:11 被阅读0次

1.理论摘要

重点不是家庭结构,而是我们如何相处

你和跟你一起生活的人,构成了孩子的环境。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与他人互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们的亲子关系以及你周围的小圈子——你的伴侣(如果你不是单亲抚养孩子)、你的兄弟姐妹、你的父母,以及付钱请来的保姆和你的挚友。

儿童是一个个体,但他也是整个系统的一部分。一个孩子的系统中,除了有亲密的家庭关系以外,还包括学校、他们的友谊,以及他吸收的文化。所以你应该观察那个系统,并尽你所能为你自己和孩子,把那个系统打造成最好的环境。环境没有必要是完美的,因为完美并不存在。
孩子生活中的人,构成了孩子的世界。那个世界可能是充满关爱的世界,也可能像战场一样纷争不断。努力避免家庭生活偏向战场那个极端,这非常重要。如果孩子总是心事重重,担心自己的安危及归属,他们就无法自由地对广阔的世界展现好奇心。没有好奇心对他们的专注力与学习都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青少年认同这句话的比例高达70%,但父母认同这句话的比例仅有33%这是因为父母或照顾者的关系不和睦时,孩子经历的情感痛苦是成年人看不见的。身为父母,你很难感受到孩子的痛苦。因此,你不会去探究自己的行为是如何导致那种痛苦的。

对于这种怨恨,承认它是最好的应对方式,即使你只是对自己承认也好。不承认的话,你更有可能为自己发飙的行为找理由,而不是承担责任。

生活从来都不是静止不变的,能够接受、处理、拥抱改变,比抵制改变,试图找回失去的东西更积极有效
感悟:接纳比抵制更有效果,接纳承认自己,跨越那道鸿沟,让自己获得自由,做到的人真是无所不能……
处理意见分歧时,一次只解决一个议题,想想争论的焦点究竟是什么。别把怨气憋在心里,而是一次讲个明白。从那个问题带给你的感受开始讲起,而不是先攻击或责备对方。让我们回到洗碗的例子上—

感悟:理想的争论不是以获胜为目标,而是在追求理解!但我们常常说不来感受,都去描述责备去了,得不到又更抓狂……

在夫妻之间或家庭之中,能够顾及彼此的感受,需要大量的善意。如果你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特别欠缺,那就要好好加强。

展现善意不是自我牺牲或缺乏自信的象征。善意不是指你生气时不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你会说明你的感受及原因,但不会责怪或侮辱对方。

2.感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希望我父母也读过这本书共读第2天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sah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