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作投稿
《怎样写出吸引人的好文章》课程笔记

《怎样写出吸引人的好文章》课程笔记

作者: satoshikunn | 来源:发表于2018-10-28 11:22 被阅读108次

    由自媒体写作达人 Spenser主讲。在这堂课里,他基于自己的自媒体写作经验,总结、提炼出了一套叫“注意力写作”的方法论。

    “注意力写作”,就是“以读者的注意力为中心”去设计内容的写作。用这一套方法,能让你收获更多读者,让你的内容传播更广,让你的表达更有效。

    这堂精品课,会告诉你“注意力写作”的底层思维是什么;并从最关键的三个维度一一标题、行文、语言,给出“注意力写作”应该遵循的法则,和可以普遍使用的技巧;还会告诉你,日常生活里,如何刻意训练“注意力写作”的技能。

    如何让你的文字更有吸引力,既是一门可以传授的心法,也是一套可以习得的技巧。这堂精品课,将为你悉数奉上。


    什么是注意力写作

    这个时代,是注意力争夺的大时代。写作,是注意力争夺的最大战场。如何让你的内容拥有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就是我这门写作课围绕的主题。

    开始之前,我先来说说,“注意力写作”这个概念,主要针对的是哪些写作场景。

    写作的场景和种类很多。但是大体来说,可以从两个维度去划分,一个是对象感,一个是目的性。

    而我说的“注意力写作”,针对的就是:对不特定的对象施加影响的写作。注意这两点:一是“对不特定的对象”,二是“施加影响”。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种追求大范围传播的公开表达。

    传统上,注意力写作主要发生在商业和职业场景中,比如广告文案、公关发布、新闻写作、流行文学创作,它们的共同点,就是要获得尽量多的读者,影响尽可能广泛的人群。

    不过呢,等到新媒体和自媒体出现,注意力写作的范围就大大扩展了,拥有文案写作能力,就不仅仅是一小部分职业人士的需求了。

    “屏阅读”时代的写作技巧

    我想到把“注意力写作”作为一个概念单独提出来,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阅读场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碎片化时间里的手机屏阅读,已经成为最主流的阅读场景

    这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读者有大量的时间花在阅读上,可以随时随地把自己的注意力“交给”内容生产者,这对内容生产者来说是巨大的机会,这个机会,是开放给所有人的,也包括你。

    第二、正是因为现在是一个人人能写作、人人能传播的时代,注意力的争夺就变得尤其激烈。阅读时间碎片化之后,读者变得越来越没耐心。大量的内容竞争,也让读者的兴奋点,越来越高。

    第一讲:注意力写作的底层思维是什么

    第二讲:起一个好标题,你需要掌握哪几条心法。

    第三讲:如何设计行文节奏,让读者欲罢不能。

    第四讲:什么才是注意力写作应该追求的好文采,如何有效提升文采。

    第五讲:注意力写作的日常训练如何进行。

    如果你拥有自己的公众号、自媒体,这套方法会帮你收获更多的阅读和关注量。

    如果你会写作,但内容传播效果不理想,这套方法能让你已有的文字能力,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如果你拥有自己的公众号、自媒体,这套方法会帮你收获更多的阅读和关注量。

    如果你会写作,但内容传播效果不理想,这套方法能让你已有的文字能力,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如果你从事新媒体工作,那么这堂课能够帮助你快速提升职业技能。

    我相信这么一句话:写作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自我投资。我是这么走过来的,我希望你也和我一起,学习写作,投资自己。


    1.建立用户思维

    先树立一套基本的写作思维,叫做用户思维。你可能会觉得:我们做产品卖货才需要用户思维,我们需要了解客户的想法、迎合客户的需要,为什么写文章也需要用户思维呢?

    你这么想就错了。我恰恰要纠正的,就是你写作时“只顾自己表达、不顾读者接受”的习惯性思维。写作需要有用户思维,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注意力写作的一切方法的基础

    好奇心和自我表达

    我们知道,不同人的阅读兴趣是千差万别的,但是,依然有一些规律,它们是普遍的、内在于人性的,只要抓住了这些规律,就能帮你抓住最广泛的读者的心。有些什么规律呢?我归纳出了两点。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在采集和处理信息的时候,有两个基本性的需求:

    一,满足好奇心;二,满足自我表达的需要。

    我们先来看好奇心。你可能看到很多人从早到晚一直埋头刷手机,你看到的只是他在刷手机这么一个动作,你没有看到的,其实是他的好奇心不断的被激起、又不断被满足的过程。所以,当你理解了读者的好奇心需要被满足之后,你的文字就要去制造好奇了。

    关于如何制造好奇,我会在后面的章节里具体跟你分享。

    除了好奇心,我们一个社会人还对什么内容容易激动呢?那就是他高度认同的观点、跟他密切相关的话题,这也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点一一满足读者自我表达的需要自我表达其实也是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读者需要表达他自己,那么我们就要帮助读者去表达他自己。

    人性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太多地关注自我,而太少地关注别人。很多人写作,容易陷入自嗨的状态,只顾写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读者是否能接受。「得到」订阅专栏《5分钟商学院》的刘润老师,曾经说过这么一个观点,他说,写作这件本质不是表达逻辑,是倾听逻辑。“倾听逻辑”,其实就是听读者想要表达什么,然后替他们去表达。

    那么如何跳出自嗨的状态,既写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同时又能帮助读者表达他自己呢?首先你要知道,读者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换一种说法就是,你要去寻找那些人性中共同的主题,或者说人们生活经历里共同的话题。

    举我自己写的一篇文章的例子。我观察到,当下有很多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他想要离开体制,不想当公务员了,但是身边的人不够支持他,这个时候,他是很希望能向别人解释一下自己内心想法的。但是可能他不太会表达,而我自己也有相似的经历,那么我就选取了离开体制这个主题,理性客观地分析,从体制内离开的好处,以及在体制外收获了什么。这篇文章一经发布,就说出了很多人内心的东西,和他们不谋而合。

    这就是一个替读者表达的最直接的例子。

    其实替读者表达还有其它的方式,比如说你创造一个让读者有代入感的形象,你通过讲述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发读者的共鸣,等等。不管你的主人公是谁,读者最关心的其实并不是这个人本身怎么样了,读者最关心的是,你写的东西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理解了读者的阅读动机源于好奇心与自我表达,这还不够,还要理解读者的阅读场景。

     “屏阅读”时代的写作法则

    现在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碎片化时间里的手机屏阅读,是当下我们面对的最主流的阅读场景。在这样的阅读场景下,读者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分散耐心也更加稀缺。

    你想要读者从头至尾、饶有兴致地把你的文章看完?而且让他有收获感、有分享的欲望和冲动?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这个时代的阅读场景,给写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时刻需要考虑,如何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那么要怎么做呢?我认为有两个法则:

    第一,表达克制,切忌冗长。永远不要去挑战读者的耐心,表达切忌拖沓。你要相信我,如果读者看了前三段,或者说他看了手机屏幕的前两个屏幕,还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的时候,你这篇文章就基本判了死刑。

    我说的表达克制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措词语句上的精炼,你要学会用精辟、贴切,最能够直击人心的词句去表达一个东西或一种情绪。另一个是结构上的紧凑,比如讲一件事情、一个意思,不要拖得太长,要干脆、果断、痛快。

    第二,尽量多给刺激点。你在写篇幅比较长的文章的时候,非常需要时不时抛出个刺激点,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减轻阅读的疲乏感。我认为在手机屏幕上,至少两屏就需要有一个刺激点出现,我把这个叫做点阵式刺激。

    那么该如何制造这种刺激呢?我总结了两种典型的刺激方法,一个叫故事刺激,另一个叫金句刺激。

    故事刺激是通过情节的展开来实现的,一个故事刺激岀现的地方,通常就是情节发生转折的地方,当然,故事刺激也可能出现在开头,比如设置一个悬念

    金句刺激是你总结提炼的特别精辟的那句话,它通常也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冲击感,当读者把整篇内容忘了的时候,留在他脑海里面的那几句话就是金句。关于故事刺激和金句刺激的具体用法,我还会在第三讲和你谈到。


    2.怎样起一个好标题

    标题好不好,直接决定了你内容有没有人看,被多少人看。所以说,写好一篇文章从写好一个标题开始。

    好标题的四个套路

    怎样才能写好一个标题呢?

    首先,要去研究一下成功的标题的特点。我在分析了大量的标题后,做了一个总结,成功的标题可以根据特点分成四类,大部分成功的标题,至少符合这四类的其中一个特点。

    第一类是引人共鸣的标题,我先举个最典型的例子,有篇文章叫做《高房价摧毁了80后的一切》。这可能是一个,能够引起最大范围的共鸣的标题,它还用了一种发泄式的表达,激起了80后这个群体,在高房价下的无力感的这种情绪。所以,不管后面的内容是什么,很多人光看到这个标题本身,就有了一份代入感

    给人共鸣的标题通常是说到了某个群体的痛点,甚至让人一看就有转发的冲动。可能很多人知道,“标题决定了打开率,内容决定了转发率”。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有的标题甚至都能够决定转发率。

    第二类是悬念式标题。悬念式标题不难理解,就是标题直接激起人的好奇心,让人想去文章里面寻找答案。这样的标题我跟你举几个例子。比如:《什么样的人不会出轨》。再比如:《现在能撩汉成功,全靠当年三分钟》。再比如:《我离婚了,但我很高兴》。这些都是激起你的好奇,让你迫切想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呢?引发悬念,是很通用的一个起标题的方式。

    第三种是争议式标题。也就是说你在你的标题当中直接就提出了引发争议、质疑、站队的观点。再举前面提到过的关于离开体制的文章的例子,当我选好了主题和角度之后,我就在思考,什么样的标题可以撩到读者呢。

    我本来想的标题叫做:《我离开体制后的这三年》,或者是,《当年离开体制的人,现在都混得怎么样了》,更夸张一点的标题叫做:《离开体制后的这三年,我的收入增长了100倍》。这些标题确实也能够引发好奇。但是我认为它们不具备话题性。

    那怎么办呢?我最后就想了这么一个标题,叫做:《我身边离开体制的人,目前没有一个后悔的》。当读者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会有两层波澜。第一层就是引发了他们的好奇,你身边都有些什么样的人离开体制了?为什么都不后悔?这是个悬念和疑问。但是最重要的是引起了第二层波澜,他们会想:真的吗?离开体制没有后悔的?不一定吧,我不相信。于是,这篇文章的标题就成功的带上了一个话题属性。让读者们带着好奇,带甚至带着质疑打开了这篇文章。

    公众号作者咪蒙非常有名的一篇:《我为什么支持实习生休学》,也是既有悬念、又有话题性的标题。像这样的标题最容易让读者忍不住想要去点开、去吐槽、去站队、去转发朋友圈。

    你要记住,三流的标题叫做无感标题,就是读者看完这个标题的内心是,哦,这样子。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二流的标题是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好奇。而真正一流的好标题不仅是引发好奇,而且还自带话题

    第四类是颠覆固有认知的标题,我一直认为,当你的标题是光荣、伟大、正确,每个人都知道的一个概念,那么这就是一个无感的标题,就等于是一个失败的标题。如果你的标题颠覆了大多数人的认知,你的文章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比如,罗辑思维有过一篇文章《关于如何管理你的上级的清单》,在大家脑海里,应该是上级管理下级,怎么可能下级管理上级呢,所以,当人们看到这么一个标题后,都忍不住想要点开去看里面的内容。

    我们说完了上面四类标题之后,你有没有发现,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就是标题里提到的,都是大多数人熟悉的事物、跟大多数人有关的事情。记住,不管你的文章主题是什么,你都应该尽量在标题里体现人们更加熟悉的事物,让读者感到,这篇文章,跟我有关。

    三个步骤练习起标题

    分析完了好标题的特点之后,如何写出好标题呢?

    第一,你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当你看到一个标题很有共鸣的时候,除了和大家一样忙着去点开、阅读、分享和评论外,你要尝试把自己抽离出来,去分析这个标题为什么会让我产生共鸣,它戳中了我内心的哪个点呢?

    第二,你要去学习和模仿,去套用,你在给自己的文章取标题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我刚才所总结的好标题的几个特点,去设计出一个或几个标题。

    第三,当你设计好一个标题,发布之后,你要及时地看市场的反馈,最直接的参考,就是你文章的阅读量。市场会给你考,就是你文章的阅读量。市场会给你一个最客观的评价,纠正你之前的主观想法,在以后起标题的时候,你就可以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技巧。

    这一讲里,我们总结了成功的标题的四个套路:

    一、引发共鸣;二、制造悬念;三、引发争议;四、颠覆认知。

    接着我们讲如何写出一个这样的好标题:

    第一, 观察和分析;第二,模仿和套用;第三,重视市场的反馈。


    3.怎么设计行文节奏

    建设阅读心流

    一个叫斯蒂芬·平克的认知科学家,对写作的本质做过一个描述,这个描述被很多人引用,这句话是这么说的: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的思考,用树状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

    写作是把你脑子中非线性的想法,线性展开给读者的过程。阅读,其实是很费脑力的,手机屏阅读的阅读场景,让读者注意力极易分散,耐心也非常有限。这时候写东西,就不仅仅是把一件事说清楚就可以了,如何设计这个线性展开的过程,其实是很讲究技巧的。

    每个读者在接收信息的时候,都会产生股心流,如果把这个心流想像成在游乐场的滑梯上,你的读者从最高处往下滑的过程,那么,你写文章的时候,不仅要建一个足够高、足够长的滑梯,还要把整个滑梯甚至扶手都涂上润肤露,减少行进的阻力,让人一旦开始滑,想停都停不下来。

    那么具体你要怎么做呢?

    我提供四个最好用的方法,一个叫讲故事,一个叫“设悬念”,一个叫“给代入”,一个叫“有反转”

    讲好一个故事

    我们先来看第一点,讲故事,而不是讲道理。

    人们往往以为,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特点,其实,成年人跟儿童一样对故事敏感。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这就是为什么希腊神话、伊索寓言,几千年能够一直流传下来;这也是为什么,满篇故事的心鸡汤这么受欢迎。人们往往会去怀疑一个理论,但很少会去苛责一个故事。

    那么我们该如何给读者讲故事呢?其实讲故事并不难,我这里说需要注意的几点。

    第一是怎么开头。我认为最好用的办法,就是直接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你可能会觉得这个方法也太简单了吧,但是我要告诉你,虽然它看起来很简单,却非常奏效。

    我们小时候都听过一个故事的开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山上,住着一个谁谁谁”,短短的十几个字,就把一个孩子想要听故事的欲望完全给打开了。其实对于成人也一样。首先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最符合人们对一个故事的预期,因为千百年来,人们就是这么讲故事的。

    第二,是我们应该讲谁的故事?自己的故事还是别人的故事?我的建议是,讲自己的故事或者自己认识的人的故事,要比讲别人的故事,效果更好。咪蒙经常在文章的开头写,“我有一个表哥”,“我有一个同学”,“我有个实习生”,有时候连自己的老公也不放过。

    第三,故事情节是故事的主体,情节描写不仅仅是叙述故事发展那么简单,还要加入大量的细节和对人物感受的描写,这样的故事才能有血有肉。

    比如,我们讲这么一个故事:“以前有个小女孩儿在街上卖火柴,后来她冻死了。”没错,这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但是,如果作者这么写的话,它就不会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伟大作品。

    我们试着加入细节和情节之后,就变成了:“从前有一个小女孩,在圣诞夜的大街上卖火柴,她又冻又饿又困,不小心睡着了,她梦到了火炉旁冒着热气的烤鸡,梦到了去世的奶奶。第二天早上,她被人们发现的时候,脸上带着微笑,她死了”。你看,加入丰富的细节和情节描写之后,故事就变得有血有肉了。

    第四,故事加金句,是一种很好用的行文套路。

    小时候我们读《伊索寓言》,里面每个故事最后一定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好的故事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不仅是因为故事本身好看,还因为它启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当读者读完你的故事之后,你适时抛出一个“高能观点”,替读者把故事后面的道理说出来,这时就会给人一种很走心的感觉。这里的高能观点,也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金句刺激。

    其实很多流传很广的文章,它们的结构并不复杂,往往都是讲一个故事,提炼一个道理,再讲一个故事,提炼一个道理。手法熟练的作者还会把道理写的层层深入

    设置悬念

    我在我的一篇文章,《我喜欢更体面的辛苦》里面,开头第一句是这么写的:“上周六我吃了一顿饭,花了我5万块钱”。这就是一个悬念的种子。那么我接下来就可以花大篇幅来讲吃饭的故事,而不用太担心读者会没有耐心看下去了,因为我知道读者一定特别想知道,为什么一顿饭吃了5万块钱。

    悬念是可以设计的,一个看起来普通的事情也可以写出悬念感。我分享一个我的方法,叫做“悬念的相对论”。

    什么意思呢?其实很简单,你看我一顿饭吃了5万元,5万元确实是一个很高的价格,对吧?但是,如果你一顿饭吃了500元,可能它的单价不够高,绝对值不够高,但有可能是你今年吃过最贵的一顿饭。那么你就可以写这么一个开头:“上周六我吃了今年最贵的一顿饭”。你看,这就是500元钱制造的悬念感。

    所以你发现了吗?你的生活里,不缺乏对你来说值得一提的经历,你只要用好它,就能把悬念感给制造出来。

    其实,你去看电影里的悬念感是怎么制造的,你会发现它往往是通过剪辑制造出来的,写文章也一样,通过对材料的选取、对材料呈现顺序的调整,任何一件事,都可以讲出悬念感。

    给读者代入感

    说完了设悬念,下面我来说什么叫“给代入”,给代入的另一个说法,就是制造熟悉感,比如描写一个普通人都很熟悉的场景,表达一种普通人都会产生的感受。人天生会对自己熟悉或者跟自己相关的事物重点关注;心理学上有一个“鸡尾酒会效应”,就是说,如果你在一个各种声音混杂的鸡尾酒会上,无论现场多么吵闹,只要有人喊你的名字,你总能听得到。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人永远对自己熟悉的东西敏感。所以,不管你写作的主题是什么,在文章里要刻意制造读者熟悉的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读者感到你的文章跟他有关系。

    我写文章时,有一套经常使用的大结构,第一步:制造一个读者熟悉的问题,取得关注;第二步:顺着对方意愿,解释问题发生的原因,来赢得对方信任;接下来就是很重要的第三步:开始夹带自己的私货,给出自己的观点和对策。由于前面环节的铺垫,此时你就比较容易引发读者的认同

    反转预期

    最后,我还想跟你分享一个方法:反转预期

    反转预期就是颠覆读者原有的一个预判,让他出乎意料,这样能让阅读体验变得更加有趣。

    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说你要写你的老公是一个特别浪漫的人,跟你做了件特别浪漫的事情,那么你在写这样一个主题的时候,我建议你最好在前面做好反向的铺垫,这个铺垫是你老公平常是多么的不浪漫,甚至加入他有一点木讷的细节。而到最后,他做了一件很让你感到浪漫的事情,让读者觉得:我的天哪,原来他可以这样浪漫。这就是反转预期的效果。如果你想要反转预期的效果更加明显,更加强烈,那么你的铺垫就要越长、落差就要越大。你想写一个人有多好,那么你前面就要写这个人有多坏。你想写这个人有多卑劣,那么我建议你在前文中,最好能写之前他做过什么高尚的事情。

    一套能够让读者欲罢不能的行文技巧:

    1、用讲故事代替讲道理;

    2、设置悬念,在读者心中种下一颗好奇的种子;

    3、进入主题前用读者熟悉的东西做引;

    4、反向铺垫,反转预期。


    4.怎么有效提升文采

    文字的画面感和音律感

    什么是文采。人们对文采其实没有一个很清晰的定义但是我们说一篇文章很有文采的时候定指的是,它的语言带给人审美上的愉悦。

    而我把这种审美上的愉悦感分为画面感和音律感。它们分别对应“看”和“听”这两种人类最原始的接受信息的方式。我们把通过感官直接获得的信息称为形象化信息,把需要在人的大脑中加工再得出结果的信息叫做抽象化信息。形象化信息比起抽象化信息,天然更容易被人接受,这也是为什么,看红楼梦电视剧的人远远多于看红楼梦小说的人。

    阅读其实是费脑力的活动。好的作者,就应该以降低读者的理解成本为目的。所以,要成为注意力写作的高手,你需要尽可能为读者提供容易接受的那一类信息。

    你要如何去做呢?有三点,第一,语言尽量简单化、口语化;第二,用文字营造画面感;第三,用具体代替抽象。

    语法简单化、口语化

    先说第一点,语言尽量简单化、口语化。

    我们看到大量语法结构复杂的书面表达,要么是作者本身希望保持自己的专业感、权威感,要么是作者没有下足够的功夫,把自己脑海中的东西清晰化、简单化。而我们注意力写作,当然就不能这么干了。

    那么怎样才能让句子简单化呢,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在修改的阶段,你要重点注意改掉这几种语法结构:一是过长的从句,二是多层的逻辑,比如双重否定,三是连锁的形容词。上面三种情况,都很容易让读者为了寻找句子主干,而被迫放慢阅读的速度,消耗掉他们的耐心。

    一个过长的从句,你要把它拆成几个短句;多层的逻辑,改成单层的逻辑;尽量不用连锁的形容词,如果去掉形容词会丢失语意,那就打破句子原有的结构,重新安排一整句话。

    短句比长句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容易有节奏感、音律感,想想我们平时说话,一口气一般不超过10个字。记住,多用逗号,会让你的文字节奏更加明快。

    用文字在读者心里画画

    人的大脑天然更容易识别具像化的东西,而不太容易记住那些抽象化的概念,所以如果让你的文字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你就要学会用文字画画。怎么做呢?我提供三个思路:第一、多用动词、名词,少用形容词;第二、善于抓细节;第三、善于使用比喻。我们先来说多用动词和名词。

    我想让你先想一个问题,人类语言中是形容词先出现呢?还是动词和名词先出现?我相信是名词和动词。因为动词和名词是来描述具体事物的,而形容词它其实描述的是抽象的感知,描述人类复杂的心理情绪,或描述事物的一种状态。所以,其实形容词是让读者理解成本更高的词。

    注意力写作,要求我们用让读者理解成本更低的词,在这里也就是动词和名词。通常来说,只有初级的作者才会倾向去用华丽和模糊的形容词。高级的作者,一定会克制形容词的使用频率,更多使用名词和动词。

    我举一个经典的旅游广告文案,来说明巧用动词和名词是如何让文字富有画面感的:

    “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

    好的细节描写就像好的材质和面料,赋予文字质感,细节描写更加容易引发联想,让人产生代入感,甚至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面描写吴晓波老师的瘦,我是这样写的:

    身高1米83的他,因为瘦显得腿更长,上身那件浅灰色的 Tom browne的衬衫在他身上多了一些空旷感。

    你看,我并没有一直强调吴老师很瘦,而是通过描写他服装的细节,让他的瘦更能被读者体会到。

    说完了细节描写,我们接着来说,怎么使用比喻。

    举一个例子。假如我们要去描述一个人通过磨难变得坚强。一般人可能会说,他经过磨难之后变得特别的坚强。用“特别”去强调,其实就是很低级的写法。

    当然,还有人会用复杂一点的修辞,比如说:经过不断的敲打和锤炼,他有了钢铁般的品质——这里用上了比喻,用上了“钢铁”、“敲打”、“锤炼”这些具象的概念,但是它依然不高明。注意,我们在用比喻的时候,一定要避免陈词滥调,陈词滥调之所以叫做陈词滥调,就是因为,它被使用得太多,以至于让人“无感”了。

    假如我们来这样来描述坚强,听听这句话:“所有坚强,都是柔软生的茧”——强这么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这里就变得极富画面感。

    网上有过一篇流传很广的文章,叫《我是范雨素》,你可能也看过。文章里面的第一句话是这么写的:“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

    这也是一个用比喻写出了画面感的例子。

    用具体代替抽象

    讲完了如何营造画面感,我们最后来说点,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我们刚刚说到的比喻,其实就是用具象的事物去表达抽象的感觉,事实上,你还需要注意,当你表达个抽象的概念的时候,最好把它还原成具体的事物。

    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的墓碑里,有这么句话:我最爱看的是事物危险的边缘、诚实的小偷、软心肠的刺客和疑惧天道的无神论者。

    这句话是说,一个好的故事应该是充满戏剧冲突的,这个道理直接说出来很简单,也很平淡,但是,这句话却被广泛引用。为什么呢?

    因为这句话本身足够动人,它把“戏剧冲突”这个抽象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而且,它还连续用了“危险”、“边缘”、“小偷”、“软心肠”、“刺客”这类能带来感官和心理刺激的词汇,让这句话更富表现力。所以你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善于利用哪些本身容易带来感官和心理刺激的词汇


    5.注意力写作的日常训练

    真正具备注意力写作意识的人,并不是很多。听了这堂精品课的你已经得到了很多人没有的武器。而且,我认为大多数人的目标,并不是要跟那些市场上的内容大号竞争,而是在自己的领域里,写得比别人好一点。有时候,只要好那么一点,就能给你带来巨大的收益。而且,注意力写作,是一个越磨越精的手艺,会让你终生受用。

    持续输入

    第一,大量输入

    注意力写作需要作者有不断推陈出新的能力,因为人们永远对新的东西感兴趣,有可能是新概念,新理论,也有可能是新的视角。你要吸引你的读者,首先你自己要比你的读者对信息更敏感。

    这就要求你大量阅读,具体读什么、怎么读呢?我的建议是,优先选择那些符合“注意力写作”标准的读物,比如说那些让你感觉更轻松、更容易进入的书籍,其实你的表达习惯和风格,跟你摄入的内容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成天捧着拗口的理论书籍,你会发现自己写作也会变成那样。

    在阅读的时候,你需要养成积累的习惯。当你在浏览文章的时候,发现一个好的标题、金句,或者打动了你的段落时,赶紧记录下来,可以利用手机备忘录、印象笔记之类的工具。正所谓好记性不如备忘录,平时多积累素材,才不会在写作时依赖要记住,能够不依赖灵感。另外,你一定要记住,能够打动你的,通常也能打动别人。

    刻意练习

    你在发朋友圈和微博的时候,不要把几句话的内容不当回事,要把每一次的内容都当作注意力写作练习的机会。在发送之前认真思考。无论是情感、段子、吐槽还是评论,按照我说的方法,斟酌每个字句。这样的短写作,能帮你快速获得反馈。也许就是一个一百字的小故事,就可以帮你获得许多的点赞和转发。

    坚持写作

    其实对大部分人来说,写作最难的是坚持,在我看来,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控制不住自己。第二,完美主义心理。第三,缺乏反馈和激励。

    先来说说第一个原因:控制不住你自己。

    在人类的生存活动中,大脑思考其实比物理活动要更消耗能量,于是人类为了尽量减少消耗,就进化了一套本能:“拒绝或者减少思考。”所以,像写作这样的脑力活动,本身就是一个逆人性,反本能的事情。

    那该怎么办呢?其实还是有办法去解决的。

    抵制本能需要大量的意志力,在一个干扰因素多的环境,我们抵抗本能、完成写作的难度会更大。所以我们应该专门创造写作的环境,在一个干扰最少的环境中,全神贯注地执行任务。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写文章之前,会带上耳机,然后和我的下属们说,接下来的三个小时,除非有超级重要的事情,否则不要打扰我。最重要的是我会强迫给手机开飞行模式,给自己制造了一个隔离空间。这连串的动作,本身也能带来进入写作的仪式感。

    当我们战胜了本能,好不容易开始去写的时候,我们又会遇到第二个问题: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听上去很美好的一个词,但它却是很多写作新人面临的一大陷阱

    完美主义其实分为两种,一种是行动上的完美主义。行动上的完美主义是一种很好的品质,它会让你不断行动,最后获得一个接近完美的结果。但是完美主义还有另外一种,就是思想上的完美主义。

    思想上的完美主义只是会关注自己脑海中不断变换的完美画面,幻想着最完美的结果,对事情抱有过高的期望,又和现状差距很大。结果当然就会产生挫败感,然后就越来越不想做。最后思想上的完美主义就只能让自己成为行动上的矮子。

    写作本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你也不需要把写作看得过于高深。写得好不好,本来也没有一个标准。你要牢牢树立一个观念: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其实解决完美主义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为写作制造任务感。给自己设定个写作任务,并且刻意增加你任务的“严峻性”。

    打个比方,如果每次上班迟到15分钟罚款50,很多人还是会迟到。但是如果每次迟到罚款1000,我相信不管什么样的自然灾害都阻挡不了我们这颗想要上班的心。

    写作也是一样,假如明天稿子还没有写完,你的工作可能就不保了,那你是不是会马上奋笔疾书地写下去。

    很多人说我没有时间写,错了。我们永远不会没有时间写,我们只是把写作的优先级排后了,没有让写作这件事变得严重起来。借鉴这个思路,给自己设定一个紧急的、带有严峻性的写作任务。比如你说今天不写完文章就不可以吃饭,晚上不写完就不能睡觉。

    这就让我们从原来的完美主义心态变成完成任务心态,结果自然水到渠成。

    说完了思想上的完美主义,再说写作难以进行下去的另一个原因:得不到反馈和激励。

    很多人写文章就是一开始热情饱满,吭哧吭哧地写。写了十来篇越写越没意思,写到最后不知道怎么就放弃了。

    为什么?因为没有反馈,因为他觉得写的内容没有人看。人是需要有反馈刺激的动物。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自己给自己制造反馈。

    对于像写作这种需要长期坚持的事,设计进度条是制造反馈的好办法。

    我直接以公众号写作为例,说说怎么设计一个进度条。比如说,你可以在进度条上设计一些里程碑,除了拿原创以外,粉丝数突破一千,留言破50条,超过10+大号转载,粉丝数破一万,等等。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设计适合你的进度条。进度条能给你制造出短期的目标和反馈,让你获得成就感,而成就感就是坚持最好的动力。

    回顾整堂课的内容,我给你整理了一份要点:

    第一,注意力写作的底层思维是用户思维,它是受众导向的思维。大众有两个最广泛的阅读动机:好奇心和自我表达。所以你的写作要激发和满足读者的好奇心,以及替读者去表达。大部分时候,读者是在碎片化时间里用手机屏阅读的,保持注意力很难。所以写作应该克制表达避免冗长,并不断给出刺激点

    第二,标题直接决定你的文章的打开率,一定要学会起标题。好标题的四个套路,分别是引人共鸣、制造悬念、引发争议、颠覆认知;练习取标题的三个步骤,分别是观察和分析,模仿和套用,通过市场反馈总结经验。

    第三,写作是把你脑子中非线性的想法,线性展开给读者的过程。面对注意力极易分散,耐心也非常有限的读者,你需要非常有技巧地设计这个线性展开的过程。由此我提出四个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十二个字:讲故事,设悬念。给代入,有反转。

    第四,降低读者理解成本的文字,才是注意力写作追求的好文采,其中的要点包括:语法要简单化、口语化;用文字营造画面感;用具体替代抽象。

    第五,除了上面这些,你还要记住并做到这三点:大量输入、刻意练习、把写作坚持下去。

    当你学完了整堂课之后,你会发现,注意力写作的本质,不是博取眼球,而是体贴你的读者。所有擅长表达和沟通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这个时代涌现了大量靠注意力写作成功的人,传播奇迹每天在发生,你会不会是下一个主角,这取决于你对注意力写作的理解有多深,你注意力写作的本领有多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怎样写出吸引人的好文章》课程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sep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