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长:1h
聚斯金德的独幕戏剧作品,得知它是因为一次在图书馆书架上无意看见,赫然发现正是大名鼎鼎的《香水》的作者所作,简介十分怪异而吸引人——一个低音提琴手,为了报复父母亲而选择了低音提琴,终日浸淫在古典音乐的洗礼中,精神上却加西莫多的外表般畏缩怯懦……
整出戏就是低音提琴手晚间例行演出前的自言自语而已,穿插以唱机里穿出的古典乐,和他拉响的低音提琴的几个音。开篇最先听到的,不是低音提琴手其人,而且唱机里的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这样的开头就暗示出我们的主人公不是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了,他正像他极力呼唤我们注重的低音提琴的声部一样毫不起眼。
整出戏展现出许多有趣的矛盾:这位颇有音乐以及其他文艺素养,受过良好教育,对着我们谈古论今,还发表了些哲学观点的主人公,心怀着极度无聊平庸肤浅的爱情;他对低音提琴的无法摆脱的排斥和恨和与低音提琴不可分割的融为一体感——某样东西既是我,又阻挠我成为我;开头主人公便就自己的原生家庭对自己做了一番精神分析(仅仅是自我分析而已,不抱任何目的),紧接着他批判了精神分析的黔驴技穷(提出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多);再紧接着他又表示宁愿早点出现心理分析,以避免成就瓦格纳;一个全新的、反常的艺术型人物的形象——现实主义者,公务员,不敢越雷池半步,默默无闻,心怀不忿,不情愿地被选择的人生,厌倦自己的乏味生活到达痛恨的程度,孤独的中年,暗恋肤浅虚荣的交际花,蔑视瓦格纳莫扎特——一句话以蔽之,靠伟大庇荫的阴影生活的主人公,生活与伟大全无关联。
这不就是现代人吗?短短一小时就能读完的这么一本小书,几乎包含了现代一切困境:伟大只存在于历史,平庸如疾病缠身,更智慧,因此更愚蠢,正如心理分析一样地黔驴技穷,穷途末路,恐怕每个现代人都难逃最后主人公的命运,至于是什么样的命运吗?书中并没有讲他的结局,大概就是永远准备在舞台上大喊莎拉的荒唐场景的这一荒唐想像吧。
网友评论