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成龙的口头禅:觉得自己还没有长大,就已经变老了。
很多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觉,随着自己年纪大了,时间好像过得越来越快了。今年好像春节一过,就到五一假期了,五一刚刚过完,马上就到十一假期,现在已经快到年底了,一转眼就到2024年了。
今天在得到头条听了一个关于“为什么年纪越大,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了”的讨论,并提出如何应对时间过得越来越快的若干建议。觉得很有意思,值得有兴趣的朋友学习和思考。
下文主要探讨了时间感知的问题,以及如何对抗“越长大,时间过得越快”的普遍感受。作者通过多种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包括年龄比重理论、脑科学层面的解释以及心理学上的解释。这些解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深入理解时间感知问题的途径。
文章提到,对抗时间加速的方法是主动增加体验和创造新鲜区域。作者给出了三个层级的建议。第一个层级是做一些具有复利效应的小事,例如阅读新书、学习新课程或写一篇略有挑战性的文章。这些事情能够使你的体验超出平庸的日常生活,留下几天或几个月的涟漪。第二个层级是接触新的事物、进入新的领域,例如开启一段新的旅行、换一份新的工作、学习一个新的技能或认识一批新的朋友。这些体验能够延长你对时间的感知,并建立你的人生新鲜区域。第三个层级是面对痛苦的体验和极致的挑战,例如经历一次巨大的冒险或开始一次延续两年以上的创业。这种体验最能延长你对于时间的感知。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为自己增加体验,在有限的时间里不断创造人生的新鲜区域。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利用时间,实现更多的人生价值。
为什么年纪越大,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呢?
下文来源:得到头条
解读:李南南
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还不是今年这一年的事儿,这可能是咱们现代成年人的一个普遍感受。比如,前不久,微博上还有一个热搜话题,叫作“原来2008年是15年前,不是5年前。”
而且,很多人还感慨,时间不是一直都过得那么快,而是,你越长大,时间过得越快。小时候,幼儿园的一个下午,好像永远都过不完。小学一学期,漫长得像一辈子。中学时,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到了大学,时间开始一个学期一个学期地飞奔。工作之后,时间更是按上了加速键。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这个问题,确实有人研究。先说一句,没有定论,但是很多不同领域的人,都给过相关的解释。
比如,法国哲学家保罗·珍妮特,提出过一个很有名的年龄比重理论,说的是,随着你的年龄增长,每一年的时间,在你生命中的占比,是不断减少的,因此你的时间流速就变快了。比如,从9岁长大到10岁的这一年,在你的生命中,就占了10%,这一年发生的事,在你的全部记忆中的占比,也是10%。而长大后,19岁到20岁这一年的时间,在你的生命中所占的比例,只有5%。可能到了你60岁的时候,过一年,记忆只增加六十分之一,那时时间就过得更快了。
再比如,有人从脑科学层面提出过解释。美国杜克大学的物理教授阿德里安·贝詹,2019年专门发表过一篇论文谈这个问题,他给出的理由是,大脑对时间的感知,与大脑对信息的处理速度有关,尤其是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速度。而这个处理速度,确实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具体的生理过程,咱们就不展开了。总之,这个效应的结果是,随着年龄增长,时间在你的感知维度里会缩短。一名15岁的青少年,他感受到的一秒,可能就是物理时间的一秒,而一名70岁的老人,感受的一秒,可能是物理时间的两秒,这样一来,咱们自然会觉得,时间越来越快了。
再比如,心理学上还有一种很有名的解释,说的是,人对时间长短的感受与吸收的新知识量有关。对孩子来说,一切体验都是新奇的,他们的大脑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处理新信息,会觉得时间漫长。而长大后,我们过的每一天、每一周、每一个月,甚至每一年,可能都没有新的记忆点,我们不停地在做自己已经熟悉的事情,没有产生新的差异化的体验,自然就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地快。
当然,这些解释,都是在探讨不同的可能性,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但是,咱们真正要关注的,不是为什么,而是,怎么做。也就是,怎么对抗时间加速,对抗“越长大,时间过得越快”的感觉。
我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大V答主,叫陈柏龄,专门回答了这个问题。他的方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逃离人生中的熟悉区域,创造人生中的新鲜区域。
一旦你的生活停留在舒适圈,没有新鲜或者富有挑战的事进入,你就会丧失记忆点,时间就会悄悄开始加速。而这,正是我们可以主动改变的契机。说白了,既然时间变得越来越快,是因为越来越没有记忆点,那咱们就应该主动创造记忆点,延长自己对时间的感受。
具体怎么操作?这名知乎答主自己经历了多年实操,给出的方法是这样的,你要把自己的生活,分成三个层级来对抗时间的加速。
第一个层级,你可以做具有复利效应的小事。这是对抗时间加速的最小化手段,你可以阅读一本新书、学习一门新课程,或者写一篇对自己来说略有挑战性的文章。这些都不是什么难事,但做这些事的体验,起码会超出平庸的日常生活,在你的生命中留下几天,或者几个月的涟漪。这个层级的经历,对延长感知时间的效用没有那么大,但好处在于成本低、可以积少成多,而且在整个人生经历中,要是能够形成巨大的复利效应,人生中的新鲜区域,就会在这样一次次的微小行为中,建立起来。
第二个层级,你要做的是,接触新的事物、进入新的领域。比如,开启一段新的旅行,换一份新的工作,学习一个新的技能,或者认识一批新的朋友。旅行能够延长你对时间的感知,因为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面对的、处理的,都是新的信息。换份新工作或者学习一个新技能,需要你面对陌生的挑战,适应新的环境,这一段的时光也能令你印象深刻。这一层级的体验,会伴随着你几年,甚至十几年,在与新事物熟悉的过程中,你的人生新鲜区域,也会建立起来。
而到了第三个层级,你面对的,是痛苦的体验和极致的挑战。比如,经历一次巨大的冒险,或者开始一次延续两年以上的创业。没错,这些状况,完全超出你熟悉的日常体验,因此,这种极致的挑战,也最能延长你对于时间的感知。
比如,这名答主原本是健身教练,但他几年前,从零开始,出版了一本自己的书籍。这对他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事情,书写、插图、封面,都是陌生的体验。他写书花费的时间,是4年的业余时间,但是事后回想起来,记忆中经历的时间,远比四年漫长。
再比如,创业,也是一种极致的体验。你要问很多创业者对创业初期的感受,他们的回答很可能都是一样的:“漫长得像一辈子。”因为从头开始创业,你要不停地直面新的人、新业务、新挑战,就像陈春花教授说的,“管理者永远都在处理问题,解决完问题是下一个问题,永远没有止境。”正是这样无止境的挑战,让创业“漫长得像一辈子”。这些挑战,带来的对抗时间的效用,也是“一辈子”这个时间维度的。
最后,总结一下,对抗时间加速,不是真的让时间变慢,而是为自己增加体验,在有限的时间里,不断创造人生的新鲜区域。不是有那么句话吗,人不是活一辈子,不是活几年几月几天,而是活那么几个瞬间。在漫长的一生中,我们应该做的,不是等待这样的瞬间降临,而是主动去创造这样的瞬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