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一个朋友的反馈,她说也想像我一样进行日更式的输出写文章,但是总是担心没有东西可写。
我不由回想了一下我自己的情况,最近更新的文章一天最少一更,多的时候两更、三更,但是我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写800字的文章要准备好几天,做学生的时候,最讨厌的就是写作文,勉强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不愿意多看。
可是自从9月参加学习力导师班以后,先是尝试着写看书后的体会,尝试着用RIA的标签法阅读,写I便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信息)还比较容易写,这个便签需要的是理解能力;但写A1便签(反思自己的过程,与阅读内容及I便签内容相关联的过去的自己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的时候,经常是想半个小时也想不起来自己怎么写,关联不到相关的案例,因为记忆之门在事情经过后未经过反思,就会被封存起来,不容易找到,而只有经常去反思过往,并能从经验中学习进步的人才容易提取相关的经验;之后写A2便签(拆为已用:目标与行动),刚开始写的时候使用的是许愿式的文字,比如说我以后应该怎么样,而不是说在一个明确的时间点应该做什么事情要达到什么目的之类能落地的计划。
之后跟着拆书学院的真组推出的每月共拆一本书写作业,一个作业几百个字,刚开始最长需要写3个小时左右,最短也需要1个多小时。这样一路走来,到现在差不多五个月时间,简书平台输出了17万字左右,刚开始在小程序写作业及在自己WORD文档写的作业,大概有两万字,正是这二十来万字的输出,才让我有分享这个问题怎么破的小小资格。
其实没有东西可写与不会写,是以一个本源的问题表现出来的两种的现象。
这个事情最后的本源还是你没有去做,待在原地思考问题才会有的担忧。
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为什么现在没有了?我现在不仅仅限于日更一篇,我有东西可写,有东西想写,我现在一天在脑海中翻转的念头可能不止一篇文章,会是两篇三篇。
比如说今天的这篇文章就是我临时兴起的一个念头,想起了那个朋友跟我的吐槽,突然想起这个问题怎么破呢?
我跟大家举个例子,我们以前有关警察抓贼的纪录片或者是电影、电视的时候,会经常发现那个警察目光好敏锐哦,一眼就看出了那是个小偷是个罪犯,一眼就认出来了。
而我们为什么就观察不到呢?
这个例子里面的原理就在于警察的注意力,他的思维,他的思想就是要找出有某几个特征,行为的人,而我们的注意力在于判断周边,车辆会不会影响我们的安全,对于其他的行人,我们是没有防范心态的,所以我们只是把他们作为路人,既然是作为路人的话,我们就不会过多的去观察他们的行为,我们观察都没观察,把它们作为一扫而过的,无关的细节,我们怎么可能去发现得了有异常的,微小的异常行为。
一样的道理,当你没有参与写作输出这个行为之前,你周边发生的事物跟写作没有链接起来,只有当你真正的去实践去实行的时候,你才会去想,我今天有什么东西好写,我今天有什么东西想写,有什么东西可写。
在你真正去做的时候,你就会有一双发现的眼光,你就会去看,去思考,于是某些具有可写性的内容,跳出来告诉你写我吧,写我吧!这个时候你苦恼的是不是没东西可写,而是说我能写的东西很多,应该专注于某个专题去提升,专注于写某专题相关的内容。
所以,你差的只是你的心理建设是否做好:是否写作输入进行自我提升对自己真的那么重要!自己真的愿意放下看电视、刷手机、看小说等的休闲时间去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自己真的愿意去挑战写作学习过程中的一座座山峰吗?
如果你想好了,准备好出发了!那么只是需要写作思路与方法这样的小事情,可以链接我!
我是陈伟新,正在学习与传播用RIA提升个人的元能力:学习能力,用三个标签法锻炼理解力、反思力、行动力,以及形成批判性思维、成长性思维、系统性思维。
改变别人很难,改变自己也很难!但改变自己才有希望!
调整人生状态,从觉察开始,从提升元能力(学习力)开始;提升学习力,从熟练使用一个工具:RIA开始。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觉察到要改变人生状态的朋友欢迎 与我一起同行,欢迎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