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的反面未必是“不喜欢”,
很可能只是“不了解”。
!.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想把我的一些爱好介绍给不了解或者不喜欢他的人,比如我喜欢京剧,对方却对京剧不感兴趣,这时候我该怎么说才能让他愿意听下去呢?
常见的说法:“我知道你不喜欢京剧,但是京剧有很多迷人的地方······”
更好的说法:“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人,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
?.为什么要这样说
“喜欢”的另一面未必是“不喜欢”,很可能只是“不了解”。把人区分成“爱好者”和“反对者”,会限制一个人的视野,障碍他去了解和体验。
其实,所谓“喜欢”都是接触事物“好的一面”。就像爱吃草莓的人,也不是一出生就爱吃草莓的。肯定是因为吃过好吃的草莓,有过美好的体验,才会认定自己喜欢这种水果。
反过来说,所谓的“不喜欢”,其实大多也只是因为“还没遇到喜欢的”,或者是因为“上次的体验不好”。道理很简单:任何一种被广泛接受的事物,比如某个菜系的美食或者某种文化的瑰宝,都有足够的理由被人喜爱。你之所以觉得自己不喜欢,只不过是因为还没有领略到它最美好的那一面。
+.延伸思考
一般来说,我们会把学生分成“成绩好的”跟“成绩差的”。这种说法非常打击后进学生的积极性。其实,你完全可以换个更容易让人接受的说法,加入未来的“可能性”,让这件事情看起来更积极。比如,“这世界上,有两种学生,一种是成绩好的,一种是还不知道怎么把自己成绩变好的”。
这不是文过饰非,而是代表一种更积极的价值观。“还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的成绩变好”,跟“成绩差”是不一样的。前者体现出说话者是一个包容和积极的人,后者则是以僵化保守的方式看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想把这种说法的效果发挥到最大,说的人自己必须有足够的底气和自信。毕竟这种说法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向“还不知道自己喜欢”的人推荐一件事情。如果“过来人”都没有自信,他的分享当然也就没有吸引力了。
*.随笔
“还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的成绩变好”是积极心态的一种表现。小时候我们把人分成“好人”和“坏人”。而成年人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典型的好人和典型的坏人,加起来之占人群的20%。而80%的人是以其现实利益为标准的中性人。
工作生活中,我们只有尽最大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才可以更高效的推进我们的事业发展。因此,更积极的价值观显得格外重要。【不是不喜欢,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的说话方式,就是践行这种积极价值观的体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